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好书榜上的编辑故事系列之一(原“新知编辑谈•中国好书是如何炼成的?”)

百道网 整理  2014年02月26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中国好书榜陆续发布以来,引起了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百道网对中国好书榜·新知榜榜单中的部分图书进行了编辑深入访谈,让我们有机会对这些心血之作在成书前后的点滴故事一探究竟。欲了解中国好书榜·新知榜全部上榜书,请点击 http://www.bookdao.com/bookstag/3685/

 

 

时代华语周博:

展示植物和人、植物和世界的和谐关系

本书是策划和版权部门密切合作的结果,得到图书信息还是在2012年初,当时本书还未成稿,只是一个雏形,在美国方面预售版权。本书是美国知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和FSG出版社新开发书系American Scientific Books当中的第一本。作者查莫维茨也是一线的植物学博士。我们长期关注这个书系,也有计划推出一个系列。

现在,科普题材是在走一个泛科普的路线,除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适合成年人阅读的科普读物能够引起大众的兴趣。我们确定了选题后,另一位策划人牛老师在参加读书会的时候遇到了本书的翻译刘夙,当时他恰好在推荐这本书的英文版。刘夙是北京大学植物学博士后,致力于科普推广,也是一位负责的译者,还帮出版社重新制作了中文版索引。从著译者角度,本书堪称超一线组合。

本书的设计先后经过了近半年的修改,最后选择了现在的绿色封面“鸟兽树组合”,字体颜色也体现生机勃勃的绿色。设计理念展示植物和人、植物和世界的和谐关系。编辑就设计细节与设计师反复沟通,最后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有很多精巧的构思在其中。此外,做成精装小开本也是编辑的坚持,一是便携,二是值得收藏。

在打造这本书的时候,编辑希望把它做成一本经典之作,而本书严谨的科学性是其立足的根本,也希望本书能成为植物科普图书中的领军之作,让一本科普书走进人心,从小众变得大众。

到本书制作的后期,营销部门的同事为这本书的发力做了很多铺垫。比如在豆瓣上做了很多推荐,可以说本书在豆瓣上的蓄势已经做到了极致,豆瓣是推广中的第一个发力点。在新媒体上的积极表现给这本书累积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本书的推荐方面,前期主要依靠外版自带的权威推荐,而最近本书受到的关注逐渐加码,出版社会随时进行补充,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和本土科普领域的更多合作来让本书获得更多的关注。 (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丹尼尔·查莫维茨(Daniel Chamovitz) 著 刘夙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公司:

好书要让人先知道,然后好书会自己说话

《信息简史》的选题是由公司确定的。很明显,本书讲述信息、信息论和信息技术,作者写过畅销书,原书在国外的销售,如亚马逊排行情况也非常好,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都说明这是一本好书,也符合公司的经营方向。由于是引进版,购买版权后,我们就开始寻找译者,进行翻译。

接下去的翻译和编辑过程则要更费些周章。要是看过书,大家都会感到这本书古今中外、文科理科,涉及面非常广,而在深度上,有些更会涉及一些具体细节。这给这本书的翻译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对于这本书来说,如果译文质量出现问题,书无疑也就毁了,以后的一切无从谈起。因此,公司领导让我专心来编辑这本书,与译者一起打磨译文。从2012年8月起,到2013年8月,将近一年时间,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在进行这本书的编辑(当然,期间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个“奢侈”的行为,所幸最终结果还算不辱使命,也欢迎大家到图灵社区提交勘误。

所有的工作最终呈现为这本书。如果大家感到读着还算顺畅、思路还算清晰,那只是因为译者和编辑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而作者在引用文献或说法表达上的百密一疏(尽管数量不多),少量核对原始文献进行了修改,另外一些则以注释的形式加以了说明。

经过我们的推广,这本书出版后不至于埋没在书海当中,而是在业界当中引发了相当的关注。相信凭借其主题和内容,这本略厚略专的书会进一步扩展到普通公众当中,成为该主题的一本经典之作和常销书。

