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外出版高层齐聚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共议创新共赢

作者:百道网   2023年06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由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出版商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有限公司、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国际出版周报》承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大学出版学院协办的“2023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于6月17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巴西、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百余位国内外出版界高层人士,围绕论坛主题“创新出版 合作共赢”,共同探讨数字时代国际出版合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举措,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卡琳·潘萨(Karine Pansa),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茅院生,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苏省出版总社社长章朝阳,剑桥大学出版社全球副总裁、英语教育全球总裁兼商务总监保罗·科尔伯特(Paul Colbert),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王华光,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及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Niels Peter Thomas),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作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语文出版社社长、国际出版商协会执委会委员于春迟,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冯文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出席论坛。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周报》编委会主席李朋义主持论坛。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出版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全球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已经从纸质形式向数字化媒介转移,中国出版不断推进数字转型与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世界出版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优秀主题出版物走向海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邬书林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出版目前空前的机遇,二十大提出来的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都和出版有紧密的联系。出版的本质是发表创新成果,借助于BIBF这个平台,大家加强交流,认清态势,才会提振信心,更好做好出版服务。做好中外出版交流,重要的是各个国家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出版样式来体现出版内容,传播好知识,服务好创新,传承好文明。过去3年疫情肆虐,国际重要出版商传播科技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传播水准得到极大提升。中国出版人也要用好高新科技,使出版理念、方式、样式跟上世界潮流。同时还要认真分析我们面临的态势,虚心研究国际同行取得的进展,思考如何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建设出版强国。实现合作共赢要在认清出版的本质功能、加强中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出版质量水平,以及高度重视出版创新4个方面下功夫。

茅院生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茅院生在致辞中强调,近年来,中国出版集团的“走出去”工作克服国际市场波动和全球疫情影响,依托新技术、新平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输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果。以版权输出为重要评价指标的“走出去”综合排名显示,中国出版集团连续多年位居前列,近三年累计输出版权2787项。集团旗下多家出版社与海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图书荣获多个海外文学奖项。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中,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华书局的海外影响力居第二,旗下三家出版社位列前十。中国出版集团一直特别注重对外合作。未来,集团将更好把握好十个坚持,充分发挥各类优质资源和全球布局的优势,以科技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构建新时代国际出版业中国的话语和交流,助力中国文化切实“走出去”“走进去”。他还指出,在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出版产业出现内容创新乏力的问题。能满足新阅读需求的产品越来越少,图书销售的品种和销量都在下降。此外,新技术和新媒体对出版产业影响巨大,尤其是新媒体营销,出版业很难跟上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趋势,传统出版企业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从产品形态看,传统出版业在融合发展,特别是新技术应用方面,还没有做出符合市场需求、有较好盈利模式、能持续发展的平台和产品。融合出版需要行业协同合作,尤其是在新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单独的出版机构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出版企业联起手来。

李朋义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周报》编委会主席

李朋义在主持论坛时指出,自2016年以来,由《国际出版周报》发起创办,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出版商协会和中国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已连续在北京、伦敦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6届,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出版高层出席,共同探讨出版业国际合作新路径,展现了国际出版界思想交流,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论坛已成为国际出版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创新与发展的平台。今年是论坛第7届,大家齐聚北京围绕“创新出版 合作共赢”主题,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出版融合,进行深入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出版合作将步入新的阶段。

卡琳·潘萨(Karine Pansa) 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

卡琳·潘萨(Karine Pansa)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期间,技术让国际出版商协会各成员之间更加紧密,3年间各种大会都在线上举办,全体会员参与其中。但疫情也让我们认识到,国际出版需要合作与创新,这样可以推动某些欠发达地区书业发展,从而惠及全球书业。出版社一直是创新的引领者,出版社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找到触达读者的新方式,寻找新的故事,创建新的产品,并使用新技术来实现。通过创新出版以促进合作一直是国际出版商协会的核心所在,在这个问题上协会创立127年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协会将找到创新性的方式,来弥合出版业在数据获取方面的不足;出版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保证AI得到妥当的管理和管制,来增强版权所带来的创新效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希望能够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并努力协调这些工作。

