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友作为清代州县官派驻省城衙门的重要联络员和特殊中介,相当于民国以来的“驻省办”。《省友与清代地方政治运作研究》以晚清甘肃省友宋树森等人留存的“甘肃省友禀稿信件簿”为线索,全面考察省友这一群体的性质、来源、收入等,管窥清代地方政务运行实态。
《省友与清代地方政治运作研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裴丹青
出版时间:2025年06月
在浩如烟海的影印资料里,发现夹杂着几张古人留下的、破破烂烂的、不知写了什么涂鸦的纸,搞过历史研究,或者只是查过古籍资料的小伙伴,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这些纸的内容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有的甚至连署名和日期都没有,外加多是龙飞凤舞的草书,让人绝不会觉得能从中看出点什么东西。但是本书的作者裴丹青,却仅以这些“破纸”为线索,顺藤摸瓜,结合其他诸多资料,最终深挖出了清代官场一个无比隐秘的角落,并且得到浙江师范大学出版基金资助,成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友与清代地方政治运作研究”的研究成果。
而这个隐身在角落中,绝对进不了正史、上不了台面,却在清代地方政治运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群体,便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省友。
省友,作为清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特殊中介,受雇于州县官员,常年驻守省城,处理州县与省级衙门之间的各类公私事务,职能类似于民国以来的“驻省办”人员。
而留下这些“破纸”并且只打算给自己备份用的人,正是本书的主角:“驻省办”里的小人物宋树森。
宋树森常年驻守省城,周旋于官员之间,代办州县官和省衙门之间的各类公私事务。
“事无论公私,非费不成”
州县和省府衙门之间,就像一个钱权交易场,“事无论公私,非费不成”,而省友就是这交易场上的掮客。所有的文牍款项往来交接,州县都要向省府衙门的书吏支付相应的费用,“投一文有费,掣一批有费,解款领款有费,甚至一解一领同时皆须有费”,“此外如房费、小费、站堂、过帐、挂号又无不有费”。
另外,州县在新旧官员的交接(即州县交代)、工程申报和奏销,以及刑案审理等事项上都需要向省府衙门的书吏支付使费。除随案索要的规费外,州县还要向省府衙门支付额定的书吏饭食银。
此外,州县还需向督抚和藩臬两司(即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长官定期孝敬节寿规礼,附带打点门包(指给长官衙署门房的小费),给督抚和藩臬两司的幕友致送节敬(年节的孝敬)银。
省级衙门的上司过节、过生日,州县地方官当然必须送礼,宋树森也负责打点。
打点上宪节寿
打点上宪节寿,是省友的常规事务。上宪寿诞,原则上由首县牵头送寿礼,其余州县官附名,分摊费用。光绪八年三月陕甘总督谭钟麟生日,巩秦阶道谭继洵、巩昌府颜士璋、狄道州奎绂、碾伯县姚长龄、渭源县黄元珍等纷纷赴省拜寿。藩臬两司、兰州道及现任各道、府、厅、州、县,“公做寿屏、对联、寿礼等物,首府县率镇公祝,照依旧例,备具门包四十两、巡捕官礼六两八钱以及小费、随封各项,即于十七日抬送院署,禀明制宪,验收寿屏、对联二色,余物全璧”。 各官因有首县公送,未再另送礼物。所需费用,各官照数分摊。
可别以为只给上司送礼就行,要是忘了带给门房的小费,就是想送礼也进不了门。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省友奉狄道州之命,向新任藩宪沈晋祥致送补服各物,因门包为数过巨,非数两银子所能解决,省友不便擅行封给,只好先抬回礼品。从省友后面的记载可知,致送方伯的靴、补服各物暂存在省友这儿。十二月十三日前后,在狄道州李爷陪同下,省友将补服与年礼一起抬送,沈晋祥点收油、烛、橘、香四样。