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虽然这是本好书,但关键还是在于能让大家知道。只要推出第一步,相信后面“好书自己会说话”。但这第一步至关重要,结合我们现有的营销资源,我们确立了两点:一是找人推荐;二是微博营销。为了找人,我们调动了整个公司的资源。从后来的情况看,这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微博营销方面,转发赠书的活动成为了一个引爆点。此外,在与多看的电子书合作中,多看的平台优势对电子书乃至纸书的销售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吴妮 执行访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著 高博 译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呈军:

做这样一本书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出版社做了很多心理学的书,这是因为华东师范大学有一个很强的心理学院。这本书最早是由我们的译者推荐的。他长期专注于精神疾病与心理咨询领域的研究,对我国的精神治疗混乱迷茫的现状感到忧心忡忡。作为编辑,我就请他推荐好书,希望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他觉得本托尔是一位具有批判能力的学者,无论是从精神治疗的学术还是实践方面,都提供了批判的视角,而这正是国内该领域需要的一种思路。

本托尔是全球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其《解读疯癫》曾获得英国心理学会图书奖。他本身的资历以及过去的著作对于出版社选书来说就很重要的指标,我们也会看重这些外部因素。购买版权的过程并不太顺利。这本书的版权在作者手里,我们写了几封信石沉大海,后又请译者写了一封很长的英文信,向他说明我们的购买意图,解释为什么这本著作同样适合中国,因为中国借鉴了西方的精神病诊断与治疗体系。信发出之后同样没有下落。后来我们通过大苹果版权代理公司去联系,绕了好几圈,最后才把版权买到。

对译者来说,这是一本学术书,他希望按学术书来对待。但当我看到他译出的小部分译稿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同样适合大众的话题。在中国,心理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许多人因此而痛苦不堪,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成世界精神卫生日,说明这确实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只要一个家庭出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对整个家庭就是灾难性的。作为引进版图书,除了选择可靠的译者,编辑在内容上可发挥的空间其实很小。我希望在做的过程中,软化它的学术性,比方说在封面设计上尽量做得活泼一点,可以让更多受此困扰的读者接受它。

并没有指望这本书会热销,但我觉得出版这样一本书是社会责任,同时我并不太担心它的销量。心理学是我们社图书的一个重要类型,有很好的品牌效应,而这本书也有固定的需求人群。(吴妮 执行访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理查德 本托尔
译者:李晓、黄艳、张黎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湛庐文化简学:

好书不是要一枝独秀,而是要带出一个出版方向或一个图书套系

Google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的最新作品《如何创造思维:人类思想所揭示出的奥秘》由湛庐文化引进出版。本书的策划编辑湛庐文化的简学老师介绍,湛庐有三大核心选题策划领域,一是科技发展和大趋势,二是大脑科学和人脑思维领域,三是心理学领域。本书是一个跨领域选题,它既前瞻性预测了科技进步的趋势,也涉及人脑科学领域。

在多年的出版过程中,湛庐文化积累了众多合作伙伴,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出版动向,并与版权方合作。同时,基于对于这些领域的深入了解,他们对于国外的重点作者一直进行追踪,这些作者的出版动态也是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的重要依据。本书作者雷•库兹韦尔是一位重点作者,湛庐文化的编辑曾专程去美国进行访问,实地考察雷创办的奇点大学,对于其研究领域和思想理念也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都可以为选题策划提供思路。

本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编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封面的设计取自于本书的主旨,将人脑与云端相结合,体现出人脑与云端的通讯。风格非常简洁明快,同时带出本书的主题元素,让读者过目不忘。此外,因为书中模型和基础理论的内容专业性很强,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为了兼顾大众和专业读者,编辑在设计中注意将书中比较吸引人的内容凸显出来,如未来科技的预测,人工智能等,让这些内容抓住大众读者的心,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本书的生命周期,编辑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本长线类图书,而且,从整体的选题架构上,他们也不会让这本书一枝独秀,而是会将其他同类型的图书陆续推出,形成一个出版方向和图书套系。对于本书的书评推荐,出版机构介绍说,他们的工作做得是很实在的,并没有刻意为之,所有曾写推荐语的专家学者,包括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超,跨界物理学家李淼,《三体》作者刘慈欣等,都是真心喜爱这部书的读者。(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著 盛杨燕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媛:

