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以精神之花,结丰硕之果——写在《中国精神十讲》出版之际

作者:胡乃丹   2023年07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幸运的人也许能在而立之年找到答案,有的人却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任何一个时代,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灵魂的支撑,也需要精神的滋养。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生成和进化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和产生了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和文明的灵魂贯穿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彰显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约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之前是中国精神的萌发期,本质内涵相对贫乏;约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东周至秦朝建立)是中国精神的奠基期,在文化上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为整个精神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根基和基本逻辑;先秦至清末是缓慢进化期,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属于反思和重建期。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纳入其中。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精神”。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内核,“民本”是根基,“诚信” 是规范,“正义”是尺度,“和合”是目的,“大同”是理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由内到外、从体至用的关系。这样的提炼不仅具有新的视角,给予了新的诠释,融入了新的时代意蕴;而且内涵丰富而深刻,逻辑严谨而清晰,表述准确而精炼。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所作的最全面和最深刻的提炼与概括,不仅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时代价值,而且概括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精神十讲》一书据此立论,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助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中国人。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担任顾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多位教授、博导执笔,重点介绍了何以需要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阐释了爱国统一、自强创新、讲求仁爱、尊重民本、坚守诚信、崇尚正义、倡导和合、追求大同等八种代表性精神。该书既立足于传统的学术性,又注重丰富的思想性和面向时代的大众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白畅晓的语言诠释中国精神,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用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触及读者的心灵深处,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其认知中,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进文化自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直面现实的勇气,融汇贯通的领悟,刻骨铭心的反思,都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希望《中国精神十讲》一书能够让读者深刻领悟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承担起践行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读者提供一本讲解中国精神的普及性读物,既要通俗易懂,又不失学理意蕴,力争做到雅俗共赏、平衡兼顾。

作者:胡乃丹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