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我是奥运摄影官》是一部从一位特殊的摄影人视角讲述奥运故事和中国体育的温情影像志。读者可倾听一位奥运摄影官的独特人生经历,一起分享那些炽热的、澎湃的、轻盈的、闪光的瞬间。
《我是奥运摄影官(签名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赵迎新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1994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上,没有中国记者的摄影位置;
1998年,十八岁的姚明刚刚入选国家队,那时,他最大的心愿是能穿上定制的篮球鞋;
2000年,国家跳水队训练场内,年轻的田亮一遍遍重复着十米跳台的入水动作;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泪洒莫斯科,“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1994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本书作者和世界大通讯社记者挤在地沟拍摄
1998年,十八岁的姚明
2000年,田亮和队友进行跳水训练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一刻,代表团成员欢呼雀跃
20多年过去了,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是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一员,在国际比赛中拥有永久性拍摄特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冰雪运动走进中国百姓。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你看不见的,都是美好的琐事,它们放在一起,也会成为一道炫目的彩虹。
她的镜头里,有优雅,也有带伤的踉跄;有角力,也有挑战极限的迸发;有闪光的奖牌,也有闪烁的汗水。
《我是奥运摄影官》就是这样一部从一位特殊的摄影人视角讲述奥运故事和中国体育的温情影像志。
First Female Photo Chief in Olympic Games
本书作者赵迎新
女性、记者、策展人、出版人、摄影师、奥运组织者、媒体运营官……定义她身份的关键词有很多,这些标签的交集只属于一个人——赵迎新(《我是奥运摄影官》一书作者)。她有着意气风发的外表,也有柔韧、不妥协的内心。她曾任新华社摄影部编辑记者、常驻英国摄影记者。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摄影运营官,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女性摄影运营官,同时也是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人。
从凤毛麟角的女体育摄影记者转型成为奥运会的摄影运营官,意味着一个人要协调28个比赛项目,37个场馆的摄影规划;招募和培训场馆摄影经理团队和志愿者团队;赛事出现问题,要及时“扑火”……工作任务之繁重和艰巨,超乎一般想象。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总监安东尼曾说:“Being a photo chief is very tough.”(当一名摄影运营官很辛苦),暗示了这份工作的艰巨性。尽管困难重重,但她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全球见证了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的开幕式盛况。志愿者团队的微笑和摄影服务团队专业热忱的工作留给各国记者深刻美好的印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表演
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总监安东尼给作者
手写的留言: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摄影运营官
About the Book
《我是奥运摄影官》在包罗万象的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又带着具有女性摄影师独特的叙事气质;作为一部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回忆录,它是温暖真挚的个人传记。这本书围绕她的体育摄影生涯和心路历程,追忆了她体育记者时期的采访报道经历,回溯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梦想,重温了中国体育史上诸多难忘的“第一次”,诠释了奥运精神的真谛,展现了一位摄影人的奥运情缘,彰显了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过程中,不断崛起的大国实力。
这本书呈现出女性摄影师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图文内容的融合与布局细节方面,也时刻体现出细腻唯美的气质。全书由22篇文章组成,部分篇章页之后附有作者倾心撰写的抒情诗,循序渐进过渡到正文,烘托情感,衔接下文。在文章的排篇布局中,在遵循时间线的基础上,将看上去碎片化的文章,分为三个主题。
本书目录页展示
第一类是核心叙事,包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女摄影运营官》《中国人泪洒莫斯科》《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等,这一部分的文章起“先入为主”的作用,当然,这种先入为主是直奔主题的另一种表达含义,旨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0年前,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泪洒莫斯科;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为中国获得冬奥会首枚金牌,以及雅典奥运会女排逆势夺冠,刘翔创造奇迹等历史瞬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世界呈现一道炫目的彩虹……都被定格在作者的镜头之中,得到视觉化的见证。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获得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创造了历史
