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 刘清华——创造和传播文化价值是出版人的使命和天职

作者:采:陈贤;文:曹媛   2017年05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近年来,中南传媒图书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前茅,其中,文学、科普、作文、音乐、艺术收藏、心理励志等品牌板块和产品集群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南传媒旗下各出版机构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文化价值,但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市场回馈相对不明显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和同业的广泛关注。为此,百道网专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刘清华,请他讲述中南传媒重点出版工程的出版故事,从中或许可管窥中南传媒的出版理想和出版湘军的出版使命。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政烺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全22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套装共55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谢清高,康有为,黄遵宪,张元济 等著;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南传媒),是我国率先上市的出版传媒集团之一,上市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连续9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前十强;跻身“全球出版企业50强”,2016年排名位列第六。据不久前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中南传媒2016年实现营收111.07亿元,利润19.33亿元,经营业绩持续走高,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百道网专访中南传媒总编辑刘清华,请他讲述中南传媒重点出版工程的出版故事,从中或许可管窥中南传媒的出版理想和出版湘军的出版使命。刘清华告诉百道网,在决战资本市场、布局数字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南传媒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将出版主业置于核心地位,坚守出版品格,打造出版品牌。近年来,中南传媒图书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前茅,其中,文学、科普、作文、音乐、艺术收藏、心理励志等品牌板块和产品集群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南传媒旗下各出版机构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文化价值,但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市场回馈相对不明显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和同业的广泛关注。

百道网:今年似乎是中南传媒重点出版工程出版的一个大年,最近有不少大型出版工程项目相继收官,有些项目甚至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南传媒重点文化工程出版的情况?

刘清华:在重点文化工程的出版上,中南传媒无所谓大小年现象,集团旗下的各出版机构一直在按一个一个的五年计划,推进这项工作。十二五期间,我们有84项大型出版工程列入国家规划,列选数位居全国第一,去年公布的“十三五”国家出版规划中,中南传媒又有86个项目入选,列选数仍然名列前茅。中南传媒旗下的图书出版社只有8家,如此多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的产品推进计划,是不可能如期高质量完成的,所以,在每个年份,各出版社都会推出一些骨干产品。只是今年,有几个项目的完成特别引人关注,如《中国古代历史图谱》(17册),是周恩来总理当年确定的项目,但由于挖掘整理和编写的难度超出想象,几代出版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到今年才终于完成,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将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成果相结合,以文物考辨历史、以历史丰富文物内涵的史学力作,其中选用的珍贵图片上万幅。又如湖南美术社最近出版的《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14000余张图片,800万字规模,可以说是迄今最全面的世界性佛教美术遗存的大展示,是世界范围内佛教美术资料的首次大集结。尤其是《走向世界丛书》100种的出版,是以钟叔河先生为代表的岳麓出版人奋斗了37年的成果,是几代编辑接力完成的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这项工程的完工,本身即彰显了中南出版人的定力与担当。这套丛书记录了百多年前中国人从认识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中国由闭关自守到逐步开放的历史,这是一段十分重要,也十分丰富的历史,它既是文化交流史,又是人民生活史;既是外交史,又是政治史;既是“西学东渐”史,又是变革维新史,对这套书的文本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近年来,中南传媒陆续完成的一项项出版工程,就是湖南出版人打造的一座座出版文化高峰,如《湖湘文库》(704卷)《历代辞赋总汇》(26卷)《中国油画五百年》《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昆曲百种》《中华大典·艺术典》《中国民间游戏总汇》《20世纪中国口述科学史》《中国货币通史》《延安文艺大系》《奥伊伦堡总谱》《世界儿童文学典藏书系》《诗苑译林》《大风原创长篇小说丛书》《午夜文丛》《吴冠中全集》《黄永玉全集》《爱因斯坦全集》《贝克特全集》,以及一批湖湘文化名人的全集等等,这些精品力作的出版,不仅是功在当代,也将泽披后世,是湖南出版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百道网:中南传媒作为上市企业,它的首要任务是为全体股东创造经济价值,而这些大型出版文化项目,往往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投入周期长,往往很难在短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南传媒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对股民负责与为读者服务之间有必然的冲突吗?

