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好书榜上的编辑故事七十一:长生不老之泉就是创意

作者:百道网整理   2015年06月0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从未有人能够证明,我们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生灵,且能一直幸存下去。探索与颠覆,亦是我们扩展生命的另一种需要。对编辑们而言,把脑海中荡漾着的选题灵感转化成读者手中一本本的书,或许就能轻松获得长生不老之泉。只要有创意灵光闪现,就会重燃热情、返老还童。请看本期编辑访谈。(部分访谈为节选)


(图片选自网络)

作家出版社编辑赵超谈:《大象旅行记》是萨拉马戈的晚期作品,创作风格延续了其一贯的文风,书中旅行的大象恰如一面街行走的镜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人间的世相种种。大象的旅行也是人在世上跋涉的隐喻。

《大象旅行记(精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葡萄牙] 若泽·萨拉马戈 著
译者:王渊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不久前我们引进了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7种著作,整套书系在选择上尽量涵盖了萨拉马戈不同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意在向中国读者全方位介绍这位葡萄牙文学巨匠的写作风貌。

《大象旅行记》是这套书的第三本,是萨拉马戈的晚期作品,创作风格延续了其一贯的文风,书中旅行的大象恰如一面街行走的镜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人间的世相种种。大象的旅行也是人在世上跋涉的隐喻。后四本《石筏》《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死亡间歇》《洞穴》还会陆续与读者见面。

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北京大学的闵雪飞、胡旭东二位老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如果不是二位老师的大力帮助,不会有这套作品的面世。

在图书的设计打磨上,《大象旅行记》作为萨拉马戈作品系列之一,无论排版、封面风格,还是用纸,都与整个系列的风格相统一,简洁、典雅而有内涵。

宣传在图书的流通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而最好的宣传就是品牌营销。从销售情况来看,陆续出版的三本萨拉马戈作品销售量渐有上升,证明这套书在读者心中有了一定的认同度。一定的规模和有保障的品质,在图书被读者发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好书榜是一份权威的榜单,能够入选无疑会给图书的营销带来助力。同时,我们也配合社内宣传部进行了常规的媒体宣传。

北岳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刘文飞谈《白色流淌一片》: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许佳明,只不过蒋峰把这个人物极端化,每一个故事被放置在不同的时空下,许佳明就像一个时代的符号。

《白色流淌一片(足本典藏版·全2册)》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蒋峰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初识蒋峰,缘于2002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他的名字出现在一等奖获奖者之列,获奖作品是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词组的组合:《比喻,鹅卵石,教育及才华横溢》。那时的我,还只是站在报栏旁的一个阅读者、艳羡者。一个生肖轮回后,我成为北岳文艺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他出版了好几部小说,又在《人民文学》上陆续发表了许多中篇小说,这些中篇连缀而成为这部长篇小说《白色流淌一片》,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在此偶然重合。

签订合同后,我对这一非常文艺的名字有些不安,因为如果从市场的渠道来看,《白色流淌一片》这六个字怎么都不像是一本能够畅销的名字,于是和杨学会先生商量是否要改换一个名字;但和蒋峰沟通几次后,未能说服他,反而被很坚持的蒋峰说服。“白色流淌一片”这六个字有很多寓意,在六个章节里,这个短语代表了六种意象。对此,我们在书中还进行了特别处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每一章里,我们都把“白色流淌一片”的字样进行了加黑处理,最大程度还原了作者对这本书的期待。

图书出版后,《白色流淌一片》得到了很多媒体人的青睐。三月份,《白色流淌一片》入选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壹季(小说类)榜单、豆瓣网新书推荐书单和《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2月优秀畅销书分榜(文学类),入选了百道网“中国好书榜”文学类榜单。在得到这么多推荐,入了许多榜单后,我们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及时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宣传,同在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更新这些信息,以便更多的读者了解。诚如陈思和先生在对我社出版的“火凤凰新批评文丛”访谈中所言,“做同时代的批评家”。我想,我们有理由为同代人的好作品的传播添柴加薪,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这本小说。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李同洲谈《巴托比症候群》:作品本身缺少国内读者看重的故事性,而作者虽然在欧美如日中天,但国内除了专业学术界之外对其一无所知。如此看来,这样的一本作品能否有把握被国内读者接受还是个问题

