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三十七届华东六省少儿出版社社长年会在上海圆满举行。自1986年首届年会启幕,三十九年来,华东六少始终携手同行,持续推动中国少儿出版的创新与发展。站在即将迎来第四十个合作年头的重要节点,本届年会不仅是对过往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路径的战略擘画,标志着少儿出版正式迈入从内容供给向生态构建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本次会议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华东六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总编、核心管理层与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围绕“融合重塑产业结构”“双减重构出版价值”“数智驱动链条再造”三大战略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凝聚共识,系统勾勒出少儿出版从传统内容提供者向现代教育生态服务商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为中国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指明了新方向。

在融合发展议题下,各家出版社展现了不同的创新路径。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出版+研学”作为融合发展的核心路径,社长李玲玲介绍,一是深耕内容研发,从源头上把控质量,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和线路研发体系。二是拓展合作版图,构建了一张覆盖广、类型全的研学服务网络。三是围绕“皖美研学”平台,成功吸引了合肥市优质中小学校选用皖美研学平台提供的课程与线路资源,不断赋能区域研学发展。四是打造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安少社在研学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积极推动从传统出版向“内容+文创+场景”多元生态转型。核心策略是以优质文化IP为引擎,撬动创意内容产业价值。目标定位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综合运营商。副社长郑丽珠举例介绍,累计销量超亿册的《大中华寻宝记》成功实现了IP立体化运营,开发超100款衍生品、落地主题餐厅酒店、共创“顶呱呱”潮玩,运营“顶呱呱游学”项目,初步形成了内容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内容的良性循环。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以“融合创新”为核心,以IP为引擎,打通“内容生产—场景服务—产业延伸”全链条。总编辑杨佃青分享了“拇指班长”IP,这是其探索“出版+研学+文创”融合模式的典范。出版社以“幻想因子+现实校园”的故事内核为基础,构建了“拇指班长”全版权矩阵,实现一本书带动一条产品线的内容衍生,打造主题书店与奶茶店的场景延伸,举办研学融合的夏令营,推动动画短视频等数字开发。同时,将出版能力延伸至研学产业,推动课程开发和生态协同,使出版成为教育生态的连接器。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刘宗源则从价值链重塑与产业结构角度阐述了融合发展的本质。苏少社明确将研学定位为“出版业务链条的延伸、图书发行的助推器、知识传播的鲜活载体”。在实践中,苏少社打造差异化研学产品:“少年知旅”品牌通过沉浸式出版体验,让营员亲历图书诞生,将知识传播推向动态参与;“东方娃娃”则将绘本转化为纸戏剧等教具,实现“深度体验促销售”的良性循环。面对同质化竞争,又凭借品牌IP跨界创新,如“邮轮研学”融合特色活动,创下销售额超300万元的佳绩。
明天出版社社长李文波表示,面对目前阅读内容市场形势和少儿出版产业生态,深化阅读推广和阅读服务,重构阅读价值和阅读模式,是少儿出版寻求变革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他建议要共建阅读生态计划,优化出版社阅读业务的供应链建设。要通过扎实研发多元阅读产品,与优质的内容工作室合作,推动出版社编辑部之间的合作,拓展多元产品发展方向。只有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才能重塑出版产业的结构与生态。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则持审慎务实态度。他认为,除了纸质化,业界畅谈的“IP化、文创化、平台化”大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模式。浙少社采取的策略是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试点,在探索新模式的同时,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清醒认知。

