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阚宁辉:出版人的眼前和心中,有一座永远的敬亭山

作者:阚宁辉,编辑:刘瑞丽   2023年08月2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23上海书展行业高峰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以《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新高地》为主题做交流发言。他提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新高地,应着眼全新市场需求,通过强化优势特色和转化优质资源,在“高质量”和“新形态”上实现重大突破,组织实施高精尖重大文化工程,推出一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集成性、标志性学术文化成果,推动优质出版资源向市场转化,推出一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众化、数字化出版创新产品。以下根据阚宁辉发言素材和速记整理。

阚宁辉

2016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问世80周年,作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的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打造传世精品”,就是既要打造能“传之世代”的精品,也要打造能“传之世界”的精品。世纪出版人应该而且也能够在持续推出重大学术文化出版工程的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市场化产品,用“把书卖给读者”的实际成效来见证和检验“把心交给读者”的文化初心,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更加坚实挺拔。

从这个角度看,切实做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新高地,是世纪出版人在新时代责无旁贷的职业追求和文化使命,是世纪出版人落实总书记《辞海》重要贺信精神、贯彻‘人民至上’的出版理念的重大实践要求和重要工作举措。

我认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新高地,最重要的是放大核心出版能力,因应全新市场需求,通过强化优势特色和转化优质资源,在“高质量”和“新形态”上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聚焦“高质量”,组织实施高精尖重大文化工程,推出一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集成性、标志性学术文化成果。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出版的重镇,尤其在文字学、语言学、考古学、敦煌学和古代文学、历史、书画、出土文献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出版积淀。集团依托旗下重点建设的品牌出版社和学术专业出版中心,已建构起了传统文化出版领域挺拔坚实的“四梁八柱”,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古籍出版、工具书出版、艺术文献出版基地之一,并正在成为国内最大的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出版基地。

这是我们的核心出版能力。以敦煌文献研究整理为例,集团仅上海古籍出版社关于敦煌、西域、古藏文和西夏文文献文物的出版总量已达175册,总共发表文献、文物图版10万多幅,在今年《法藏敦煌藏文文献》35册出齐的基础上,目前正加快推进《俄藏西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出版工作,预计今明年上述“俄藏”33册全部出齐,“英藏”26册全部出齐”。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西书局联手国内顶尖学术文博机构,持续推进出土文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先后系统整理出版上博简、清华简、北大汉简、安大简、北大秦简等出土文献最新成果,涵括从战国简到秦汉简、从本土汉语文献到西域非汉语文献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

我们还强化战略布局、强化梯级推进,备受学界瞩目的《唐五代诗全编》、《敦煌学大辞典》(第2版)和《简帛学大辞典》进入最后编辑出版阶段,《中国艺术文献集成》也正式立项。

二是聚焦“新形态”,推动优质出版资源向市场转化,推出一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众化、数字化出版创新产品。作为我们重大出版文化工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数字化建设的旗舰项目,2021年5月正式发布的《辞海》网络版使得《辞海》成为国内第一部走向互联网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形成了包括网页版、APP版、微信版及硬件智能笔等在内的产品矩阵和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年内将迭代至3.0;《辞海》网络版的研发还衍生出聚典数据开放平台这样一个新模式、新平台:整合了集团内外约200种权威工具书,通过数据接口调用,成为各类数字阅读平台、搜索引擎、新闻资讯平台、学习平台的伴随性查检工具,赋能B端机构产品最终服务个人用户的泛在查检需求,上线2年多总调用人次10亿,并拓展了“聚典搜索知识榜”、辞海智能词典笔等知识数据基础和应用产品。

此外,“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一期已上线,成为“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期研发正在推进。

我们近期还提出,要发挥集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领域学术积淀深、综合实力强、品牌认同高的特色优势,以最学术打造最大众,集结旗下出版社精兵强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产品研发与开拓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大虹桥”出版计划,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出版资源向市场转化,切实增强集团主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有效提升“世纪好书”的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推动优质出版资源向大众化、数字化转化,一方面要通过转化来补齐短板,集中力量解决大众化市场短板问题,固本强身做精品,让弱的不弱,让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双腿都跑起来;另一方面要通过转化来拉长长板,突出重点开辟数字化发展全新格局,长袖善舞做精品,让强的更强,让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两翼能飞起来。因此,这个新引擎是双引擎,是集团面向大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们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优质出版资源转化、启动实施“大虹桥”出版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系统观念、系统思维,通盘谋划好大众化、数字化相互贯通、整体推进这篇大文章,力争在学术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领域,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都能用持续不断的新成果新产品,锻铸新的“四梁八柱”,绘就新的“千里江山”,为打造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和新时代中国出版的世纪高地作出不懈探索。

林则徐曾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事实上,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一重大使命任务,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还有许多“千里江山”的工作要做。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上海不仅有苏州河,上海还有黄浦江,上海还面对着太平洋。 

在准备今天发言的时候,这些天我正在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和中国学者董强合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之路》。容我最后谈谈敬亭山这个话题。

公元753年,52岁的诗人李白在安徽宣城写下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独坐敬亭山》堪称千古名篇,它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样描摹高旷境界的不朽对联,也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书写绵长情感的旷世佳句。如果我们把“敬亭山”比作中华文化的丰富宝藏和不竭源泉,我们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更多的感怀和共鸣,也会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得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我认为,事实上,在所有出版人的眼前,在所有出版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永远的敬亭山。这座敬亭山,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保持持久魅力的所在,也是我们出版人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所在。让我格外感兴趣的是,勒克莱齐奥最喜欢的唐诗恰恰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勒克莱齐奥在书中写道,“我至今记得读到这首诗时的激动”,西方那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环境问题,但在李白的这首诗里,“山是一个静穆、庄严、令人尊敬的场所”。他由此踏上了向中华文化深度探寻的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出版于2021年。2023年正好是李白写就《独坐敬亭山》的第1270个年头。我前几天向董强教授建议,我们发起一个新的选题:《相看两不厌——从敬亭山走进唐诗和中国》,邀请勒克莱齐奥一起重走唐诗之路,结合正在发生巨变的当代中国,为中国和全世界的读者集中呈现敬亭山的“独坐”之趣与“相看”之美,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出版样本。

敬亭山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它曾经如此静穆,却不断刷新着辉煌,与“高飞尽的众鸟”和“独去闲的孤云”都不一样,它正如出版和阅读一样,因为有着“独坐”的坚守与韧性,才有了“相看”的共鸣与美好,才有了亘古不变却与日俱增的文化魅力与价值。

我们出版人始终是文化魅力与价值的判断者、维护者、传扬者、创造者,而我们眼前和心中的敬亭山,仰之弥高、即之弥亲,早已成为我们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新高地最纯粹的底色、最坚实的基座和最宏伟的标高。我坚信,出版不是爆款和流量那样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可以让经典常销一百年两百年的世纪大业,既能传之世代,也能传之世界,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业。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敬亭山永在。谢谢各位。

作者:阚宁辉,编辑: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