刘清华:你所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出版企业如何处理文化理性与商业利益关系的问题。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指出,中南传媒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源于我们一心一意做出版、出好书的定力,源于我们对出版品格和内容创新的坚守与追求。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世界上那些发展很好的出版企业,一定是将文化理性与商业利益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出版界人士都熟悉的一个案例,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这个规模并不大的出版社实施了一项“彩虹出版计划”,为战后德意志民族重建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精神支柱出版过2300多种书,这个出版社几十年间所做的努力赢得了全体德国民众的敬仰,也收获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的国有出版集团大多经历了事业体制到企业体制到上市公司的过程,不管是什么体制,出版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承载和传播文化价值。出版业是一个需要理想、情怀和担当的行业,中南出版人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担当,就是柳斌杰先生说的“为时代和人民定心铸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其实,优质的内容资源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资本,不管出版业业态如何变,传播方式如何变,都离不开优质的、原创性的内容资源。所以,中南传媒在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等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从来都把“内容制胜”放在核心战略地位,我们实施的“振兴传统出版计划”,“重点出版工程扶持计划”等等都是为了“做出版,出好书”,我们改制上市的目的也是为了将集团打造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出版集团,更好地将出版传媒做大做强。

出版业需要品牌,出版企业更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重大出版文化工程的实施,也是中南传媒各出版社打造图书品牌的需要。试想,如果没有《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174种)《贝多芬交响曲总谱全集》《奥伊伦堡总谱》《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29卷)《西方音乐名著译丛》等大型音乐出版工程,湖南文艺出版社又如何确立“中国南方音乐码头”的江湖地位?没有《第一推动》丛书等骨干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普图书品牌又如何得到读者的认可?至于中南传媒文学图书出版品牌的打造,更是以《大风原创》《名家作品系列》《诗享计划》等骨干工程作为支撑的。

百道网:“出版湘军”成为业界叫得响当当的名头,这里面包含业界对湖南出版人的认可和钦佩。作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总编辑,你觉得湖南出版人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

刘清华: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湖南出版人的精神。我想从一个观察点,也许可以管窥其中一二,那就是湖南出版在不同时期的全国书博会上打出的广告语。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广告语是“立足湖南,走向世界”;90年代,我们的广告语是“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到本世纪初,我们的广告语是“在浏览的时代,我们提供阅读”;到中南传媒上市后,广告语是“中南传媒,天下湘书”;如今这一广告语,与“催生创造,致力分享”一起,成为中南传媒图书出版的核心价值。广告语随时代而变,这体现了湖南出版人与时俱进的精神,但不管怎么变,基本的精神内核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出版人的理想、情怀与担当,还有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脚踏实地的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湖南出版人的定力与底气。

几十年做一套书,几代人接力做一个项目,有的人一生中最好的职业年华献给了一套书,这就是湖南出版人的职业担当,是中南出版的定力。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湖南教育社的《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湖南美术社的“美术名家作品全集系列”、湖南文艺社的《历代辞赋总汇》《诗苑译林》以及岳麓社的《走向世界丛书》等等都是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默默耕耘才完成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