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各出版社积极应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深刻变革,重构价值定位。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通过将出版积累的知识体系,转化为高质量的研学课程与体验,仅“皖美研学”平台就已经上线优质研学课程1461门,特色研学线路927条,为合肥市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便捷、丰富的研学选择。可以说,安少社正在从提供单一图书向提供综合素养解决方案转型,重塑出版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将“双减”政策的深化视为从教育辅助者向成长支持者、兴趣点燃者、素养培育者转型的历史机遇。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积极构建阅读新生态。一是阅读功能的战略升维:从知识灌输到兴趣点燃;二是阅读服务的场景重构:从单向接受到多维互动。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通过三大重构,探索价值突围路径:内容重构,从引进依赖转向原创深耕,深耕本土文化,强化主题出版,如策划的“海峡记忆”绘本系列。价值重构:从单一出版物到教育服务生态,如《咪咪画报》从期刊升级为“内容+服务+工具”的综合教育平台。创新机制:将AI技术融入研发全流程,在科普图书中配伴读视频、点读音频增强互动等。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探索集中于三点:一是强化核心产品线,聚焦原创精品,2024年四部作品再入“中国好书”月榜。二是拓展阅读服务内涵,打造“小凤凰FM”融合平台,构建“听、读、学、玩”沉浸式体验。三是响应政策进行产品升级,实现从应试教辅转向素养教材。
明天出版社社长李文波表示,未来,读者需要专业的阅读指导,高素质的阅读人群需要专业的培育,阅读业务单元到了成为出版社主要业务的时候了。为此,必须深入调研新阅读生态环境下的阅读需求,还要关注和深入研究各类政策制度,结合地域实际,研究政策和具体项目的结合点,把政策和阅读需求有机融合。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对“双减”政策的实际效果违背政策的初衷表达了深刻的批判与忧虑,越“双减”教辅销售越疯狂,课外阅读越下降。他强烈呼吁政策层面要理清边界、形成合力,并让合理的阅读推广活动能够进入校园,不能把作家进校园简单归为商业活动禁止。他强调,全民阅读不能只靠公益和图书馆,尤其校园是学生阅读的第一场景,必须依靠“校园、家庭、书店”以及合理的商业手段共同推动,形成健康童年阅读生态。
面对行业变革,数智化转型成为各社共识。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数智化转型聚焦于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皖美研学”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是其利用技术手段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率、重塑出版业在研学产业链中价值链条的关键举措,并将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课程研发,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加大数智化基础建设力度,具体举措包括成立专业AI合资公司、打造“AI出版实验室”试点、建立AI应用考核激励机制、通过“版慎通”实现AI审校效率革命、“AI出版实验室”验证全链路赋能等。倡议华东六少建立常态化AI交流协作机制,每年举办“AI创新交流会”,同时,联合构建少儿出版AI共享平台,整合形成一套功能强大、高度适配少儿出版特性的AI工具生态。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与IP延伸,探索突围之路。AI重构生产链方面,《森林画报》系列400余张插图AI生成,创作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4个月。生态合作拓展价值链方面,与数传集团联合推出智能AI助手。IP跨界延伸生态链方面,携手福建广电打造“拇指TV”,融入少儿频道、公益活动等场景,构建起“内容创作-媒介传播-教育服务”的产业生态闭环。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刘宗源认为,数智化转型必须立足实际需求,追求实效,切忌盲目追求新技术,而脱离行业特点与资源储备。核心在于以内容价值为根基,以技术为引擎,目标是重构一条反应更敏捷、运行更高效、服务更精准、体验更丰富的现代出版产业链条,这就要求务实推进,让技术真正为内容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赋能。
明天出版社社长李文波建议,要深入调研新阅读生态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并形成研究机制和研究能力。在产品研发方面,要通过扎实研发多元阅读产品,推动传统阅读产品的数字化课程化成为标配,深入研究装帧设计和定价策略,让阅读产品更适应多种渠道和平台。同时,要推动阅读服务团队建设,搭建专门的团队,实现面对面服务和线上社群服务并重,通过数字赋能全面提升阅读服务质量。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分享了浙少社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和应对盗版乱价这两个核心痛点上的实践与思考。浙少社正将AI用于辅助编校和短视频营销,通过AI系统低成本、大批量生成短视频内容,以解决出版社视频产能不足的核心瓶颈。针对盗版和乱价,他提出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在出版社旗舰店后台开放控价框架功能,从而从技术上同时遏制乱价和盗版。
在深入探讨三大核心议题之外,本次年会还在渠道共建与联合营销等实操层面达成多项共识。
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华东六少优秀童书、优秀期刊、优秀编辑及优秀发行员。
从融合发展到“双减”应对,从数智化转型到协同共建,华东六少正以更加紧密的协作姿态,共同推动少儿出版从内容提供者向教育生态服务商的战略跨越,为2026年的转型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