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 丨李永平主编《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出版

2023年11月0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一书精选了近些年具有前沿性的海外宝卷研究成果,从宏观的说唱文学史研究,到微观具体的海外汉学家研究个案,以点面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呈现出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的最新情况,具有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视野国际化的特点。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介绍海外中国宝卷研究新成果和“海外藏中国宝卷总目”。特别是“海外藏中国宝卷总目” 收录了近4年调查海外收藏的宝卷目录,涵盖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东南亚(新加坡、越南)公私收藏600余种宝卷,可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海外藏宝卷目录,价值极高。本书对于填补国内海外宝卷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李永平//(荷)伊维德//(俄)白若思|总主编:李永平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本书作者李永平,古典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访问交流。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组委员等职。主要从事俗文学、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

伊维德(Wilt L. Idema),荷兰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先后在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学社会系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以及香港的大学服务中心从事研究,1974年在导师何四维指导下获得莱顿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担任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两度担任莱顿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后又成为夏威夷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访问学者。2000年担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研究涉及诗歌、话本、戏曲、小说、说唱文学、女性文学等领域。他在西方汉学界确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地位,是将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作品译为英文最多的西方学者。现有著作五十多部, 201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二十位获奖者之一。

白若思(Rostislav Berezkin),俄罗斯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莫斯科)客座研究员。曾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越南社科院汉喃研究院做过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明清时期中国讲唱文学(以宝卷文献为主)、中国宗教与社会史、中国俗文学在国外传播史(俄罗斯、越南)、中俄交往与文化交流史(17世纪至20世纪初)等。

精彩书摘:

宣卷、抄卷、助刻与搬演:一套古老的文化治疗仪式

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看,瘟疫、灾害参与塑造了人类文化。人类的历史就是禳解灾害和瘟疫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世界不同民族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文化治疗术。这些治疗术包括语言明快的法术咒语、节奏鲜明的祷祝性诗歌,道德劝善的民间故事,各种仪式性戏剧搬演。可以说,文学的主题、文类背后都深藏着文化治疗的智慧和集体记忆。

在中国,宝卷是节奏鲜明的中国祷祝性说唱与佛教变文韵散结合的布道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据著名俗文学专家车锡伦先生在《中国宝卷总目》中著录,加上学者近年的补遗,以及笔者对海外收藏的调查,海内外收藏的宝卷版本数量保守估计在8000种以上。笔者认为,如此卷帙浩繁的宝卷,有与说唱文学相互改编形成的说唱故事宝卷;有与佛教、道教斋醮仪式结合的宗教及其仪式宝卷,这类宗教仪式卷,其功能主要在于做会宣卷、传抄助刻与搬演等一套古老的“文化治疗”仪式。这一套文化治疗仪式源于对瘟疫或灾异产生原因的意义阐释及其启动的守望相助的空间净化和社会动员机制。

宗教仪式卷的文化治疗作用,首先取决于对瘟疫发生原因的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当人们面对不解、迷茫时,就会感到恐惧和无助。为了逃离模糊状态,寻求确定感,对原因的解释使得未知的、混乱的信息有了可供理解的逻辑。通过解释缘由,重建秩序,消除对世界认知的混沌和盲目,可以说掌握了疫情知识就等于掌控了瘟疫,这是文化治疗的关键抓手。

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在于天人关系。儒学把世界视作一个与天命相关的、以伦理为导向的实体,其中包含了天人合一、天命决定论、阴阳五行等一整套的信仰思想系统。遵照天命决定论,占卜和阴阳五行理论都是知晓天意、窥探天命,帮助人们趋福避祸的手段。那些背弃人伦、违背道德、污染环境、“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的行为都是违背“天意”的有污染的危险行为。污染会悖逆天意,违背天意就会受到天的制裁,这就是“天谴”。《左传》宣公十五年把反常的自然现象也解释为“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古书言天道者,皆主吉凶祸福而言”。由于“天之以灾谴示警”,所以从上古国君“汤祷桑林”、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刺瞎双眼并自我流放、汉成帝时因为“荧惑守心”、丞相翟方进被逼自杀到后世历代国君的“罪己诏”都是畏惧天谴的疗救行为。

普罗大众消除天谴、禳解灾异必须从身心修炼开始。可以说修身、修炼、修行是人类学意义上世界各民族最重要的消除盲目和无知的“赎罪” 行为。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宝卷应该划分为故事卷和仪式卷两种。故事卷通过做会宣卷、抄卷、藏卷、助刻等社会参与活动,与“天”对话,修炼净化环境。仪式卷则在特定的神圣空间里搬演仪式,通过搜寻替罪羊, “斩妖伏魔”,象征性地达成厌胜邪魔、净化生活空间的目的。中国北方的河北高洛、山西介休、甘肃河西、青海洮岷,江南的吴方言区的做会宣卷(讲经、念卷)活动都有禳灾、救助的文化治疗意味。吴方言区有“三茅会”“观音会”“大圣会”“梓潼会”“土地会”“地藏会”“雷祖会”“城隍会”等。民众在人生重要关口举办范热内普所谓的“过渡礼仪” “荐亡”“破土“度关”“安宅”“破血湖”“禳顺星”等,象征性地进入神圣场域,勾销过错、洗心革面、修禊“污秽”,搬演新我的再生。

