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俞晓群:沈阳话,行天下

作者:俞晓群   2019年12月23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我走遍大江南北,听遍南腔北调,还是爱屋及乌,总觉得沈阳话最有特点:辨识度高,感染力强,俏皮话多。说起话来,不装不嗲,声音朗朗,即使是各种语病,也会化成“包袱”,直击人们的笑点。

近日网红,沈阳人郎朗得意洋洋,坐在那里,教导他的外籍媳妇吉娜说东北话。我偶然在手机看到视频,一阵欢笑;身边的朋友撇撇嘴说:“这美妞上当了,那只是沈阳话,不能代表东北话,咱吉林话就比那好听多了。”

他说的也是。可我走遍大江南北,听遍南腔北调,还是爱屋及乌,总觉得沈阳话最有特点:辨识度高,感染力强,俏皮话多。说起话来,不装不嗲,声音朗朗,即使是各种语病,也会化成“包袱”,直击人们的笑点。比如读音平翘不分,原本是短板,如今却颇为风靡。歌手胡海泉,他客串主持大型音乐节目“我是歌手”,一次次读错字音,还不断流露出沈阳话的尾调,弄得几次被罚做俯卧撑,没想到却萌翻了无数粉丝。沈阳人独有的帅哥气质,使他成为最有特色、点击数最高的一届“歌手客串”,那些语音奇怪、绰约多姿、奶声奶气的各端人物,都不是对手。

当然,海泉的翻唱也不是都完美,比如唱普通话版《大地》,一顿狮吼,累得差一点儿背过气去,非常好听。但我觉得,他还是没有理解Beyong粤语版《大地》的意义——苍凉,内蕴,辽远;海泉的歌声中,却充满了北方丰收的喜悦。

胡海泉的口音是地道的沈阳话,还有那英,模仿港台腔也没有用,还不如现在,恢复和平区本色更为可爱。其实一过长江,南方人听不出北方口音的细节,连北京话都一并被称为北方话。而东北话乃至辽宁话,林林种种,因地而异,口音不大相同:赵本山那是铁岭口音,福原爱那是鞍山口音,吉娜拜师郎朗,学的倒是真沈阳口音。南方人哪里分辨得清楚呢?

吉娜学沈阳话,跟不上郎朗的节奏,因此批评郎朗舌头大,听不清楚。其实沈阳话原本语速太快,君不见某年某南方大学,他们参加大学生辩论赛获得冠军,而首席教练兼辩手,正是本科出身于辽宁大学的沈阳人张博士。他告诉我,南方大学选拔辩手,沈阳人很吃香,我们起码有四个优势:声调,语速,幽默,诡辩。有观点说,幽默是沈阳话固有的语言特征,再加上沈阳人特有的“二”的精神,完美!或曰:原本存在,无需嵌入。

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策划人试图让各方曲艺欢聚一堂,郭德纲操持,自然相声受益最多,但只要靠说话类的节目比拼,除了岳云鹏与孙越拿过一届冠军,东北话的节目堪称全面占领。其中沈阳元素不少,有多栖的小沈阳,还有单口的小沈龙。最近一期实在没有办法,还要保持所谓艺术的多样性,不能让东北话或曰北方话一家独大,最终获得冠军的剧目,竟然是哑剧。

难怪网上有两个传说:一是办公室中的职员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只要有一位东北人,过不了多久,他们都会或多或少沾染上东北口音,连外国人也难幸免,只要他学习汉语。再一是近些年南方小女生交朋友,北方男孩颇为走俏:身体健壮,性格爽直,说话像小品一样,笑点极多,多欢乐啊!

上面的故事,多为调侃,还有些自恋。其实游子走天下,不给家乡人丢脸,俗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最终站得住脚的,靠的不是口音,而是才华。我身处文化界,知道沈阳出去的几位朋友,不仅在嘴上,也在笔上,也在文化事业上,没少给咱家乡争气。

知道北京故宫吧?如今越来越火,书写故宫的书籍也越来越火。如果喜欢,你一定要读《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答客问》《故宫秘境文丛》《故宫的古物之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好书一本接着一本,它们都出自一位沈阳帅哥之手。翩然才俊,祝勇是也。

知道辽宁人民出版社吧?当年有一套王蒙主编的“课外语文丛书”风靡全国。后来此书的策划人被上海引进人才,去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任社长,推出一套“老课本丛书”,开思想风气之先,又风靡了一把。他是一位文弱书生,赵炬是也。

知道春风文艺出版社吧?它地处沈阳,是辽宁出版集团下属单位,当年出版“布老虎丛书”名满天下。如今大名鼎鼎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它的掌门人,正是一位激情厚实的沈阳壮汉。他曾任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臧永清是也。

说来也奇怪,在我的好朋友中,许多优秀的人,都在沈阳有亲戚,并且女方居多。为什么?当然是沈阳姑娘优秀了。至于怎么优秀?那要采访他们本人,我只会数据统计。有北方血统或生活经历的朋友,他们在聊天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演讲的时候,时常会把“家乡话”参杂其中,似乎那样说话,才更有劲儿。我统计过使用频率:唉呀妈呀,咋地了,贼好,拉倒吧,老弟,干就完了……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