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钟振振:从爱读词、作词走上词学研究之路

作者:钟振振   2021年04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即将于2021年5月出版《钟振振讲词》。它是一本面向大众详解中国历代词精粹的鉴赏读本,书中共选取了历代词坛上的42位名家的64首词作。钟振振是当代古典词研究大家,在中国古典词,特别是宋词的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钟振振教授历次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的学术总顾问,为古诗词的推广、普及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是他为本书所作自序,与读者共享。

《钟振振讲词》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钟振振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长江流月去无声。不知不觉,笔者在长江之滨的南京从事词学研究与普及工作,已经四十三个年头了。说来也有趣,词学与我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因缘。

我的名字是我的太公,也就是我母亲的祖父,给取下的。语出《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汉毛亨《传》:“振振,信厚也。”(“信厚”,犹今言“忠厚老实”。“老实”是“无用”的别名。一笑。)汉郑玄《笺》:“‘振’音‘真’。”可知“振振”二字当读平声。可是人们都以为它出自成语“振振有词”,故称呼笔者时误作去声读。名字这玩意儿,所有权虽然是你的,使用权却多半归别人,一如现今人家新装修的公寓里备来给客人换脚的拖鞋。既然如此,我也只好从俗从众,默认“振振有词”之读音与释义了。

1963 年,南京外国语学校初建,笔者有幸成了它的第一届学生,时年十三岁。那所学校创办的目的,原是为外交部培养后备人才的。而从事外交工作,须得能言善辩。因此,名取“振振有词”之义,倒也上上大吉。殊不料 ,1966 年开始的“史无前例”,最终断送了我的“外交官”前程。1968 年,我怀揣一纸初中文凭,离开南京城,下乡插队务农。十年后,以同等学力越七级(高中三年、大学本科四年)成为共和国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工作三年,又回母校攻读博士学位。从硕士到博士,都师从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教授,专攻词学。1988 年毕业留校,教学之余,亦主要从事词学研究。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振振有词”之“词”,并非“行人辞令”之“辞”,乃是“诗词”之“词”。造化弄人不自知,冥冥之中,命运和我开了这么个谑而不虐的大玩笑!

恩师唐圭璋先生,整整比笔者年长五十岁。老人与我,从名分上来说是师生,从辈分上来说却是祖孙。因为老人与先外祖施肖丞先生,既是同乡、同辈、同事,更是朋友。先外祖治小学,出章(太炎)黄(季刚)之门,曾任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主任,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他博学多才,善诗词书画,藏书颇丰。笔者自幼寄养在外祖父膝下,受其熏陶,十余岁时便喜爱诗词,常从外祖父的书架上乱抽各种诗词读本翻看(其中就有唐先生笺注的《宋词三百首》等),许多名篇熟读成诵,还无师自通地开始了诗词创作。这一文学爱好,直到青年时期在农村种田,也没有中辍。总而言之,笔者是从爱读词、作词而走上词学研究之路的。其所以后来报考唐先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执着于词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固已先兆于垂髫之年,绝非偶然。

四十多年来,笔者有过一些学术方面的著述,也写了不少诗词赏析的文章。前者是给从事学术研究的同行们看的,后者则是为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古典文学爱好者而作。比较起来,我对这后一类文字更为偏爱,因为它们的读者面要广大得多。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篇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殿堂里的珍奇展品,属于全人类。向尽可能多的人民大众介绍我们民族的这些文学瑰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为自己能够从事这项工作而感到光荣,同时也为自己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尽如人意而感到惭愧。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唐五代宋元明清词凡四十二家六十四首的五十八篇赏析文章,是笔者从自己历年来的此类写作成品中挑选出来的。结集印行前,又做了不同程度的斟酌、修改。所鉴赏的词作,除少量为人们所熟悉的名家名篇外,多是历来操选政者所不怎么注意的中小作家的佳制。其主要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奇”:或题材奇异,或构思奇特,或笔法奇变,或措辞奇妙,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乡前贤江宁陈匪石先生《宋词举》自叙曾言:“词之为物,‘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虽应手之妙,难以辞逮;而先民有作,轨迹可寻。若境,若气,若笔,若意,若辞,视诗与文,同一科条。惟隐而难见,微而难知,曲而难状。向之词人,或惩夫雨粟鬼哭而不肯泄其秘,或鄙夫寻章摘句而不屑笔之书。否则驰恍忽之辞,若玄妙而莫测;摭肤浅之说,每浑沦而无纪。学者扪籥叩槃,莫窥奥窔,知句而不知遍,知遍而不知篇,不独游词、鄙词、淫词为金应珪所讥也。”此言非深知读词之甘苦者不能道。词,读懂读通其文字难;读出其好处来更难;读出其好处,且能为文将其好处说与他人,尤难;能为文将其好处说与他人,而其解说之文本身也很精彩,实在难乎其难。笔者是否读懂读通了所鉴赏之各篇词作的文字并读出了好处?赏析文章是否说出了它们的好处并说得很艺术?虽然我是力图这样去做的,却不敢自信。敬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匡我未逮。

若干年前,笔者写过一首关于说诗、读诗的《踏莎行》词(此调例用上去声韵,笔者改用入声韵,是新的尝试):

和月分梅,带霜采菊。

一肩挑出深山谷。

说诗人是卖花人,

卖花声里幽香扑。    

不拣怡红,不拈快绿。

斑斓五彩都收蓄。

读诗人是赏花人,

赏花莫厌通宵烛!

广义的“诗”,也包括“词”在内。此词用比兴手法表达了笔者对自己的期许,对知音的期待,总算可读,姑用之以为本文之结束。

(责编:肖歌)

作者:钟振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