省衙门的大官要到地方上视察,真是忙坏了宋树森和州县官,提前雇觅手艺精详的厨子,采办上司要吃的各式宴席菜品、要用的博古瓷碗,修缮沿途上司要住的公馆,及早置备桌凳,等等。
总督出巡大差
光绪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省友向狄道州喻炎丙禀报陕甘总督杨昌濬拟前往河州检阅营伍。他与狄道州派来的张爷执持狄道州之柬,到督署衙门左巡捕王荻村处探听虚实,得知“宫保往河已定,但行期尚无把握,大约启节当在四月望念之间,俟有定期,再为飞布”。省友请狄道州及早准备宫保大差,当务之急是雇觅厨子。省友表示厨子工价过高,“据云如来狄应差,自出省日起回省日至,无论闲做,每名每日要钱五百,往返车价尚须我们照付”。省友请狄道州喻炎丙明示雇备几名厨子,并请狄道州账房开具应需各物清单,派专人前来取运。
四月初,狄道州派王大爷到省,探问宫保是否来狄道州查验河堤。省友再次找王荻村问询,据称:“宫保定于五月初八日由省启行,拟先到尊治履验堤工后,再往河州。”为此,王荻村给狄道州回信,由王大爷收存面呈。就宫保大差的供应,省友先购办海菜交车运回,所需水菜拟于端午节狄道州派人来兰州送节礼时再买,厨子拟于宫保启程前几日赴狄道州衙署。唯沿途公馆破损厉害,宋树森请狄道州早备桌凳。
四月十八日,省友禀告宫保自省城起程时,拟带文武巡捕各1员、戈什20名、亲兵50名,至于马队标兵是否随行,尚未确定。唯雇请厨子,遇到难题。住在乾丰栈的刘厨子不愿前往应差,省友托请狄道州周师爷去说,仍不肯来。省友言:“省中厨子虽多,而善于调烹者尚属寥寥。现闻河州文武纷纷觅雇,厶恐迟误,遵觅手艺精详者四人,各给定钱壹千文,言明赶节前之一二日由敝处雇车送来,以资办差。”可见因事机不顺,省友只好退而求其次,雇定4名“手艺精详”的厨子前往应差。
一周之后,省友汇报宫保的随行人员安排:“酌定派带文巡捕林寿钧、武巡捕王有德,戈什十二名,亲兵三十四名,书办四名,号书、茶房各一名,标兵、马队闻均不带。”狄道州为备办大差,还令省友前往王大老爷处借用博古瓷碗,可惜对方推诿不借,省友设法另外租赁。
五月初一日,狄道州的厨子来到兰州,一则携来省城上宪节礼与幕友的节敬,二则采购供应宫保出巡大差菜品,省友购办所有应需鱼鸭菜蔬篐碗各件,交厨子带回。省友还探得宫保出行路线,即“先往河州,次至尊处履验堤工,再往巩昌验工,阅兵后由东路安定一带返省”。至于另外雇备的厨子,省友打算让他们于初四日、初五日前往狄道州,以免宫保出行时车脚紧张,雇募不便,耽误大差。
初三日,省友最终确定了宫保出巡的随行人员及出行路线。
从中可知,宫保出巡携带幕友、文武巡捕、戈什、亲兵、家人、书办共计60名,按程行走。每宿站酒食饭银24两,尖站银12两。大差结束后,州县官可具文向藩司请领。五月初五日,省友探得宫保的随员名单中,增添内夫、担夫、马夫各1名,轿夫10名,厨夫3名,练军20名,共100余名。途中所需供应,已由首县传知沿途州县。
五月初五日,省友如约派10名厨子赴狄道州供差,并托带铜篐2个、肥鸭4只、鳝鱼10斤、抄表纸20刀、各种新鲜水菜1篓。此次省友共垫钱20800文,包括鸭子钱4000文、表纸钱2400文、水菜钱3400文、厨子盘费钱3000文、车价钱8000文。其中,厨子车价开支尚欠3000文未付,即共计11000文,几居省友垫款的一半。对此,省友解释道:“近日因宫保启节在即,已来之车全行扣留,省外之车避差不来,以故车价过昂且难觅雇。此次厨子坐车二辆,说商至再,言定钱壹十壹千文,除敝处付钱八千外,尚欠钱三千文,祈令帐房由署给发为祷。”
五月初十日,省友推测宫保一行已离开狄道州,前往河州,询问狄道州供应是否妥当,并提醒狄道州喻炎丙,宫保不久将从河州返回临洮,狄道州仍需照旧供应。十二日,省友选购一篓新鲜水菜,交给便车带往狄道州。