寻找一种吸引小读者的方式来解读霍金的作品

湖南科技出版社这些年来一直在做霍金的科普图书,几乎将霍金的作品全部收归囊中。编辑在与霍金粉丝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刚上初中的小读者便对其作品感兴趣。但霍金的作品有一定科学门槛,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来解读霍金的作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选题策划中最具难度的部分在于作者的选择,这位作者必须文理兼优,最好还有一定的幽默感,懂儿童心理,这样才能吸引年轻的读者。找到泡爸这位作者是机缘巧合,泡爸曾经写过解读万物简史,以及一系列给孩子读的科学书,具备我们所需的所有条件,最后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与作者沟通多次后,我们确定了本书的基本定位和面貌,将读者定位在爱科学但没有科学基础群体上。我们把初稿交给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包括时间简史原版书的译者),请他们通读全书,获得了认可,从而保证了科学上的严谨性。同时,我们在设计中注意让本书和《时间简史》原版书章节一一对应,思想性完全一致。

我们把初稿发送给几所中学的霍金粉丝免费阅读,听取了他们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及建议,在图书的设计上做了相应的改变,请最好的美术编辑(《时间简史》、《世界是平的》、《冰与火之歌》等畅销书的设计者)做整体设计,每一面的文字和图片都是进行了精巧的摆放,还引入了儿童画的新颖构思,效果很好。

编辑希望将这本书打造成为一本长销书,拥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在每年都把新的想法加进去,让这本书日益完善。作者泡爸就本书做了教学视频,像讲故事一样讲解时间简史。我们将此视频放在APP商店上提供免费下载。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微博、微信的信息发布。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即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一些知名博主自发给本书写了点评,包括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汤海明、香港凤凰U Radio音乐统筹,节目主持人加菲众、2009新浪育儿十大名博屋檐下的小雨等。 (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泡爸 著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宋成斌:

果壳的策划,出版社的甄选,让科技更有意思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入选1月中国好书榜,本书的策划编辑介绍了出版背后的一些故事。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与果壳网进行深度合作,本书便是其中之一,由果壳策划,出版社进行选题的甄选,并共同进行后期的一些编辑工作。

熟悉果壳的读者都了解,果壳的主旨是“科技有意思”,在出版方面,他们也一直注重通过打造新鲜有趣的科普读物来吸引读者。作者史军是一位植物学博士,一直在进行相关策划,包括组织科普活动,在生物及植物科普领域非常活跃。从选题角度,植物也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与“吃”相关的科普话题更是很接地气的。因此,果壳继推出《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和《肠子,脑子,厨子》两部“吃”书之后,于2013年底推出本书。

果壳的选题策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数据依据。果壳网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这个群体主要是年轻的网友,他们在网络上是非常活跃的。因此,果壳在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网友的评论和访问关注度就成为策划的依据和思路的源泉。

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都很“萌”,其诞生过程也很有趣。本书原来的名字是“植物学家的锅”,编辑一直感觉书名有点平,不够吸引眼球。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现在的书名,将植物和银河系联系在一起是神来之笔,和封面相得益彰。本书封面是一颗洋葱的剖面图,很像银河系,上面散落了各类植物食材,就像繁星点点。封面设计几易其稿,编辑还曾设想把封面做成立体效果,拉开变成一口锅,不过这个思路因印刷工艺和工期等因素没有采用,最后确定了如今的设计。

关于本书的书评推荐,编辑介绍他们并未刻意为之。果壳有很多相关领域的朋友,在书稿编写过程中,就会请这些人阅读并提建议。写推荐评语的人也都是仔细阅读过本书并真心喜欢这本书的人。

编辑还介绍,这本书真的“可以吃”,因为营销方面他们专门策划了买书送米的活动。同时,因为内文中的插图非常精彩,出版社将这些素材充分利用,制作了精美的明信片随书赠送,很受欢迎。关于图书的生命周期,编辑认为本书可以成为一本长线书。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已经体现出深度和广度。“吃”的话题与读者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近年关于植物的科普著作日益成为出版热点。果壳网也会利用其网络优势,选择一些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推广和助力,让本书始终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史军 著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电子工业出版社刘皎:

