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话说《何以孔子》”座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作者:文华   2023年07月2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7月27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开幕。当天上午,“话说《何以孔子》”座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展团活动区成功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何以孔子》作者孔繁轲,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文东,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奎凤与现场观众、嘉宾深入交流。座谈会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副总编王俊杰主持。

活动现场

谈及这本书的创作缘由,孔繁轲表示,自己撰写《何以孔子》的初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出于对时代要求的回馈。孔子的生命是绵长的,影响力亦是持久的,他与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今时代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孜孜钻研,并已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所以,写作《何以孔子》一书,正是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呼声的时代性响应,亦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大众普及要求的时代性反馈。二是源于中华文化的荣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与符号。作为孔子后裔,这种与生俱来、自带“光环”的文化身份,使自己更觉传承千年儒风文脉是大任于肩、责无旁贷之事,故而慨然命笔、撰成此书。三是基于与世界对话的宏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海涵地负,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早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名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赢得全世界关注与谛视的窗口。于是,撰写一部关于孔子的著作,熔宏观与微观、哲思与故事于一炉,为大众喜闻乐见,令孔子历久弥新,便成为自己的一个“执念”。欣慰的是,历经多年孜矻黾勉,《何以孔子》终得撰成出版,实现了通俗性与思想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成功融合,做到了特色鲜明与雅俗共赏。

孔繁轲

陈文东从文学的角度谈及《何以孔子》对文化“两创”的意义和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孔繁轲先生采用比较流行的时空穿越方式,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话,可谓独具匠心。一万个读者眼中,有一万个孔子,《何以孔子》很好地向我们描绘和诠释了孔子形象的高大、思想的精深。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第十年,《何以孔子》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陈文东

翟奎凤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着眼,认为本书以祖孙互寄书信的方式构建行文框架,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书名“何以孔子”是一种追问式、探究式的思考,实际上在探寻艰难困苦的坎坷人生如何成就了孔子的伟大;试图深入孔子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思想世界,还原真实的孔子;同时,复活历史中的孔子,与现代世界相融合,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认识、亲近孔子与儒学。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百姓,通俗而不媚俗,作者有着非常过硬的语言文学功底,在很多复杂问题的处理上驾轻就熟,使本书富有感染力,阅读起来能给人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哲理启发。

翟奎凤

临近尾声,孔繁轲又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与两位专家的发言,针对当今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光荣而艰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擘画,为我们的文化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较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更根本、更深厚、更持久,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所以文化工作者应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文化‘两创’的具体要求项目化、实在化,使之能够真正落地。”王俊杰副总编表示:“通过《何以孔子》一书,我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精品,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传导力、影响力,才能让我们中国人对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和自信力,才能让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座谈会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上前,手捧《何以孔子》与作者亲切交流。

《何以孔子》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作者:孔繁轲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何以孔子》一书立足于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孔子第N代孙的独特视角,采用祖孙书信对话的时空穿越方式,通过五十七封沉甸甸的书信,回溯了孔子坎坷而丰盈、平凡却光辉的生命历程,平易生动地阐释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君子人格,深入思考了孔子及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关系。

作者:文华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