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暗网犯罪遇上笔尖正义:《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的普法叙事实验

作者:舒月   2025年08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既有“DNS回跳”“流量劫持”等外行摸不着头脑的技术术语,又有检察官为办案“啃”起《王者荣耀》手册的幽默场面,还有高智商恶女与硬核女警在跨境暗网世界中展开的激动人心的较量,这些多元素的结合构成了在职检察官左权的又一新作——《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

《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左权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在电信诈骗频发的当下,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撕开跨境犯罪的黑箱,左权作为国家一级检察官、重罪检察业务专家,在职业生涯中曾经多次介入重大案件,其深厚的专业背景为笔下作品注入与众不同的真实与严谨。此前,左权处女座小说《重案检察官》以其亲历案件为原型改编记述了11宗重案,展现出对犯罪心理的精准洞察与审讯技术的专业呈现,备受检察系统关注。其新作《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延续过往风格,将真实案件与虚构叙事熔铸,成为一场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更具警示意义和震撼效果的普法宣传实验。

虚实共生:当真实案件成为文学骨脉

翻开《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读者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叙事场域,在吴晓露“帮信”( 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里,闺蜜想赢钱后带她去迪士尼游玩的细节带着一种平凡生活的温度,这种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是检察官作家在职场题材叙事中最核心的创作逻辑。左权在接受百道网采访中表示,《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是虚构的,但书中吴晓露“帮信”案是他的同事亲自承办过的真实案件,相较而言属于非虚构。“我的同事对这起‘帮信’案深有感触,促使我在创作时将案子放进小说里,试图反映电信网络诈骗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想让案子具备一定的警示意义。我在写这个案子时确保真实性为第一优先,真实案件更具信服力,进而达到普法宣传的目的。”

在主要案件的设计上,“虚构”仍然是提升叙事张力的关键。左权表示想让读者享受到阅读乐趣,愿意继续读下去,因此故事中九凤国际的幕后老板杨若薇从边境赌场荷官到暗网巨头的蜕变虽然有现实原型支撑,但其远赴马尼拉“做大”’的心理刻画仍然充满文学虚构的想象。虚构与非虚构之外,左权还深入挖掘人物“仇富”与反社会心理的成因,以及当下社会风气对高档香烟、豪车接送的病态价值观追求,让电信诈骗等高智商罪犯群体的形象立体可感。这种“真实打底、虚构塑形”的手法,既避免了纪实文学的枯燥,又让犯罪故事始终锚定在现实逻辑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叙事平衡在保持趣味的同时始终严守司法保密的原则。作为在职检察官,左权深谙遵守保密协议是检察人员的基本义务,书中虚拟币洗钱的具体流程和蚁后模式都经过虚化处理,暗网洗钱的描写也刻意弱化技术细节。即便涉及“流量劫持”这样的专业术语也严格限定在公开法律新闻和已办案件的信息范围内,确保作品披露的信息量小于或等于官方的公开资料。这种职业自律让作品既保持了专业质感,又守住了司法人员的职业底线。

左权坦言,希望通过这一新作展现新时代检察干警的精神风貌,也想让读者在阅读中理解电诈犯罪造成的社会问题,通过真实案件提供的公信力、虚构叙事提供的传播力,让二者共生,使《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成为一部“能让人读下去的普法教材”。

人物棱镜:在罪与罚之间照见人性光谱

文学作品的深度往往离不开对人物搭建的复杂镜像,《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最动人的突破在于它跳出传统非黑即白的犯罪叙事,用多棱镜般的人物塑造,展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式的复杂的人性光谱。

在人物设定方面,杨若薇和秦卫兰是截然不同两位女性。秦卫兰是一名长期遭受家暴的农村妇女,杀夫后和第二任丈夫顾钢相依为命,隐姓埋名,尽管在逃亡的十七年里秦卫兰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例如替姐妹出手伤人和伪造身份证,但她依然拥有善良的可贵品质。比如她也同情手掌残缺的流浪小女孩,愿意主动伸出援手,在看到其他女性受到暴力侵害时,秦卫兰联想到当年的自己,冒险相助,与其罪犯形象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双截面。