《巴托比症候群(精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西班牙]恩里克·比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
译者:蔡琬梅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在遇到《巴托比症候群》之前,我对恩里克·比拉·马塔斯这个名字是完全陌生的。甚至在阅读此书过后的惊艳之余,我向西语文学专业的硕士朋友问及此人时,对方也只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听过这个名字而已。作品本身缺少国内读者看重的故事性,而作者虽然在欧美如日中天但国内除了专业学术界之外对其一无所知。如此看来,这样的一本作品能否有把握被国内读者接受还是个问题。幸运的是,公司领导也看中了这部作品的奇特魅力,选题得以通过。

随后对译文进行加工的过程,更加坚信了我的判断:《巴托比症候群》是一部非常值得引介给中国读者的作品,而作者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无愧于西班牙当代文坛翘楚的地位。无论作者的初衷是否如此,全书奇特的结构给编辑带来了极大的弹性空间。《巴托比症候群》的英文版和西班牙文原版一样,都是按照脚注笔记的序号顺序编排,但没有加入多余的脚注。文景版的《巴托比症候群》遵循了原版的编排,同时添加了诸多极富信息量的脚注。面对作者在书中的多处“发挥”和“捏造”,编辑在文末添加了一个编者说明,虽然无情拆穿了作者的“恶作剧”,但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

当代无数作家和作品都是通过好书榜或销售榜进入了大众读者的视野,进而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及名声上的口碑。对于比拉-马塔斯这样一位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的优秀作家,这种推广和扩散就更显重要。不过,也许编辑在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就极为有限了,但我相信,一部艺术上富有成就与特色的作品只要能被越多人阅读,就越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成功和名气。期待《巴托比症候群》和恩里克·比拉-马塔斯能获得中国读者的认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刘蓉林谈《冷海情深》:他彻底放弃了“文明”的视界,潜水射鱼、学造船、猎飞鱼、观潮汐、吟咏歌谣,逐渐被族人认可与接收。他迷恋原住民的生活,甚至父母和妻儿的抱怨也不能让他做一个赚钱养家的上班族。

《冷海情深:达悟男人与海的故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夏曼·蓝波安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而生于兰屿的夏曼·蓝波安为我们带来了他的“海洋文学”——《冷海情深》,一本风格独特、文字优美的散文集。

作者夏曼·蓝波安是台湾兰屿上原住民达悟族人,《冷海情深》是他重返兰屿原住民生活的文学记录。他那并不十分成熟的汉语给他的文字添加了一种亲切真纯的味道,这位达悟男人在热切地邀请大家了解他的部族和文化。

法文系毕业后,又获得了人类学硕士学位的夏曼·蓝波安回归了童年时经历过的原住民生活。他回到了兰屿,向父辈学习山海信仰与神话思维,不是短暂停留,也不为搞文化研究,他彻底放弃了“文明”的视界,潜水射鱼、学造船、猎飞鱼、观潮汐、吟咏歌谣,逐渐被族人认可与接收。他迷恋原住民的生活,甚至父母和妻儿的抱怨也不能让他做一个赚钱养家的上班族。他更愿意向大海倾诉痛苦,更愿意聆听祖灵的呼唤,更愿意用每天的渔获来酬报家人。一个达悟男人怎么可以买鱼来吃?他称自己为“海底独夫”。

