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以比尔特摩这座著名建筑为背景创作的纪实文学《最后的城堡》是一部关于毁灭性的悲剧、鼓舞人心的慷慨和不可思议的毅力的传奇。它是独一无二的美国故事,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也是一曲献给镀金时代的挽歌。它告诉人们,比时光流逝还要快的是财富,比财富更亮眼的则是黑暗中人性的光芒。得与失、爱与恨在时光的洪流中浮浮沉沉,值得付出一切的唯有守护和前行。本文为该书精彩书摘,读者可一睹为快。
《最后的城堡》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丹尼丝·基尔南
译者:李昕航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满载游客的观光车从停车场一路驶到比尔特摩庄园门口,路程虽短,但很有收获。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泰德设计的引路产生的视觉效果让游客们大饱眼福。观光车穿过巨大的铁门后先向右转,一会儿面向城堡,一会儿对着远处的山脉,大师的奇思妙想带来的惊喜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观光车沿着广场行驶,当城堡的轮廓一从地平线上露出来,便会听到人们的赞叹声。比尔特摩庄园仍然是一处令人敬畏的景观。
如今在宅邸中游览,可能不得不穿过沙滩短裤和棒球帽的海洋去欣赏美景,还得想法避开吵吵嚷嚷的旅行团,但所见所闻仍让人流连忘返。漫步走过大理石雄狮雕像,进入正厅,主人曾在这里欢迎过许多贵宾;走进科妮莉亚和她两个儿子出生的房间,可以在阳台上静立片刻,乔治也曾把他的新生宝贝抱在怀里欣赏过一样的风景;步入图书馆,天花板上精美的画作和墙上排列满满的书籍让人目不暇接;走出大门,你会看到产自印第安纳州的石灰岩墙壁虽然饱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当你呼吸着山间的空气,漫步在修剪整齐的花园里,会发现每棵植物都有自己的历史。1895年的圣诞节,乔治第一次邀请亲朋好友到新家做客,自那以后,世事流转,沧海桑田。他梦想中的音乐室终于“完工”,并于1976年开放,许多地方都还保持着原样,也有一部分经过了专业翻新或重新装修。在比尔特摩庄园的大厅里走一天,就像回到了过去。
比尔特摩庄园和花园仍然是乔治和伊迪丝的后代——塞西尔家族的私有财产。现任首席执行官小阿默斯特·范德比尔特·塞西尔是乔治和伊迪丝的曾外孙。私有制意味着庄园无法得到政府的资助,也没有资格享受相关的非营利性税收减免。和20世纪初范德比尔特家族及其他“镀金”的家族一样,房产税和遗产税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财务障碍。不过乔治和伊迪丝的后代成功地使庄园、花园和更现代化的附加设施(如酿酒厂),实现了盈利。从1930年3月买了门票的客人第一次踏进比尔特摩庄园开始,几乎无人看好这笔买卖。
“为了利润”这一点值得赞扬。刚开始的门票是2美元一张,到2016年秋天,票价是65~85美元,具体金额取决于你是在普通的日子参观,还是希望看到布满华丽节日装饰的庄园。这家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8000英亩的土地:游客可以在花园中漫步,有好几家餐馆可供选择;还可以在由马厩改装的商店里购物;可以租自行车沿着弗伦奇布罗德河骑行;也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划船顺流而下;可以踩着平衡车沿着小路飞驰;可以开着路虎车翻山越岭;或者步行,看看铁匠铺子,摸摸农场里的动物。
1890年春天,针对乔治要为贝斯特车站和村庄改名的打算,一位“比尔特摩反对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慷慨激昂地斥责小镇上即将发生的“比尔特摩化”——“我们将有比尔特摩酒店、比尔特摩公园、比尔特摩大街、比尔特摩小区、比尔特摩牛、比尔特摩鸭子、比尔特摩衣服,还有(一如既往的)比尔特摩的喧嚣”。现在看来,这实际上还是大大低估了范德比尔特家族对该地区的影响力。
比尔特摩反对者所有的预言不仅都成了现实,甚至更甚。比尔特摩大道如今是阿什维尔市中心的主要街道之一,正如预测的那样,这里充满了“喧嚣”。这个城市有一百多家以“比尔特摩”命名的企业——比尔特摩牙科和医疗集团、比尔特摩石油公司、比尔特摩理发店和美体店、比尔特摩餐馆和咖啡店。涵盖的服务从油漆房屋到会场出租,从教堂礼拜到托儿服务,从维修电脑到法律咨询,从按摩美发到算命烧香。从各个方面看,这个名字都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店招牌增添了光彩。
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远离北卡罗来纳州的地方也能发现“比尔特摩”的名字。在乔治1890年给他的新家取名之前,人们很难找到这个词的出处,但现在它却意味着魅力和财富。以这个名字命名的高端公寓、酒店和度假村在棕榈滩、棕榈泉、迈阿密、洛杉矶,还有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随处可见。1913年,传奇的比尔特摩酒店在纽约新中央车站旁开业,它将乔治庄园的名字与他家族长期主导下的铁路行业联系了起来。“镀金时代”的大部分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但如果你有心去找,就不难发现与比尔特摩相关的记忆和遗产。亨特的儿子们为乔治建造的两座房子中的一座仍然矗立在第五大道647号,现在是一家范思哲专卖店。一道1849年安装的铁栅栏依然矗立在格拉梅西广场2号平肖特家的前面,这座房子曾经租给德雷泽家的孩子和他们的外祖母,如今已改建成一座时尚的公寓楼。年轻时的伊迪丝·华顿曾住在一栋褐砂石建筑里,她曾透过窗户观察纽约纸醉金迷的生活。有一天,她会为世界各地坐在星巴克的读者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丹尼丝·基尔南,美国作家、制片人。她的文章经常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乡村之声》《读者文摘》和《发现》等知名报刊,于2013年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原子城女孩》在出版的第一周就成为《纽约时报》榜单上的畅销书。她曾任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第一季的首席编剧,并帮助该节目获得当年的艾美奖。还在多档节目中担任特邀嘉宾,包括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周末特别节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新闻一小时》、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的《早安,乔》和乔恩·斯图尔特的《每日秀》。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