在法律的边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这也是左权着力刻画人物的动机,这样人物的塑造始终锚定在真实原型的土壤上,秦卫兰杀夫案与九凤国际案在现实中都有真实的原型,左权只是将现实中的人性碎片拼接、打磨,让读者在文学镜像中看见罪与罚的真实模样。这种基于真实的虚构让人物既不是悬浮的符号,也不是简单的道德标签,而是能引发读者对“被动涉罪”与“主动犯罪”、“人性复杂”与“法律底线”的深度思考。

书中双女主的设定堪称在女性主义话题大火的当下插入刑侦叙事的另一抹亮色。女检察官舒妤性情温和而不温吞,办案严谨,非常细心,女警高悦则是拼命三娘,像火一样属于急性子,左权在人物构建中刻意放大她们的性格反差,舒妤擅长从细节中抽丝剥茧,高悦习惯在行动中冲锋陷阵,一个是冷静的脑力担当,一个是热血的体力担当,这种“水火不容”的化学反应不仅让故事更具戏剧张力,更折射出当代执法团队男女协作、刚柔并济的办案特质。这对从一见面就掐,到彼此信任、默契配合的女性搭档打破了过往刑侦故事中由硬汉主导的男性叙事模式,也是左权在市场同类题材中领先尝试的一种进步。

笔尖上的反诈战场:文学叙事如何照进现实

近年来,电信犯罪活动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比颇高,犯罪分子借助新型电信网络技术,利用管理漏洞,结合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与网络黑灰产业,实施精准诈骗,呈现组织化、链条化、跨境跨地域的特点。2022年,公安部公布了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这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通过,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以文学之力助力全社会织密反诈之网,让正义的光照进每一个暗网的角落。

作为现实普法的文字形式的一种延伸和补充,《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的普法价值首先体现在对犯罪链条的拆解上。

书中摧毁百亿黑彩帝国的情节并非空泛想象,是对跨境电诈团伙运作模式的精准还原,左权将“菜头—荷官—赌客”的传销式金字塔结构化整为零,上部《暗网调查组》揭露赌博网站引诱网友的伎俩,下部《暗影游戏》拆解虚拟币洗钱模式,最终呈现犯罪全景。这种明暗的叙事设计让读者看清虚假赌博平台骗资的每一个环节,从赌客充值到赃款洗白,看似复杂的犯罪链条在文字中变得清晰可辨,随书附赠的“反洗钱反诈骗指南”更让这种认知转化为可操作的防范知识,实现了“阅读即普法”的延伸效果。

《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的另一重社会价值在于拓宽了反诈教育的叙事视角。不同于《孤注一掷》电影镜头里专注于对受害者的聚焦,《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采用的是“正反双打”的结构,上部以舒妤、高悦的执法视角为主,穿插吴晓露等受害者的经历;下部则深入杨若薇等人的犯罪视角,剖析其心理动因。这种反派视角的叙事通过揭露毒贩如何将新型毒品伪装并兜售的逻辑让读者看清犯罪的诱惑与陷阱。左权在采访中表示:“反派视角叙事在一些反诈和禁毒的宣传片里很常见,例如演员‘老土’就曾在短视频里扮演毒贩,向观众揭露毒贩如何将新型毒品伪装并兜售,另外在反诈短视频中,也相继出现过以电诈分子为主角的优质作品,这些视频无一例外,均是从反派视角出发,从而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更深远的看,《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通过职业叙事让公众看见跨境执法协作的艰难与荣光。左权表示,近年来电诈窝点向缅北、东南亚转移,摧毁百亿黑彩帝国的情节不仅仅是文学作品里一种虚构的爽文,也同时是现实中警方力量无数次摧毁与捉拿的缩影。我国公安干警曾多次远赴菲律宾对离岸博彩行业造成“大地震”,检察官也曾与民警一同在帕赛调查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关键的涉案账目。《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中各种办案细节的书写既是对跨国办案人员的致敬,也让公众理解国际警务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自我警惕和配合警方。

那么,一本犯罪小说能为当下的反诈事业做些什么?左权在《重案检察官:暗网追踪》中给出答案。每本书中都夹着一封给读者的信,左权在信中写下了“守望正义,无畏前行”的寄语,这既是左权以检察官的身份表达的职业寄托,也是以文学作品作者的身份表达的对整个社会的寄托。暗网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能藏在一次游戏交易、一张出租的银行卡里,但也藏在检察官深夜研究的技术报告里、藏在跨境执法人员奔波的脚步里,也藏在每一个人对法律的敬畏与对欲望的克制里。

作者:舒月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