可能有人会联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渔夫圣地亚哥孤独地与海抗争、与大鱼搏斗,人性的光辉中显示悲壮的美;而夏曼·蓝波安不同,他的孤独是要与大海、与自然成为一体的愿望与现代文明的冲击在抗争,这份孤独的背后有温柔的深情。这也是书名的缘由。不仅有家人和族人的理解与羁绊,更有作为一个够格的达悟男人,与大海灵魂对灵魂的交流。极致的表达大概是他在海底深处,面对一条巨大的浪人鰺,他欣赏它的壮美,不敢伤害这自然的美丽造物,宁愿做它“灵魂里的朋友”,屏息与它心灵沟通,直至目送它离去。“我灵魂的朋友,此生看到你,我已无任何奢求,无怨也无悔,只求你在海里保佑我,直到我无法潜水的年岁!”这是在现代文明裹挟全球的语境下深情的孤独。


新星出版社编辑编辑闫妮谈《动物生活史》在书里除了能了解到许多动物的知识以外,作者尤其强调一种训练思维的纪律,正是这种思维的训练使古老的博物学发展成为现代的生态学关键。

《动物生活史》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约翰·亚瑟·汤姆森 
译者: 胡学亮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动物生活史》是一部与法布尔的《昆虫记》和布封的《自然史》并驾齐驱的博物学经典。作者汤姆森爵士主张“生命无处不在”,在本书中他也一直体现这个观点,他的著作快乐、温情,让人们很容易接受。

本书通过观察动物的日常生活,并研究它们各自是怎样解决食、色、地盘、种族四大永久性问题,以揭示生物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进程。作者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剧场,每一个生物体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虽然这一出生命大戏已演出上万年,但会一直继续演下去。

本书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翻译出版过一次,之后再无出现。此次再版我们在书中配了65幅手绘插图,优美的文笔,有趣的故事,读起来让你忘记这原本是一本博物学著作。博物学是探究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一门古老学问,如今已经随着学科的分化与纵深而衰落,但它在人类科学文明史上的地位是很重大的。很多博物学著作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本书的编辑过程本身并不复杂,这本很精彩的博物学著作,由一个成熟的译者翻译得很生动。自己读了好几遍依然觉得意犹未尽,从书中好玩的故事,动物的憨态可掬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属性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生命活力。在书里除了能了解到许多动物的知识以外,作者尤其强调一种训练思维的纪律,正是这种思维的训练使古老的博物学发展成为现代的生态学关键。

人类应当向动物致敬,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生命的传奇!万物闪烁灵性,生命演出大戏;每一种动物,如同人类,都在生命的大戏中扮演着轻重不同的角色;它们的故事,不了解就显得神秘,共享后便成为生命中最深刻的快乐。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郭景瑶编辑谈:从风险管理到商业模式,从领导力到经营策略,这本《商业百科》是透析世界商业风云的窗口,并呈现出商业在人类社会中的衍生和发展,更涵盖商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商业百科(全彩精装)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著
译者:彭哲、郞香香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如果你想问,这本《商业百科》与《“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中的其它几本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商业百科》中有更多最经典的理论、事件和案例,以及对商业领域最有贡献的100位管理大师和他们的经典语录。从风险管理到商业模式,从有效领导到经营策略,从亚当·斯密到安德鲁·卡内基、从比尔·盖茨到沃伦·巴菲特,这本书的内容如此丰富,定会让你脑洞大开。无论是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希望扩大视野的CEO,还是对刺激商业发展的因素感兴趣的消费者,都将从这本书中获得不少启发。

这本书以及这套书中的其它几本都是引进自英国DK出版社,也正是因为DK出版社在全球具有如此大的品牌影响力,才让我当初毅然决定一定要将这套如此经典的成人科普读物引入中国大陆市场。

译者是这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对语言把握能力比较高,所以译稿第一次出来就比较顺畅,给后面的编校工作减轻了不少压力。当然,如此厚重的一本书,还是需要付出编辑们很多的辛勤汗水。为了赶在春节期间与读者见面,我们的编辑很辛苦地一字一句地编辑和校对,并对疑点进行资料查证。

一切进行的比较顺利,这本书刚上市就得到了老读者和新读者的热捧。大家说,这本书的封面比其余几本都要高大上,因为封面上的文字和图案都是烫银的,非常精美!