从历史上看,中古时期受佛教影响,抄经祛病广为流行。宝卷的抄写、收藏赓续了中世纪以来的写经传统。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著名的藏书家、戏曲研究专家傅惜华所藏宝卷中,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人周景贤在宣统二年(1910 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24年间,先后多次抄写了《沉香宝卷》《西瓜宝卷》《何文秀宝卷》《卖花宝卷》《黄糠宝卷》等宝卷。其中抄写的三种《沉香宝卷》,两种卷末都题有“听卷此功德,普及于 一切。宣卷已完成,消灾增福寿”。类似的著名抄卷人还有黄秋田、陆增魁、周益庭、许瑞兴、华柄坤等,不胜枚举。据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笔者统计发现,10种故事卷《百花台宝卷》《何文秀宝卷》《红罗宝卷》《黄糠宝卷》《洛阳桥宝卷》《刘香女宝卷》《天仙宝卷》《西瓜宝卷》《延寿宝卷》《妙英宝卷》,抄本的版本都在30种以上,具体抄写数量难以计数。

和上古献祭神灵以获取护佑不同,斋主通过宣卷、抄写和收藏宝卷等朝圣与修炼(修行)仪式,献祭的是身心与时间。宣卷、抄写、收藏过程中,修炼中的个体自身身心一体,个体之间守望相助,与“天神”潜在对话,通过主体皈依得到救赎,强化认同和“护佑感”。最早以“宝卷”命名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中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妙善公主,以身体献祭,化度王室与国民皈依佛法,以禳解灾异、解民倒悬。

除抄写、收藏以外,助刻也是重要的积功德的修行活动。古人认为助刻印造宝卷能“万劫不踏地狱门”,故“众姓士女捐资重刊,愿祈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君民如意,各家咸宁”。清光绪十八年,杭州玛瑙经房印造的《护国佑民伏魔宝卷》,卷末附录的助刻表显示助刻者多达13人。助刻是修炼“归真”“还乡”的唯一途径,因此助刻《皇极金丹九莲归真宝卷》者多达304人。

吴方言区的仪式卷保存最为完整。其中常熟地区的仪式卷有《禳星科》《晚朝灯课》《散花解结仪》《延生星忏》《朝真礼斗玄科》《血湖忏》《庚申真经》《香山超度宝卷》《地狱五献》《莲船宝卷》《上寿宝卷》《星宿宝卷》《莲船偈》《拜十王》等35种。靖江做会,需要请各路神灵,张挂“圣轴”,供“马纸”(即纸马,菩萨像)。从角色功能上讲,佛头是斋主和神灵之间的代理人,他代斋主象征性搬演“朝圣”,参与并协助斋主,与各路神灵沟通,达成斋主的美好愿景。在搬演仪式卷的阈限阶段,他代表斋主将污秽嫁祸于“替罪羊”,使人免遭灾害或瘟疫。仪式后,乡民将代表瘟神的纸人放置在马或船上,运到村边或海边,烧毁或让其飘走,以此来实现驱逐瘟疫、禳解灾害的目的。

英国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研究表明:“污染意味着秩序被破坏。消除污染不是一种消极的运动,而是一个积极组建环境的努力。”为了祈福纳吉,禳解“毒月”(端午节)的疾病与瘟疫,在自身的生存环境中,从张天师“斩五毒”版画、吃“五毒饼”的民俗,再到清代宫廷搬演《斩五毒》(又名《混元盒》)的应节戏,人类与瘟疫的斗争整体性进入历史、民俗、宗教、仪式、演剧赛会表演和故事叙述,形成形形色色的文化文本。其中参与文化文本搬演的人类,他的心灵和肉体通过祈祷、沉思、颂唱、斋戒或舞蹈达到内在的净化。关公、包公、张天师、钟馗、真武、 城隍因此具备对疾病、妖灾隐喻性的“斩妖”“伏魔”的神威,而发挥着重要的禳解疫病的作用。以关公为主角的驱邪仪式剧《五关斩将》《关云长大破蚩尤》几乎遍布中国各民族。可以说,各种禳解因素,长期连续地整合进入“仪式剧”(ritual drama)。宝卷仪式卷名称中有“禳星”“解结” “散花”“延生”“超度”等表述,其仪式搬演自然少不了社会功能和文化传统———禳灾与治疗机制。

全部以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看待宣卷仪式中的修行禳灾和文化治疗活动,是科学主义、理性化等西方现代话语体系下,中国文化传统被重构的结果。与单纯杀死病毒、细菌的西医治疗不同,做会、宣卷、抄卷、助刻乃至搬演,通过共享仪式,社会群体启动了一套文化治疗仪式。这一套仪式是人类长期与瘟疫、灾害互动博弈诸策略中的帕累托最优(从长远看,族群之间选择彼此“友好”策略,比选择欺诈、攻击、甩锅策略能更容易成功),同时是文化治疗传统中的“整体知识”。用今天的话说,它从宇宙论、天人关联与命运共同体中来思考人类灾害、瘟疫的产生以及治疗。从整体知识出发,调整天人关系、人人关系,调动群体内部同仇敌忾、守望相助的精神能量, 不仅注重疗救生理疾病,还注重凝聚、禳解、宣泄与之相应的生活空间和社会心理,提高“社会”的免疫力,对灾异和瘟疫疫情起到整体的“灭活”作用。


(本文原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