湖南文艺出版社20年来一直在做一套书——《午夜文丛》。由于贝克特和西蒙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长期出版他们作品的法国午夜出版社便成了文学创新的摇篮和成功的标志。上个世纪90年代,当湖南文艺出版社准备策划出版一套新颖而富有思想活力的西方当代作品时,午夜出版社因其纯粹和持久而进入了策划者的视野。于是,在午夜出版社继续按自己的标准推出新人新作的同时,在世界的另一头,湖南文艺出版社也凭借“午夜文丛”,不失时机地加入到了当代文学和思想作品的出版行列中。今年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午夜文丛”出版项目启动20年,丛书的责任编辑换了几任,但项目一直在持续,至今已与法国同步出版了50多种图书,丛书的主要策划人还获得过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今年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推动丛书》项目启动25周年,从1992年出版首批产品至今,社长换了六七位,责任编辑也换了几代,但从书一直在坚持出版,已成为我国科普图书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读者,成为他们的科学启蒙者。这套书得到广泛认可和市场的持续追捧,得益于几代出版人对内容选择的“严苛”和对出版标准的坚守。丛书不仅从高层次上阐释各学科的知识精髓,更反映科学家在揭示自然奥妙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入选的图书都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一流作品,如霍金的《时间简史》,基普·索恩的《黑洞与时间弯曲》,温伯格的《终极理论之梦》,彭罗斯的《皇帝新脑》等等,丛书的译者也都是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值丛书出版25年之际,科技社正在对已出图书进行重新修订,改版,并将以每年5-10种的规模推出新品种。

谈到湖南出版人的定力与文化坚守,不可不谈到《诗苑译林》,这套译丛从1983年出版第一本,十多年间其出版了51种外国诗歌译本,被誉为“汉译诗歌第一丛书”,2012年,湖南文艺社延续了这一文脉,重启《诗苑译林》,还延续80年代“填补空白”式的开拓精神,重新规划,重订标准,重组编委班子和编辑力量,让这一诗歌品牌焕发生机,这套丛书的持续出版,可以说是我国出版史上一条优美独特、流光溢彩的文脉,成为几代诗歌写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集体记忆。

今年是湖南教育出版社《20世纪科学口述史》收官之年,从选题到第51种书出版,历史达11年,这套丛书选择亲历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51位科学家为访谈对象,根据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改编整理成书,丛书内容几乎涉及中国所有的科学领域,涉及到新中国很多重大科学决策,这项大型出版工程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编辑们的设想。首先,受访者因素导致访谈进度和深度难以把握。很多受访者年事已高,历史久远,很多记忆早已遗忘,有些权威专家相继去世,让人痛惜。每位受访者个性不同,受访者的表现和言谈直接影响内容的深度和丰富性。有些内容因为保密制度限制,一度导致访谈终止。再者,自然科学口述史学术性和专业性强,寻找合适的访谈者很不容易,制约了出版进度。最后,编辑任务繁重,编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常规出版任务,还要将其打造成精品,这些编辑常年都处于超负荷工作中。编辑们对科学的崇高敬意,对出版工作的不懈追求,一种抢救文化、留存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从未放弃,终于成就了这套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文明史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弥补了世界历史上中国当代科技文化的空缺。

湖南文艺出版社《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更可以说是湖南出版人出版定力和文化担当的一个缩影。《历代辞赋总汇》汇集了先秦到清代末年的辞赋作品,总字数2864万字,收赋总数30789篇,全书25卷,共26册,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赋体作品全集,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赋体文学总汇,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一大空白。

这套书从1991年立项,1995年进入出版程序,到2015年正式出版,前后历经20多年,融注了上百位专家学者、编辑的心血,到总汇出版时,项目的主管马小驹已退休多年,责编刘茁松从青年到了白头翁。几代编辑人在故纸堆里面埋头苦干,其中的艰辛困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辞赋出版之难一在编校,二在录入,编辑白天完成日常任务后,晚上彻夜整理,常年无假,日日如此。因为工作量太大,编辑们干脆住在工作室里,一起研究、审定、点校。辞赋异体字繁多,工厂造字量巨大,排版印刷十分困难,图书排版造字2万个。编辑的文化责任让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甘于寂寞、忍受困苦,去打造这一文化盛宴。

这套书的出版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写尽了两千年辞赋发展史,更承载着出版人厚重的历史责任。它是我们湖南出版实力的集中表现,显示了湖南出版人的魄力和文化担当。

(本文编辑:水英)

作者:采:陈贤;文:曹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