为了拿下版权,我们动员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力量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被公认为是世界“头号黑客”,其传奇经历为人津津乐道,并被作为原型拍成好莱坞大片。他的故事也吸引了好几代人走上信息安全的道路 。由于受到出狱后十年内不得出自传的限制,其自传更是成为瞩目的焦点。

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多年来在信息安全方面有了较为深厚的积累,集结了一批信息安全专家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得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本书的相关信息,并经过与外方的艰苦谈判,以及动员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力量,拿下了本书的版权。

制作方面,从书名拟定开始,考虑到传奇黑客的自传,一生估计也就一两部,因此,有必要设计上有别出心裁的地方,让读者觉得不光内容是值得收藏的,书的形式本身,也有收藏的价值。为此,我们从“幽灵”二字入手,决定尝试夜光墨的效果,让本书在夜晚能熠熠发光,带来别样的体验。另外,本书的第一批购买者,必然也是米特尼克的粉 丝群体,他们对心中的大神会有别样的期待。事后证明,有不少读者在买到本书后,在夜里发现了这个Trick,并纷纷拍照上传,表达 自己的惊喜。 

在后期推广上面,译者诸葛建伟专门为本书设计了夺旗赛,建立解题网站以勾起读者的兴趣和持续参与。同时,在成书的封底和文前都有信息安全界各位专家的推荐语。此外,出版社还联系了安全类网站,做了推广前的沟通和位置推荐等努力,为增强书的可见度下了不少功夫。(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威廉·L·西蒙(William L.Simon) 著 诸葛建伟,梁智溢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中信出版社覃田甜:

一本非时效性的书让我们可以慢工出细活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非零和博弈是一个主题,中信出版社《非零和时代》一书从生物及文化演进层面,深入剖析了这一时代趋势的必然性。本书选题的策划根据社科文化的产品线进行设计,是继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一书出版后的又一部力作,被一些评论家称为“一本奇书”。这两本书都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版,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中信出版社在2010年签下版权,但并没有立即纳入出版计划。本书内容并非时效性很强的类型,也为本书精细打磨形成得天独厚的条件。编辑部按照产品线的规划将推出时间放在今年1月。同时,编辑根据之前出版的同类书,充分了解大众市场对此类图书的认可度,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对本书产生了更强的信心。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本书的封面和内文都延续了出版社同类书的基调。封面设计不下十稿,最后采用了较为复古的主题,呈现出岩壁画的做旧效果,突出厚重的主题和时代的纵深感,暗黄色的封面上一个个时光罗盘若隐若现。在印制方面,封面采用铜版纸压纹的效果,精装版则更便于读者收藏。

图书出版后,出版社进行了大规模的书评推荐,由出版社牵头,通过微博谈论、晒书等营销活动来增加本书的曝光度。因为本书内容涉及人类文化的演进,会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编辑还介绍,作为一本“长寿书”,本书主打长线销售。在宣传过程中,编辑还发现,本书的关注者不但包括研究国际关系的人士,一些商业领域的“大V”也对本书进行了推荐,点评还相当有见地,可见本书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后期,编辑本书会继续通过报纸副刊书评、微博、微信等推广方式,做一些延续营销,还会选择果壳网这类热点媒体上进行书评的约稿,发起多样性的营销活动,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本书关注和喜爱。 (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特·赖特 著,于华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东西文库周南:

提供超前的观点,因为世界的发展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

我很早就关注医疗领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医学界都需要被改变。而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更大程度的刺激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可穿戴式设备也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颠覆医疗》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它提供了一种超前的观点,让你明白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超出你的想象,所有的一切都将医疗推向了改变的当口。相信《颠覆医疗》是一本很棒的书,也希望读者能喜欢。

这本书一直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而我们在拿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因为注意的人不多,这让我惊讶又惊喜。对于读者和市场,我们也很有信心,认为市场可以接受这样的一本书。

