文 章

2018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举行,中外作家共同探讨“旅行的意义”

作者:June   2018年08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今年是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第八年,8月14日夜幕降临黄浦江畔时,北外滩的建投书局灯火通明。在书店四楼,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学者、文化人士与媒体人齐聚一堂,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正式开始。

始于2011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得益于“上海书展”这个国家级书展大平台,更得益于上海这座充满文学传统和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今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嘉年华。在过去的七年内,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主题一直坚持结合当年全球文学趋势和热点策划相应主题,包括城市、影像、书评、翻译、东方、莎士比亚、科幻等关键主题词,共邀请到两百多位中外作家、学者、文化人士齐聚上海。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共有28位中外作家、诗人、学者,参与主论坛、诗歌之夜和上海国际文学周-伦敦图书与银幕周合作项目等系列活动,以及文学对话、文学讲座、新书首发、读者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活动数量高达40多场。

今年的主论坛以“旅行的意义”为主题。今天,虽然科技与交通越来越发达,但我们的目力为各种人类的构筑物阻隔;广义的地标虽然早已为人类发射的绕地卫星所覆盖,然而,人类对自己有能力抵达的地方,并非全然知晓。作为文学的旅行和作为生活的旅行,在今天变得意义非凡,却也困难重重。如何继续认识“旅行”这个熟悉的主题词,并更新其意义,来自中外的嘉宾们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精彩演讲给出了各自的思考。

(图片来源:建投书局)

作家何建明在演讲中首先分享了自己与上海、与旅行的故事,他认为,旅行能让人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而作为一名作家,除了要用眼睛用情感去“旅行”之外,也应在旅行后留下有温度的文字。在旅行文学领域知名度甚高的陈丹燕从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讲到了如今中国人拥抱世界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她说,上海世博会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几乎是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到全世界去旅行,而对中国文学来说,也同样应该拥有开放、包容的观念,热情地向世界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关于“旅行的意义”,在评论家陈福民看来,“旅行的意义是挣脱那心造的幻影”,只有通过旅行,作家才能拥抱世界,写作才能获得新生。

“旅行的意义”离不开交流、开放这些字眼,在论坛上,来自国外的多位作家都从这一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与中国之间的故事。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米亚·科托在演讲中回顾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回忆了自己从小与中国朋友一起长大的故事。如今,中国和莫桑比克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米亚·科托自己的作品,如《母狮的忏悔》《耶稣撒冷》等也先后漂洋过海在中国出版,这正是“交流”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上海国际文学周已然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盛会,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在此出现,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学合作由此产生。此前,上海国际文学周与“伦敦书展·伦敦图书与荧幕周”签署合作协议,三年来互派作家参加上海书展和伦敦书展活动,为中英两国作家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也为中国文学和作家“走出去”搭桥铺路。

(本文编辑:五五)

作者:June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