于春迟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语文出版社社长,国际出版商协会执委会委员

章朝阳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苏省出版总社社长

章朝阳强调指出,近年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聚焦出版主业、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统筹内容、渠道、平台、团队和翻译等多个环节,完善海外布局,加强国际传播,在版权输出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数字化背景下,凤凰集团着力从把握用户需求、精准匹配供需;聚焦品牌建设、搭建数字平台;优选合作伙伴、明确发展路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海外传播等4个方面不断创新“走出去”新模式,继续以国际化出版视野和高度,打造出版精品,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推进集团的出版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为推动数字化背景下国际出版合作,从文化领域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保罗·科尔伯特 剑桥大学出版社全球副总裁、英语教育全球总裁兼商务总监

保罗·科尔伯特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多形态的学习内容,出版社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提供长度适中、价格适宜、添加元数据、内容持续修订的数字化内容,并不断开发新工具和自动化流程,支持数字出版创新。未来的教育更推崇个性化、非线性学习,以及具有通过分析数据获得见解的能力。出版商应从多方面推动数字融合,包括实现多形态出版、运用数据分析开发新策略、探索新的变现模式和路径、解决与数字版权相关的版权和IP问题、寻求新合作和并购以推动新领域的增长和创新。出版融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传统的出版方式是纸版的,当我们在数字平台当中不断演进的时候,我们更好的理解到人和内容的互动性,消费者和我们之间的互动性,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消费方式,这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

李永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永强指出,在数字融合时代,国际出版合作表现出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多形态版权输出、深化国际出版数字化合作等发展新态势。人大社从搭建出版合作交流平台、以中外校际合作为纽带赋能出版合作、基于高端智库建设不断深化互联互通等方面,积极探索国际出版合作新路径。他还表示,未来,人大社将从加强国际出版合作战略谋划、强化国际出版合作内容建设以及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等方面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国际出版合作新局面。

王华光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

王华光分享了近年来新华文轩积极“构建‘走出去’生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鼓励各单位充分利用全球优质出版资源,以多种方式参加全球化竞争,以产业思维开展国际传播。通过对工作机制、团队建设、考核考评的不断完善,形成“走出去”生态,实现国际传播良性循环,率先实现“走出去”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汤恩平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及全球图书业务总裁

汤恩平表示,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与法兰克福大学开展AI出版合作,2019年推出第一部完全由AI创作的研究专著,得到媒体和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虽然AI在效率上带来诸多益处,但也伴随着潜在危害,产生了未知和未料的影响。在科研、学术出版和图书馆服务领域,AI可以自动生成文本、元数据,进行翻译并为同行评议提供支持,随之也给出版业带来各种挑战。例如,如何改进现有的AI文本生成技术,使其消除偏见并更具包容性,如何对版权侵权进行法律评估,谁对内容负责,如何把控机器生成内容的同行评议的质量,出版社和图书馆的作用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等。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机器生成内容带来的机遇大于风险,它也可能严重扰乱出版和学术界,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指导原则来规范。如保持内容透明度、技术进步带来明显益处、增强学术界和从业人员体验感以及出版商和学术圈的参与度。

于洋 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洋表示,今年是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成立50周年,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中译语通公司以语言科技为初心,先后经历了互联网线上线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潮以及今日的AIGC和ChatGPT的技术衍变,形成科研数据分析、全球战略数据、数字城市和语言科技等几大战略发展方向。10年来,技术发展经历了机器翻译、知识图谱、区块链溯源和人工智能生成4个阶段。这些技术在提高翻译质量和数量、助力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选题及智能知识服务,遏制盗版、监管渠道,搭建与终端读者通道、实现与读者有效互动,以及自动化编辑、插图内容生成、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内容生成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展望未来,只有正视当下技术变革并主动拥抱技术,才能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创新发展。

王鹏飞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王鹏飞指出,新兴数字技术持续加速产业布局,出版业随之迎来新一轮数字技术应用浪潮。这一轮技术革命推动了出版业在创作场景、编校场景、阅读场景与消费场景等四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在赋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数字技术也为出版业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例如如何妥善处理数字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关系、机器生成内容的可用性等方面。他指出,以文化传承为主要功能的出版业要有一个意识,要在文化的复制生产与创新创造之间寻找平衡点,以维护人类文明的生命活力。

作者:百道网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