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艰难夺冠,队员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队长冯坤(左一)热泪盈眶
第二类着重描写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营团队的幕后故事:《不同寻常的2008》《迎接世界的目光》《奥运会摄影记者不能丢下的“贴身情人”》《奥运荷尔蒙》等,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赛事摄影位置、角度、设备等知识,比如摄影背心的功能,奥运会摄影记者注册证件类型,水下视窗、网球小窗等特殊的摄影位置。
在“猫道”拍摄花样游泳比赛
第三类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作者饱含深情地追忆了幼年时期,自己苦练乒乓球技艺,最后为了学业,不得已与专业体育作别的遗憾往昔;回顾了二十年前自己身为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时,曾经拍摄的中国体操队、跳水队、皮划艇队等刻苦训练的日常瞬间: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体操馆内,回荡着裹着纱布的脚在不停跳跃的音符;水流湍急的怒江边留下了中国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身影;从十米跳台到领奖台,是一遍遍俯冲入水的训练强度和时间铺就的道路……从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采访报道受歧视和冷落,到新华社成为世界级通讯社,被国际奥委会认可,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一员,中国摄影记者在国际体育赛事享受拍摄特权。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媒体的地位也在逐日提升。可以说,这一部分的文章升华了主旨,将摄影回归最初真实的本质,将体育回归精神的力量。
成绩的背后
跃动的“精灵”
1995年伯明翰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陈露成为中国首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皮划艇运动员孟关良在千岛湖训练基地晨练
杨威刻苦训练
李小鹏在吊环比赛中
闲暇时光,熊倪(中)和队友踢球
训练中的郭晶晶
Editing Process
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影像志,起初,责编和作者一开始从多个角度解析、提炼、概括书名关键词,比如《奥运的眼睛》《奥运荷尔蒙》《在场:一位奥运女摄影运营官的影像叙事》,等等。书名如何起得让人眼前一亮又印象深刻,的确非一朝一夕之事。幸得《大众摄影》主编晋永权老师的点拨,他认为起书名要抓住这本书的特色,作者独特的身份标识是根本和关键所在,提议不妨就叫作《我是奥运摄影官》。书名简练醒目,新颖别致,也能反映图书内容特色,于是,书名就这样敲定了。接下来,就要落实内文版式设计。
封面设计数易其稿
全书二百余幅图片,近十万字,如何权衡图片与文字比例,且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责编、作者和设计师不断磨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努力寻求统一和平衡。设计中,我们在内文版心部分铺设一层鹅黄底色,营造出一种低调、温暖、宁静的阅读氛围,在激昂澎湃的体育运动类图片中,用文字的“静”调和“动”。体育摄影记者常用的专有名词,比如“猫道”“地沟”,我们在文章一侧添置注脚,并且有的文章末尾,会带有tips(小提示),向读者讲解拍摄体操、游泳、跳水、网球等比赛的小窍门,通俗易懂,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图片的排列方式既灵活有序,又别出心裁。
内文版式展示
the Splendor of Olympic Games
如果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束光,那么,运动员就是追光人;如果说赵迎新镜头下的运动员是一束光,那么,心存梦想,不辞辛苦的摄影师就是追光人;如果说希望在远方,那么克服困难,实现卓越的我们,都是生活的追光人。或许这就是《我是奥运摄影官》带给我们的些许感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有一句名言:“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在编辑过程中,我翻阅了《卓越 尊重 友谊:顾拜旦说》这本语录评注集,摘录了上面这段话放在了图书的封底。希望从某种角度,这部影像志更像是一种启示录,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北京作为历史上承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首座“双奥之城”,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临之际,在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间节点上,在此刻,这部关于奥运的冬日暖心之作,有着更加浓郁的情感意义和主题价值。
相约北京2022
倾听一位奥运摄影官的独特人生经历,一起分享那些炽热的、澎湃的、轻盈的、闪光的瞬间。在华丽的诗篇与璀璨的光影之中,拾起心中那一抹白月光……
(本文原载于:山东画报出版社公众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