磨铁图书编辑刘畅谈《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作者理查德·什克尔是美国最受尊敬的电影评论家之一,担任《时代》影评人43年之久,和斯皮尔伯格私交极好。市面上虽然有很多斯皮尔伯格的传记,但是他亲自参与并为之写下前言的只有这本!

《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美] 理查德·什克尔(Richard Schickel)
译者:陈数 悠拉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在长达40多年的岁月里,斯皮尔伯格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影片。《大白鲨》、《E.T.》、《夺宝奇兵》系列、《第三类接触》、《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以及《战马》等多部大受欢迎的影片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电影观众。它们跻身于票房最高、最引人入胜、最具恒久魅力的影片行列——是至今依然让我们无法忘怀的一代经典之作。

斯皮尔伯格的人生经历也闪耀着梦想的光芒。1959年,他凭借自己拍摄的一部微型电影拿到了童子军摄影勋章,这项成就是促使他后来走上职业电影人之路的诱因。斯皮尔伯格在十几岁时就向来他家看电影的朋友们收门票,年仅13岁就凭借一部战争题材短片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很快,他就混进了环球影业的片场,并且最终留在那里做了一名实习生——此后的履历,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影史佳话了。

斯皮尔伯格在书中曾说:“我每次发现的新东西都和故事有关。无论何时,只要发现有新东西可做,我就会重燃热情、返老还童。于我而言,长生不老之泉就是创意或故事。”这本书,我们给斯皮尔伯格一个定义,是“讲故事的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定义,让大家更了解斯皮尔伯格,也对这本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去听一个讲故事的大师,如何讲故事。

本书是目前为止最权威的关于这位出色的导演的传记,也是斯皮尔伯格唯一配合创作出版的传记作品。作为一本回顾性传记,本书赞扬了斯皮尔伯格在40多年的电影岁月中的无穷精力和坚定信念。另外,书里收录了400多幅精彩剧照,其中许多是斯皮尔伯格私人珍藏的照片,亦是首度曝光。这对喜欢斯皮尔伯格电影的中国读者,无疑是一场欢宴。


北京九志天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张海龙谈《星际掠食》:夏笳老师在序言中如此写“长铗的作品大多属于那种理工男写出来的‘技术宅’小说,各种科学梗层出不穷,恨不得一边读一边翻维基百科,才能读到尽兴畅快。”对于这句话,我是再赞同不过了。

《星际掠食》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长铗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科幻电影越来越多,科幻书出现兴起之势。在寻找选题过程中,我偶然看到长铗的名字:16岁发表作品,22岁成名。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老一辈的科幻作家中如王晋康和刘慈欣,也没有这么年轻就蝉联如此多的奖项。只是,08年之后,他好像就淡出科幻圈子了。

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稿子。我打开即看。如果说刘慈欣作品里充满了冷酷决绝;那在长铗作品中,则充满了人类对命运的抗争。长铗在对未来和历史的想象中,注入了情怀、人性,构建了一个个精美而深沉的故事,在拒绝、妥协、抗争中,诠释生命的意义。这么耐读的科幻书,的确少见。

虽然,长铗久不出现,但是要找到他并不困难,网络给了我极大的便利。与他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商定了稿酬,签了约,《星际掠食》就算正式开始启动了。深入了解后,我知道了长铗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巴比特网创始人。忙于创业的他,几乎就腾挪不出时间来与我沟通。之后,我们就用私信、邮件、微信来商定一切大小事宜。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

夏笳老师在序言中如此写“长铗的作品大多属于那种理工男写出来的‘技术宅’小说,各种科学梗层出不穷,恨不得一边读一边翻维基百科,才能读到尽兴畅快。”对于这句话,我是再赞同不过了。各种术语、名词,多变的写作风格,巨大的科学信息量岂止需要翻维基百科,手边的字典都被我摸黑了。