此次宫保出巡大差,狄道州勉力承办,受到宫保嘉许。五月二十一日省友探悉,“宫保业于今日申刻平安返辕矣,侦及尊处河工并供应一切,悉臻妥贴,深邀喜悦”。为了此次大差,狄道州喻炎丙及其幕友、家人、省友前后奔忙。省友在省中打探宫保出行日期、行程路线与随行人员,雇备应差厨子,购买海菜、水菜等物品。喻炎丙及其子喻香山安排供应,门上王连山多次往返省城,传信带货,可谓辛苦万分。
这样辛苦,忙里忙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照理来说州县官应丰厚赏赐省友,但各种费用却由省友事先垫款,事后再向州县官讨债,还常讨不回来。
州县官债务的清偿
省友代州县官垫付省城开支时,当即开呈账单明细,向州县官报账,请求对方记账,以便将来归账核对。归账时间,当与廉俸工食银的发放节奏一致,即按季清偿。光绪十五年,省友致平番县门上苑雨亭言,冬季已垫用银51两有余,现开呈细账,请苑雨亭代恳账房早日给还。
年终是债务清偿的关键节点,省友会开具各账细目,向州县官索要。光绪二十三年省友代清水县垫用银两,除零星收款外,不敷银537.393两。十一月,省友开始要账,言年关将至,手头异常紧迫,请迅速赐给。州县官收到省友的索款请求后,原则上应及早归还。归还债务的方式主要是用将来的领款抵扣、专人带往,或由钱铺票号汇兑。
州县官延不结账
应解地丁正耗、商畜杂税、磨课银达12747.729两之多的狄道州,余润想必较其他“苦缺”州县为多,但依然拖欠省友垫款。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省友言百债俱兴、手头拮据,禀请狄道州早日赏发代垫款项。同时,省友还给狄道州门上王连山写信,言:“现值年终,群拥索讨,实属紧迫异常,务恳我兄于老爷前代陈苦况,恳其早为赐济。”
令省友郁闷的是,狄道州朱爷到省,仅赐薪水银12两,省友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回信称“祗聆寸感,难宣尺幅……
省友过去的垫款,狄道州分毫未给;目前应解的下忙小费,狄道州半文未带。省友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二十二日,省友致信喻炎丙,表示年节关头,债务蜂集,异常拮据,但凡他稍能通融,不致屡次索要。情急之下,他又给史湧泉、王连山写信,寻求帮助。
省友愤懑之情,跃然纸上。他对经手下忙钱粮解缴的史湧泉抱怨:敝处代垫的库房小费及投文扯批等项为何没有带来,难道是忘记了吗?他代狄道州垫银达200多两,满心期望喻炎丙能够从丰赏发,未料到朱爷来省未带分文……
省友讨债难,难在屡催不得,还要赔本折利。宋树森曾对彭惕如感叹,派罗先生向陈大人讨债,仅“讨获银四十六两,而往返几近三月,盘费、脚价、人情并倒马各项,统作花销只莫空去空来,竟与陈大人送一借约耳,言之令人可怜。此言只可对知己者道,岂敢向外人言也”。
内容简介
清代“省友”作为地方行政体系中的特殊中介,受雇于州县官员,常年驻守省城,处理州县与省级衙门之间的各类公私事务。由于缺乏一手资料,学界对这一群体的研究相对有限。本书在发掘和考证晚清甘肃省友宋树森等人留存的“甘肃省友禀稿信件簿”基础上,全面考察省友群体的性质、来源、收入,以及省友代办州县省务时在信息传递、文书核转、文册造报、钱粮领解、刑名案狱等方面的作用,指出省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之间的差距,在清代集权体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者简介
裴丹青,历史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清史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在《史学月刊》《清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文多篇。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