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人生下半场才是决胜局!《退休后》为预演老龄生活带来日本经验

作者:刘瑞丽   2021年08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之一,对于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日本来说,日本政府在应对这一问题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日本作家楠木新通过对多位退休人士的观察与采访,完成了著作《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近来,本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百道网就本书的出版以及它的意义跟译者丁瑞媛进行了解和探讨。

《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楠木新 著
译者:丁瑞媛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目前,中国已经有十余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末,中国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3亿人。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也逐渐进入大家的关注视野。

《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日本作家楠木新通过对多位退休人士的观察与采访,探讨了如何步入人生下半场,如何优雅地老去,如何最终挥别人生等问题。他提出,即便退休,人生其实远未结束,“人生下半场才是决胜局!”

百道网采访了《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的译者丁瑞媛,让她介绍和这本书结缘的经过,以及本书能够带给读者的借鉴与反思。

丁瑞媛

初遇日文版,被“人生下半场才是决胜局”这句话触动

作者楠木新关注“退休后”的问题已经超过15年。他在47岁时,由于工作的缘故,身体出现些状况,之后就一直长期在家,生活变得散漫、无序,没有目标。他或多或少感觉到如果长此以往,退休后的生活将大有问题,于是开始阅读加藤仁采访退休人士后撰写的著作。从公司复职后,他向已经退休的职场前辈请教,想寻求一些50岁后的生活启示。“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不论在职场上如何风云,那些当下的荣光与退休后的状况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楠木新如是感慨。

因此,他开始思考除了工作之外可以做的事情,经过多番试错,终于决心50岁开拓写作事业。“一边工作一边写作,而且退休后也可以从事著述相关工作,想想就感到非常满足。”

丁瑞媛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日文版时,被序言里作者的一句话触动——“人生下半场才是决胜局”。楠木新指出,在退休之时,大多重新复归“普通人”。而有些人在年轻时不为人所关注,中年时期的职场生涯也似乎不太走运,却在退休之后大放异彩。从这层意味上来看,正所谓“人生下半场才是决胜局”。楠木新和众多退休人士交流后,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有个好结尾才是真的好”。

《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或许会给予大家一些启示:人生下半场的这场“决胜”并非与他人相较的胜负,而是为自己来到世间精彩过活而进行的较量。在本书中,作者以访谈的形式将访谈者的困惑与思考绘于纸上,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谈到翻译本书的初心,丁瑞媛表示,“我想无论何种年龄的人群,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应该都是相同的。这本书和市面上同类书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强调了想让愿想成真,在于我们自己提前规划,提前思考。我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对未来规划的思考和行动力,这是我翻译本书的初衷所在。”她认为,这本书对读者年龄并不设限,每个人“生活自洽就好”。

借鉴日本经验,规划老后生活,做好人生预演习

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94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07年已经迈入超老龄化社会。在这一背景下,2020年日本国会通过的《老年人雇用安定法》中,将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

上述数据意味着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并且带来了劳动力低下、家庭负担过重、高龄者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日本社会中退休人员面临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孤独”“迷茫”“健康”等关键词上。日本举办的老年人川柳中,经常出现关于老龄化社会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诙谐短诗,例如“只有在医院才会被人喊名字”“年老当如何,唯有老了才知道”“老了就是药越来越多,记忆越来越少”。这类短诗虽然不乏戏谑的意味,但也不免让人感到唏嘘。

中国社会与日本社会在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目前中国已经有十余个省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问题在中国也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日本关于“退休后”的经验对中国社会具有极大价值。《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一书中提及的资产管理、身体管理、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等老后生活规划建议具有明显的普适性,同时,书中包含了很多日本访谈者的亲身经历与心得,有成功例也有失败谈,可供国内读者借鉴或反思。

要顺利地过渡到退休生活,需要尽早做好规划。本书中对规划老后生活提出了一些提议,如做好养老资产管理、处理好家庭良好关系、做好身体管理、培养兴趣爱好等。丁瑞媛表示,只有做好人生预演习,才能真正迎来经济与精神自由富足的退休后生活。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呢?

利用“黄金15年”,退休后才是真正人生的开始

通过书名中“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这句话,读者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即人至少应当在50岁时做好退休的准备,然而现实却往往与理想相左。作者楠木新在退休后,经常受到公司的邀请去研讨会做辅导,主要是面向50岁左右的员工,指导其在退休前的这段时期内,如何积极工作,同时做好退休的准备。在这些活动中,楠木新感受最深的是,50岁左右的公司员工对于退休生活有明确意识的凤毛麟角。

“在我的读者中,不少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对于将来的事情并未多想,当然这不能说就是错的。然而,这很容易令人在退休后茫然不知所措,正如病休时的我一样,不知该做什么,也不知该去哪里。”楠木新在书中提出,越早开始规划,越利于退休后问题的顺利解决,也给自己开拓了更宽的选择空间。要想顺利地过渡到退休生活,有必要从40岁以后的后半段职业生涯时就开始规划。

丁瑞媛也认为,若是如织田信长的“人生五十年”,其实50岁来思考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已然晚矣,更早思考才能更好地生活和老去。“书中最后一章提到‘退休生活是逆运算式’。当真正如海德格尔‘向死而生’那般进行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生命价值感悟、思维逻辑方式或许都会有所不同吧。”

楠木新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黄金15年”的概念。他认为,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60岁到74岁的这个“黄金15年”。以人生85年为例,退休后的自由时间大概有8万小时,其中“黄金15年”占6万小时,而21岁至60岁的40年间总劳动时间加起来不足8万小时。从数字上来看,退休后有一段丰富自由的“黄金”时光,真正利用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丁瑞媛介绍称,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指出,“黄金15年”既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也可以”的自由生活(“余生”),也可选择“做什么都可以”的自由生活(即“誉生”),就个人而言,是“余生”还是“誉生”,森村诚一倾向于后者。不过丁瑞媛和本书作者的观点类似,她表示,“在我看来,无论是哪种生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为重要,我希望人们能身体健康、自主生活,最大限度地享受退休后的时光,好好过活,优雅地挥别人生。”

现今,日本政府及地方公共团体都面临着史无前例高速发展的高龄化社会新挑战,有专家指出,日本应当在建立健全社会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作出示范。楠木新在书中评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国民一个“做什么都可以”或“什么都不做也可以”的自由的生活空间,社会中的个体并非高龄化政策的客体,而是政策的出发点。这一点或许也能给中国带来启示。

在翻译本书后,丁瑞媛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借机思考了她退休后的人生,“我希望退休后还能愉快地进行创作。”据了解,近期她与江苏人民出版社还有另一部译著正在进行中,很快将与读者们见面。

(责编:肖歌)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