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黎明停留在荒地之上——《万川归》读后

白羽洁  2025年09月08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动画《爱、死亡与机器人》中《冰河世纪》的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家用电冰箱展开。男女主人公每次一同打开旧冰箱,都会看到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景象,从原始时代的猛犸象到欧洲文艺复兴再到工业革命,一段历史的结束又意味着一段历史的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一个由无数细节造就的微缩世界就这样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同样,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辉的新作《万川归》也好似一个微缩世界,得益于作者漫长的人生阅历,打开“冰箱”,读者将在沉醉于故事细节的同时被时代洪流席卷,在翻涌的时代浪潮中思考“归”的哲学意味。

朱辉以多线并置的叙事结构铺开故事的大网,既以丰富多样的细节书写个体遭际,又以完满的骨架映射着时代的真实样貌。题目“万川归”实则对应着故事中三位角色的名字——万风和、丁恩川与归霞,作品也围绕着他们展开叙事。诚然,三位角色的人生轨迹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有交汇,但作者以巧思将他们的人生之路牵连起来,最终,三人都走向了某种精神归途。万风和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人到中年,成功的事业无法掩盖其生活的“一地鸡毛”,心脏疾病的困扰、爱情路的不顺、自身的身世谜团令他一直走在自我追问与自我和解的道路上。相较于叙事线较独立的万风和,另外两位角色丁恩川与归霞的交集则更多些,二人大学相识,最后却因不同的人生选择遗憾分别。丁恩川从始至终纯粹、洒脱、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后来成为我国的水利专家,参与了黄河、长江、金沙江等多项“国之重器”的建设,与之不同,归霞更重视生活的平和与稳定,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能源公司清闲职员,与条件优渥的丈夫相爱,她的生活态度如作者描述其心里想法时所言:“经世致用总还是第一位的吧?说到底,你得先考虑找到个好饭碗,吃上好饭,对不对?”

时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抉择,也塑造着他们不同的人生困境。《万川归》采用多个故事平行叙述的多线并置结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点点将多维的叙事场域拼凑完整,各种各样的细节纷至沓来,比如万风和的妻子璟然说“你儿子和你长得越来越像”实则暗示着万杜松并非万风和亲生;比如写到一瓶普通的红酒时因为万风和的情绪变化,红酒也被赋予“欢笑、忧愁、迷茫、倦怠、希望和落寞”的情感……但纵观角色的人生道路,代替琐碎家长里短的,是作者通过细节叙述将人物与大时代建立联系的缜密构思,因此《万川归》不仅仅是关于个体的叙事,更是对一代人的集体回望与书写。虽说这对读者而言阅读难度略有增长,但在冷静客观的“拼凑”中,时代信息愈发完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多元思维碰撞与诱惑……这些时代的印记唤醒了部分读者的情感共鸣,也给了更多年轻读者一个窥探时代的“窗口”。

时代的一颗尘埃,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朱辉着墨于时代,最后还是落脚于活生生的人,力图挖掘时代众生的精神图谱。除去器官捐献者李弘毅,其他落笔较多的角色如万风和、李璟然、归霞、周雨田等都拥有相似的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在朱辉笔下,这些知识分子呈现出祛魅后的真实状态,在此意义上,他们其实也只是时代巨浪下的普罗大众,他们的精神图谱,他们的迷惘、坚守与自我救赎也随之在更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困境中展开。对于归霞而言,在知识价值被重新估量的时代,她产生了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虽说她已经说服自己接纳现有的一切,但她总是会将旧友丁恩川当作“镜像”的自己,对一个已经离自己远去的未来产生无限遐想。对万风和而言,道德尺度的模糊、行动的无力感伴随着他的人生,面对复杂的现实诱惑与压力,传统的道德标杆不再是衡量一切的尺,他可能能认清问题所在,但深陷泥潭早已无法轻易将自己抽离。这种对当代知识分子“祛魅化”的书写有效规避了使角色变为“扁形人物”的误区,而最大限度还原了人之所以作为人的矛盾、脆弱、无可奈何,因此这些人物也作为更具包容意义的载体,反映着经济、市场、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的冲击。

可以说,人物不完美的“挣扎”本身恰恰构成了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万川归,书名落点于“归”,其真正指向是什么?小说里,青年李弘毅的一次“器官捐赠”勾连起几个人原本无关的命运,小说结尾,万风和仍走在追寻的路上,归霞却已去世……器官移植代表的是物理治疗,死生相伴,作者朱辉想表达的观点或许是,个体生命终究有限,但群体生命是无穷尽的,结果并非终点,关键在于那个追逐与探求的过程。一方面,“归”是作者对普通人精神探索的一个节点,他通过写作呈现并反思;同时,“归”作为一种延伸,也代表着作者对理想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永远乐观淳朴的李弘毅与理想化知识分子丁恩川便是代表。周国平先生曾提到,“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在这里,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这种追求愈执着,就愈是超越于所谓成败。”《万川归》想表达的同样如此,书里的结局其实是一个“无限”符号,是一个永远没有句号的旅程,这无疑是对以往圆满结尾的一种超越。

《万川归》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朱辉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以“黎明停留在荒地之上”为一节结尾,在此不妨追问一句,然后呢?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讲“我在等待戈多。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然后呢?然后——《万川归》给出的答案是:沉静、面对、继续前行。


作者:白羽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