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大地葵花:中国北方梨园弟子抗战的传奇史诗

2022年06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大地葵花》是以中国北方梨园弟子的抗战事迹为核心主题的长篇小说。书中从1921年一直写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汉族及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抗战为叙事线索,描写了哈尔滨佟家少奶奶葵花和师妹佟修、和卓等人,如何由普通市民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志士的故事。

《大地葵花:中国北方梨园弟子抗战的传奇史诗》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叶雪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出山海关向北眺望,是美丽富饶的东北沃土,印象中,这里的人们会唱欢快的二人转,地上堆满丰收的粮食瓜果。但这里也是气候环境极为恶劣的白山黑水之地,将时间向回拨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丰富的森林煤矿反而加引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

这里经历过多少烽烟战火的洗礼,发生过多少流血牺牲的故事?记忆会渐渐模糊,但土地不会,每一座地标、每一处遗迹,甚至是每一棵树、每一首曲子,剖开了,都会有岁月的血与泪流出来。

近日,叶雪松所著,记录东北地区梨园弟子抗战传奇经历的长篇小说《大地葵花:中国北方梨园弟子抗战的传奇史诗》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以中国北方梨园弟子的抗战事迹为核心主题的长篇小说。书中从1921年一直写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汉族及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抗战为叙事线索,描写了哈尔滨佟家少奶奶葵花和师妹佟修、和卓等人,如何由普通市民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志士的故事。

书中不仅深度刻画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艰辛历程,而且还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社会面貌及风土人情,突显了哈尔滨中西合璧、民族交融的历史特点。小说讴歌了汉族及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血性和民族精神,还展现了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是一部中国北方梨园弟子参与救亡图存的传奇史诗。

作者叶雪松,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届签约作家,主要从事小说和剧本创作。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出版故事集5部,长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响窑》入选201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获辽宁省第十四届曹雪芹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同名电影剧本获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民族展映暨第三届民族题材电影剧本征集提名奖。

2019年岁尾,在莫尔道嘎林区,叶雪松通过当地作家老邢,结识了管理站站长关泽林。

莫尔道嘎,鄂伦春语为“白桦林生长的地方”“驯鹿出没的地方”;蒙古语为“上马出征”之意。在这里,叶雪松看到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

三个年轻的姑娘站在一起,她们穿着旗袍,身材高挑,眼睛明亮,露出幸福的微笑。落款:民国十三年(1924)吉成社成立十八周年留念于哈尔滨。

这张近百年的照片似乎穿越了时空,为他讲述了一段东北地区梨园弟子抗战的传奇史诗。

吉成社是当时在哈尔滨以唱蹦蹦戏为生的戏班子。蹦蹦戏前身是起源于河北滦县一带的对口莲花,蹦蹦戏也是二人转的来源之一。照片上左边是关泽林的奶奶李欣苹,另两位是葵花奶奶和和卓奶奶,三个姑娘当年哈尔滨吉成社的三个当家花旦。

李欣苹当年是和日本鬼子在哈尔滨战斗过的地下党。起初,她加入了国民党党专系统,后来有感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不折不挠、舍生忘死的精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打入国民党和日伪组织的地下工作者。

数十年来,李欣苹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成了一个耄耋老人。没人知道,这个不言不语守了大半辈子寡的老人当年是国民党的高级特工,而后又成为我党的地下情报员,即使是关泽林,也是直到父亲临终前说出了这个秘密,才知道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经历。

有感于这段悲欢离合、心系家国的传奇经历,叶雪松走进了哈尔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将那些消逝的或残存的记忆一一记录、再现。

这是一部梨园弟子留下生命印记的传奇史诗,是一部多民族联合抗战、救亡图存的英雄赞歌,也是一部中国北方大都市女性抗战的东北地域风情史。

编辑:佑生

(本文原载于:山东画报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