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詹公天佑之象—长城下百年京张文化遗迹》:从文物寻踪到精神传承,见证中国铁路崛起

2025年08月28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詹公天佑之象 —— 长城下百年京张文化遗迹》是一本聚焦京张铁路工业遗产保护的书籍,于2025年4月出版。它不像普通历史书那样只讲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过往,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这些百年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再利用上,讲述那些藏在铁路工业遗产背后的动人故事。

《詹公天佑之象——长城下百年京张文化遗迹》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宁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京张铁路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人自主筹资、勘测、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从1905年始建到1909年通车,凝聚了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的心血,更是殖民时代中国技术主权的一座丰碑。百年过去,这条铁路留下了不少珍贵遗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 —— 这里正是著名的 “人字形铁路” 所在地。车站里既有百年历史的京张铁路火车站舍、詹天佑铜像,还有近代修建的詹天佑墓地,这些遗存历经岁月变迁,藏着许多未被完全揭开的故事,一直是火车迷和历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如今,这里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还被列入国家重要保护遗址名录;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后,新老铁路交汇点纪念碑的设立,又给这座老车站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科技兴国的今天,京张铁路的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飞跃,更是文化强国背景下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这本书的作者刘宁为了还原这些遗迹的保护历程,花了数年时间走访每一位参与过京张铁路及詹天佑历史遗存保护的亲历者,还从各处梳理出尘封的珍贵文献。书中详细记录了青龙桥车站詹天佑纪念馆和八达岭詹天佑纪念馆的建馆与变迁,讲述了26年来文物寻踪的真实经历,也揭开了詹天佑葬墓从沉寂到寻棺迁墓的过程,以及詹天佑铜像修复重塑的细节,甚至还提到了纪念空间设计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更重要的是,它重点展示了1988年至今铁路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成果,那些独家史料和首次公开的图像,让很多埋没在历史尘埃里的真相得以重见天日。

刘宁自身的专业背景也为这本书的权威性提供了保障。她是艺术学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还担任中国铁道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铁路遗址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等多个专业协会的会员,还是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设计建造专家团的成员。这样的经历让她既能精准把握历史细节,又能从专业角度解读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

众多专家也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认为,京张铁路遗址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这本书所关注的遗迹改造与利用,不仅是对工业遗产的责任,更是对工业巨匠的致敬,能让市民触摸到古迹的新生。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李彦成,结合自己参与多处工业遗产保护的经历,称赞刘宁的文化遗产挖掘工作意义重大,让工业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光彩。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专家周士琦则提到,刘宁用细致的笔触,通过亲历者口述和文献证据,勾勒出珍贵的历史图景,搭建起与过往六十多年对话的桥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工业遗产保护专家组首席专家王雄更是感慨,詹天佑是中国铁路的先行者,京张铁路书写了中国人的骨气与智慧,而这本书收录的大量实物图片、场景照片和故事,不仅为研究中国工业革命和铁路发展提供了实证,也为詹天佑文化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刘宁无疑是詹天佑铁路文化遗产忠实的守护者。

作为一本聚焦工业遗产保护的书籍,它的价值远不止记录历史。一方面,它是对百年京张这一国家级铁路文化 IP 的锻造与升华;另一方面,它更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致敬。在编辑看来,这本书不仅有极高的历史纪念意义,还是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 —— 通过挖掘 “老铁路” 的 “新价值”,能为铁路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助力 “交通强国” 与 “文化自信” 的国家目标实现。无论是对铁路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翻开这本书,都能在那些文字和图像里,感受到京张铁路的百年沧桑,读懂詹天佑精神的传承,以及中国铁路从过去到现在的辉煌与坚守。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