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邦的《从海明威到昆德拉》和《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构成精妙的互文和姐妹篇,如同夏日的并蒂莲花,幽香静寂,色调斑斓,沉默地绽放在文学湖泊的一隅。
《从海明威到昆德拉》是一本游历世界文学的缩写地图,也是穿越现代欧美文学丛林的观光独白,更是对历史与文学、哲学与文学、人性与文学等复杂逻辑关联的多维运思的精彩记录。《从海明威到昆德拉》看似育邦邂逅欧美四十位经典作家及其文本,其实是他穿越欧美文学丛林之后而精心挑选的精神偶像,是作者对大师们及其文本的叩问与对话、猜谜和想象、感悟与点评的美学式随笔,可谓精彩纷呈,多有发现。
《从海明威到昆德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育邦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文学是历史的衍生品,是历史之树上的绚丽花朵。因此,所有对文学的美感都无法脱离对文学的历史感。《从海明威到昆德拉》,嵌入了两类相互关联的历史元素:一是宏观的“大历史”,作家生活与文本创作的历史语境;二是微观的“小历史”,就是作家个人的成长史与生活史,心灵史和创作史。这两重历史的影像相互交叉重叠,提供了一扇透视文本的历史窗户,也为作者对文本的美学解读奠定了的感性基石。从数字的视角考察,该著作既呈现了作家的单数历史,也呈现了作家与集体、作家其他人物的复数历史。这些历史如经纬交织在文学作品之中,它们隐匿着文本的秘密和意义的谜语,借助于对这些历史的洞察和猜谜,《从海明威到昆德拉》力图阐释和猜测四十位现代经典作家的生命形态与文本之间的隐秘逻辑。而借助于对复活历史的解读,育邦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了那些伟大的心灵脉搏和倾听到他们的诗性呼吸。一方面,历史感是融汇在文学家和文本作品之中必不可少的感性元素,也是作家走向文学殿堂的必由之路和必经桥梁。另一方面,历史感也是批评家和鉴赏家测绘作家精神世界的有效依据,是诊断文本的工具和解构意义的手术刀。由此,历史的谜团和人性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得以部分地澄清。因此而言,育邦的《从海明威到昆德拉》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历史意识的对文学经典的致敬和精彩阅读。如育邦对帕尔马小说《秘鲁传说的》解读:“《秘鲁传说》不是秘鲁的历史,但又是秘鲁人精神的秘史,是秘鲁人隐秘人性的图景。由于创造,帕尔马获得一种自由,自由穿越于历史与传说、真实与虚构之间。”这样的文学,如同作者所言:是梦境与现实的互文,历史与未来的穿越。
如果说一部小说就是一连串的追问,而这种追问显然渗透着哲学性质。在一般的文体意义上,哲学不是小说,小说也不是哲学,两者泾渭分明。然而,优秀小说必然性地包含着哲学性的追问。在这个意义上,对小说乃至整个文学的理解和诠释,必然性地蕴藏着哲学意识。遗憾的是,有部分鉴赏家或批评家对文学的理解是缺少哲学意识和哲学眼光的。显然,育邦的《从海明威到昆德拉》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光芒,作者以丰富的哲学意识展开对经典作家及其经典文本进行追问和探询、猜想和存疑、描述和解构,以辩证理性和直觉体验的相互融合,对大师们小说的时间与空间的意识,进行深入地辨析和思考;对小说所包含的生存与毁灭的命题,进行形而上学的运思;对小说所蕴藏的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交织和真实与虚假的非逻辑结构,进行论证和存疑。对小说所呈现的人物命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非确定性的转换,对小说叙事戴着象征与虚假的面具所进行进行的表演,都予以哲学的运思和剖析,获得自我的独特领悟和审美发现。
《从海明威到昆德拉》是一部非哲学文本却充盈哲学意识的美学随笔,作者的哲学素养和思辨悟性令人赞佩。著述对文学作品永恒存在的生与死的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命题、现实性和乌托邦的矛盾、真实与虚假的交融、瞬间与永恒的平衡、存在与虚无的悖论、爱欲与原罪的冲突、人性与道德的分裂等一系列哲学范畴予以形而上学意义的探究和思考,获得了自我领悟和独到见解。显然,这是一部讨论文学而不得不涉及哲学与美学的著述,作者的哲学智慧和直觉感悟的能力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赞。育邦是一位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斐然,他的诗人底色极大地润色了该著的写作,使其焕发出个性鲜明的诗性色彩。《从海明威到昆德拉》整个文本,灌注着浓郁的诗意情怀和精湛的美学悟识,精妙之处如四月春天里空山幽谷,山花掩映,目不暇接;又有秋日里的清泉流水,天籁知音,是今人对古人的心会神往,后者向前贤的叩问和致敬。
2025年10月2日午后于太湖兰庭之“山木居”
(颜翔林(1957),江苏淮安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温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