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唇间的美色》:物质文明史的切片

作者:侯虹斌   2013年01月1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孟晖每出一本书我都必读,不在于她掌握了多少新材料,又对器物研究有了多少学术新成果,而在于她给每一样她写过的东西都赋予了审美意义。既有细节的求真,又有语言上的求美。

    这本《唇间的美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5月版)非常好读。

    开篇就谈到了铜雀台。“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被扒得多么滥的诗啊,以至于还生发出《铜雀台》这样的一部不知所谓的电影,我还以为铜雀台类似于隋炀帝的“迷楼”、正德皇帝的“豹房”呢,专供帝王骄奢淫逸的。其实,那只是小说想象。孟晖的拿手好戏正在于释疑、解谜、破解你的谵妄。建安年间,铜雀台及南侧的金虎台、北侧的冰井台相继建成,后赵的石虎又重新装修整饬了一番。铜雀台里面挖有深井,装有藏冰、石墨、粟米、盐、财宝、食品等重要物资;三座台之间有可以开合的空中阁道浮桥;台体高大,可以容纳人数众多的军队将士。完善这一军事工程设施的虽是石虎,然而,冰井台等建筑却是曹操的创意。对曹操“好色”的夸耀性误读,孟晖这篇两三千字的小文就替他撇清了。

    如果你觉得还是英雄美人之类的套路更符合你对人性的想象的话,那好吧,出门左拐,电影院里关于汉代的电影还在一部接一部不知疲倦地放映,电视里的古装偶像剧和穿越剧也永远不会断炊。这些剧里,俊男美女的服饰、妆容、道具、称谓、语言,总是不知今夕何夕,常让人有一种自刺双目的冲动。如果编导、道具们能多看几本书,靠谱一点,又何至于此?

    其实,古代器物的归纳、分析、介绍之文,也不能算少,然而,多是那种严肃、刻板、正儿八经的说明文,只能用来当资料查阅;规矩是好事,但如果总是隔老远就闻到一种性冷淡的气息,也读不下去啊。孟晖为文的好处是,她是真热爱。有典有据,既诙谐又郑重。比如《满朝朱紫贵,皆如郝思嘉》,她爬梳出史料,说明朝中期,一度流行过“发裙”,这种“发裙”,其实就是裙撑———这玩意儿从朝鲜流传过来后,“到了成化末年,紫禁城内外,满眼都是下半部圆鼓如伞的文武大臣啊!”难怪,你看明朝的画,多见女裙男袍的下摆皆浑圆张撑,原来,都像郝思嘉一样,裙里另有玄机。

    看孟晖的书,知识上的所得固然不少,趣味更是书有价值的另一指标。古人收集山间崖草夜露酿制“秋露白”,收集荷叶荷花上甚至莲蕊中的晨露酿制美酒,收集新鲜雨水煮白糖制作提糖、浸鲜花鲜果……看着古人的生活挑剔细腻,动辄荷叶杯、水晶帘、翠羽帚、龙脑香末什么的,相形之下,现代人的生活真是粗陋腌臜得紧了。

    这本书是物质文明史的切片,写得很精细,极具画面感。碰巧,我喜欢的另一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彭发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里,也谈到了画面感的话题。他说:“小说本质上是图画性的文学虚构。”尤其在细节的泥沼中,因为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这些丰富生活的物品之中发现了一部分意义。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其在小说中的位置部分取决于他的房产、财物、衣服、房间、家具,以及他的小摆设。”他援引了巴尔扎克作例子:巴尔扎克在《高老头》繁冗而拖沓地描写了一个公寓,并不仅是为了骗稿费,他的目的更是为了说明这个公寓的女主人,“她整个的人解释了这所兼包客饭的公寓,就像这所公寓影射了她的人格”,“描述物品和房间内饰是一种让读者推测小说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结构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当下影视剧的粗制滥造、历史小说的无所顾忌,是和我们的物质文明史的严重缺失密切相关的。有时,作品里的人性和深度,不是从主观的头脑里空想出来的,而是从一个冰盘、一件褙子、一段口脂中映照出来的。

作者:侯虹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