在起书名的时候,我们为书名里要不要出现“医疗”两个字反复纠结,担心大家会认为这是一本医学专著而不敢去看,最后还是放了,这是最贴合这本书的一个书名,事实证明这事儿做对了。这本书上市时间不长,现在已经开始重印,我们对它的前景非常乐观。(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埃里克·托普 著 张南,魏巍,何雨师,等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1024》是一本Mook,也就是所谓的杂志书。东西文库一直在探索新的出版形式,除了传统的“书”之外,还尝试过“东西文库·lite”的出版,正是lite的成功让我们有信心去尝试新的出版形式,《1024》是我们尝试的一个新的方向。第一期的主题是人与机器共同进化,探讨了讨论如果未来开发出了超越人类智能的智能实体,迎来一个技术“奇点”,那么人类将要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和威胁?这些奇点最可能诞生在哪些领域中?未来可能出现具有某种超能力(超长的寿命、超强的认知能力或情感能力)的“后人类”,那么后人类会否和人类一样心灵脆弱?他们认为,这些遥远的话题会在这个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快速来临,为其做准备是必要的。

设计方面,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师杨林青老师。他在文字和长文设计上有很丰富的经验,是最适合设计这本书的人。整本书设计中有很多细节独具匠心,比如注解的排列方式、书页的颜色暗喻了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系、藏书票的设计是一个互动的彩蛋等等。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杂志书的好处是每期都相对独立,新一期上市也会带动先前几期的销量。(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婷 编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王世平:

薛定谔不仅仅是物理学界的传奇

首先,薛定谔对现代物理学而言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猫” 被称为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的基础。薛定谔的影响又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他的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影响了当时的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吸引他们从物理学转投生命科学,从而促成了当代生命科学的繁荣。其次,薛定谔本人的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 他风流多情,妻子和情人甚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让人甚是好奇。这两条令我们决定将薛定谔的传记纳入“哲人石•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

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格里宾,英国最为著名的科普作家,我们曾经引进出版过他的《双螺旋探秘》、《大爆炸探秘》、《再探大爆炸》等,他的这本薛定谔传记一经发现,便迅速被纳入我们的出版计划。

这本书总体的制作是根据丛书的要求来的,翻译和编校质量确保高水准,装帧设计体现科学人文精神。作为一本高端科普图书,其定位特在于长销。而在宣传推广上,后期我们会有专业人士的书评陆续推出。(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 [英]约翰·格里宾
译者:匡志强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后浪文化张鹏:

批判性思维著作中的“独孤九剑”

国内这些年引进出版了不少批判性思维、思维方法方面的好书,而且销量普遍不错,说明读者在这方面有着比较大的需求。我们“小学堂”产品线中的《思考的艺术》《走出思维的误区》《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都是这方面的经典好书,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怪诞现象学》在美国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每隔三年就会出一个新版,足以证明它的优秀品质。

除了产品线方面的考虑,具体到选择引进这一本书,更多的还是考虑到这本书的内容,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还是话题的趣味性和刺激性,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书籍。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引进的大多数这类书籍,在宣传时重点突出的都是“实用”,书里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我们容易犯的心理和行为错误给出的具体对策,但是《怪诞现象学》就不同了。它不仅仅针对个人的错误,它挑战的对象有不少是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现象,如占星术、魔鬼、特异功能、UFO劫持、通灵术、预言等。虽然根本就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支撑这些怪诞现象的存在,可是现实生活中相信这些现象存在并因此而被图财害命的人数是让人吃惊的,因此作者选择它们做探讨对象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作者在书中讲解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性、知识的本性、我们应该根据什么规则来下判断这样的问题,只要看透了这些,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就能根据一些原则来避免犯错误,我想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原有之意和最高境界。如果其他同类书籍是“授之以鱼”的,这本书就是“授之以渔”,是属于“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的。

关于封面,我们做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案,有突出“怪”的,有突出科学性的,最后选择的现在这个,一方面使用了代表科学的深蓝色,一方面选择了一个含有视觉错觉的图案——远看像蘑菇近看是鸡蛋顶石头,这样就综合了错觉和怪诞的关键词,而且还有一种幽默感。书名我们稍稍做了调整,但总体偏离的不远,在封底文案中,我们将书中所举的发生在美国的例子替换成了国人熟悉的身边怪事,它们分别对应了书中谈到的特异功能、占星术、预言、阴谋论等现象。一方面增加了亲和力,另一方面也提醒读者,在我们这个尊奉唯物主义的社会中,迷信也是大量寻在的。这本书的含金量很高,是既涨知识又长本事的,我们对它的生命周期很有信心,只要书中所写的怪诞现象还存在。 (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美] 小西奥多·席克,刘易斯·沃恩 著 张志敏,武晓蓓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志刚:

在我们的时代,自然的退隐已经愈演愈烈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我从2012年以后突然发现城市的空气越来越糟糕了,从我家阳台看到香山和军都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且适合带孩子外出郊游的机会越老越少了,因此决意要发掘与生态、自然相关的好书。我很快就读到了几种很有意思的英文读物,可惜中文世界这方面的作者和图书似乎都不能令我心动。不过我的职业敏感最后还是让我在感动与惊喜莫名中找到了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徐仁修,找到了他的众多好书,包括 《与大自然捉迷藏》。

我费了好大的劲打听到了徐仁修先生的联系方式。给他写邮件,表达在大陆出版他的自 然之书的美好愿望,很快就得到了徐先生的热情回复。又经过很多的磨合,决定先期出版他的十种著作,这十种著作分属两类:自然文学(或者说生态文学)七种,它们是《思源垭口岁时记》《荒野有歌》《仲夏夜探密》《动物记事》《自然四记》《猿吼季风林》《家在九芎林》;博物学性质浓郁的自然游戏书三种,它们是《与大自然捉迷藏》 《大自然小侦探》《村童野径》。

《与大自然捉迷藏》是徐仁修先生为远离自然的都市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进入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以自然为师,走进一切生命的源头”所写的“生态科普入门书”、自然游戏书。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人感受自然发出的信息,唤醒与大自然最深切的情感,找回原始的自然本能,感悟自然的奥妙和无言大美,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它在台湾属于极其有生命力的常销书,将近十年发行了七万余册,至今还在销售。2300万人口的台湾岛能销售7万册是个奇迹,若换算成大陆的人口规模,相当于卖出了395万册 !

在我们的时代,自然的退隐已经愈演愈烈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不过随着生态恶化,大陆人保育自然、认识自然的意识也在慢慢形成。“徐仁修荒野游踪”简体版的出版可说是正得其时。因此我相信,徐仁修先生的《与大自然捉迷藏》以及整套“徐仁修荒野游 踪”都将引起包括青少年及其父母、生态保护者、自然教育者、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在内的诸多人群的持久关注。

在制作中,编辑在图书的封面设计、开本、版式、印制等环节极其用心,一些科普专家也受书之魅力感染积极在报纸上荐书,这些都为增强图书的可发现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晨瑾 执行访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仁修 著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英:

选题策划阶段的读者调查让我们更有信心

我们一直在关注本书的原作者萨伦德拉•弗马,他自1970年以来从事科学写作,出版过多部著作,很多被我国引进,在国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在确定选题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工作,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读者对萨伦德拉•弗马出版过的图书都非常喜爱,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选择《大脑的谎言》这本书引进,主要是因为本书通过100个洞悉思维和情感的故事来让读者了解一些有关思维问题的最新科学见解,比较有特色。

编辑在图书设计、打磨和制作方面,主要是站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书的原名叫做《打开思维之门》,为了适应市场、吸引读者眼球,并更好地表达本书的内容,我们开了多次会议,最终将书名改为《大脑的谎言》。原作者本身是一位著名的科学新闻工作者,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利用新闻术语的笔调,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我们是把这本书作为一本畅销书来打造的。之前很多人都认为畅销书就是短命书,但我们相信,随着本书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它销售周期会越来越长,因为一方面这本书的质量经得起考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对营销过程的把握。我们充分利用各种销售机会,使用多种销售方式,在豆瓣、当当网、卓越网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入,同时也会在实体书店开展新书的介绍会等,把图书销售掀起多次高潮,尽可能延长销售周期。所以,我们期待本书的生命周期能达到两年以上,甚至更长。(飞禹 执行访谈)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澳] 萨伦德拉·弗马 著 刘竞,余芬 译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新知榜上榜书,请点击  http://www.bookdao.com/bookstag/3685/

作者:百道网 整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