2014年年末。我信誓旦旦地跟长铗说:“长铗老师,我们打算走加急程序,尽快把这本书出来。”之后,我就进入了疯狂的备战中。校对、排版等非常顺利。2015年初,《星际掠食》终于印制成功。正文多达336页,是长铗十四年科幻荣誉、情怀、才华的精炼。长铗也承认: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了。从未有人能够证明,我们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生灵,且能一直幸存下去。在享受生命之余,反思和内省,亦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需要。这就是我作为本书的编辑,给大家的一个读本书的理由。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张昭谈《中国大时局Ⅱ: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作为本书的策划编辑,我更在意的是高连奎老师作为经济学者本身的一种批判精神:学习经济学就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骗!

《中国大时局Ⅱ: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高连奎、秦逸飞 著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当年马克思宣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就注定了经济学的重要性,因为经济学就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问。两百年前,经济学这个领域几乎不存在。如今,它可以被算作是社会科学中的女王。

当代的经济学家无疑是能干的。他们希望建立起一种由专家指导的民主,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遗憾的是,民主社会往往是高度怀疑专家的。因此,与帮人看牙不同,经济建议永远不可能是谦逊的。

事实是这样的:第一,收入最高——或更粗俗地说是赚钱最多——的人,往往并不是经济类专业出身的人。第二,学习经济学是学习一种客观冷静的思考方式,就是所谓的“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一个人不需要做经济学家,甚至不需要是从事经济类职业,但培养这样一种客观冷静的思考方式都是很有好处的。第三,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骗!这其实是英国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的话。这一点与前面的第二点也有相通之处——既然自己能进行客观冷静的思考,当然就不会被误导或甚至是忽悠了。

以上就是出版这本《中国大时局Ⅱ——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的初衷。作为本书的策划编辑,我更在意的是高老师作为经济学者本身的一种批判精神:学习经济学就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骗!另外一点就是,高老师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度思考,他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世界各国经济变革的视野看待当今中国的大形势、大时局和大趋势。在高度、深度和宽度这三个维度上都有自己的研究观点。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郭景瑶谈《科学之美: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 》:科学的发展是一切顺利的吗?它是否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我们认为正确的轨道呢?而《科学之美》这本书就是阐述了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受到了美学的牵引,又反之如何影响了美学这一观点。

《科学之美: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加] David Orrell(戴维·欧瑞尔)
译者:潘志刚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暂且抛开很多专业科学报道中关于“黑洞”“日冕”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和概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对这个世界的努力探索,我们就仍处于一个愚昧无知的人类社会,恐怕今天人类是否能战胜其他物种而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也很难说。

其实,科学的探索古而有之,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探索整个世界。而科学的发展是一切顺利的吗?它是否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我们认为正确的轨道呢?而《科学之美》这本书就是阐述了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受到了美学的牵引,又反之如何影响了美学这一观点。应用数学家兼畅销书作家戴维·欧瑞尔对真理与美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阐述了“数学优雅”这一概念如何为科学家理解自然赋予灵感,有时又如何误导了他们的努力方向。

在这本书出版前,我有幸联系到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博士,他写了很长一篇序言,概括起来是“这是一本非常生动、思想性强、信息量大的好书。它既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对传播科学,传播知识大有裨益。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它,体会科学的美妙之处。”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了果壳网的创始人和CEO姬十三先生给这本书写的推荐语:“这是一本科学书,也是一本艺术书。科学与艺术,它们并非一一对应,但提醒人们加深对彼此的理解。”有了这些,相信会更加打动我们的读者。这一切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希望通过权威人士的评价和推荐,让更多的读者能从眼前种类繁多又区分度不高的书中,一眼能看到我们这本书。一本内容很好的书才不至于被埋没在书堆中。

 

(本文编辑:王倩)

作者:百道网整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