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修辞学专业性丛刊 | 中国修辞

作者:胡范铸 胡亦名   2023年03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修辞》是由中国修辞学会创办的修辞学专业性丛刊,每年定期出版一卷,旨在总结反馈中国修辞学在过去一年里的发展态势,展现前沿理论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修辞学科自身的发展,推进修辞学社会价值的拓展。

《中国修辞2021》为中国修辞学会2021年度的学术年刊。本刊研究遍及修辞学相关领域与前沿课题,主要栏目包括:本卷特稿、年度论文选、年会论文选、重要学术活动述评、全国修辞学博士论文摘要选。内容收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多个高校的修辞学研究学者的研究新成果。

《中国修辞(2021)》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胡范铸 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政治传播语言学的逻辑起点

胡范铸 胡亦名

摘要:政治传播语言学并非既有的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研究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于“政治”“传播”“语言”的重新定义而获得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现代政治(已然)是为了某个群体利益的行动,更(应然)是不同利益集团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与全球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非零和博弈;传播不仅是发布消息,更是沟通社会、建构社会的信息事件;语言不仅是词句,更是一个行为,不仅意味着日常的行为,更意味着一种社会的实践。政治传播语言学就是运用语言分析、媒介分析、政策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研究语言的传播何以影响公共知识、社会信仰和政治行动(问题),以促进不同的利益集团达成信仰互文、政治协商、社会共识的理论探索(目标)。

关键词:政治传播语言学;价值观;事件哲学;新言语行为分析

何为政治传播语言学?政治传播语言学何为?这不仅是一个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进行对话的契机,更是一个重新认识政治学、传播学和语言学的机缘。政治传播语言学是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三大学科交叉的产物。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分别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而语言与传播、语言与政治、政治与传播也都已在国际学界有了大量的专门论述。与此同时,不论是在专门的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论著中,还是在已经蓬勃展开的语言与传播、语言与政治、政治与传播研究中,如何将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三个知识体系融汇为一体,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曾经提出,对于一种言语行为的研究需要采用“充分定义法”,即充分认识一个核心概念的内涵,才可能有效地展开逻辑的分析。也许,对于政治传播语言学的分析同样需要从重新定义“政治”“传播”“语言”三个基本概念入手。

任何研究范式都应该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政治(已然)是为实现某个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更(应然)是为实现全球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和长久利益最优化的博弈;传播不仅是发布信息,更是沟通社会、建构社会的事件;语言不仅是词句,更是一个行为,不仅意味着日常的行为,更意味着一种社会的实践。由此就构成了政治传播语言学的逻辑起点。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体系,还是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符号活动(行为过程)。这一符号活动如果是发生在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利用公共性的或者非公共性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旨在彼此沟通以达成新的共识、开拓新的行动路径、创设新的社会语境,就构成了“传播”(事件)。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既有个人性的,也有公共性的、集团性的。不同的利益集团既为本集团当下利益最大化、更为全人类发展最优化的博弈就是“政治”。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为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使本集团利益最大化和人类发展最优化,试图系统性地影响公共知识、公众信仰和政治事务,以达成社会共识、信仰互文、政治协商的过程即为“政治传播”,其中,承载政治传播功能的语言就是政治传播语言,对此加以系统性考察的就是“政治传播语言学”。

据此而论,我们提出,政治传播语言学的应有目标,就是,既积极推进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为利益最大化的非零和博弈,更自觉推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实现,推进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与永续发展的实践,在鼓励“每一个个体自由发展”的条件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基于这一目标,政治传播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以语言推进传播进而推进政治沟通、保障人类每一个个体生命价值和全社会和谐发展何以可能?由此可以发现一系列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如何有效发布?”

——“公众意见与焦虑如何有效传达?”

——“政府与公众如何有效沟通?”

——“外交场域如何有效对话?”

——“政治传播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政治谣言可能造成什么伤害?”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避免‘文化侵略’的误解?”

……

而这些问题又可以分为“政治传播的语言”“政治语言的传播”“语言传播的政治”等三大论域。

既然“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体系,还是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社会实践”,“政治传播的语言”就不能不分别讨论作为符号体系的语言、作为社会制度的语言和作为行为过程的语言对于政治传播的不同意义。既然“信息传递事件”是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利用公共性的或者非公共性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旨在彼此沟通以达成新的共识、开拓新的行动路径、创设新的社会语境,那么“政治语言的传播”便不能不讨论主体建构、议程设置、舆情应对、印象管理等各个环节和大众传媒、文艺作品、教科书、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会甚至“网剧”等各种场域。

既然政治是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依据一定的价值观为了使得本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更应该同时成为在全球视域下不同的利益集团就全人类发展最优化的非零和博弈。在这一博弈中,不但需要回应利益集团内部不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需要回应利益集团外部不同群体之间、群体与人类整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语言传播的政治”就不能不讨论语言传播与国家治理、语言传播与政治认同、语言传播与公众权利、语言传播与全球发展的命题。

要探索这种种问题,需要“知识与行动理论”“互文性分析”“话语批评”“框架理论”“新言语行为分析”“实验修辞学”“事件哲学”等一系列理论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总而言之,政治传播语言学就是运用语言分析、媒介分析、政策分析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研究语言的传播何以影响公共知识、社会信仰和政治行动(问题),以促进不同的利益集团达成信仰互文、政治协商、社会共识的理论探索(目标)。在这一意义上,所谓“政治传播语言学”亦即“政治语言传播学”或者“语言传播政治学”,并非“政治传播+语言学”,而是以“政治/传播/语言”为基石的理论探索。


作者:胡范铸 胡亦名

(本文原载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