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杨虚杰:将科学读物柔软化的征程——让读者回归入“jing”

作者:司淑娴   2015年09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专稿】我们希望给科学注入一些柔软的、人文的东西,我们想让读者回归到阅读的这种愉悦上来,“犀烛丛书”刚刚开始,我们的理念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回归到阅读本身,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是人要入jing的时刻,jing是两个jing,境界的境,境地的境,还有一个是安静的静。

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 杨虚杰

百道网:请您谈谈策划《征程》一书的初衷或由来,提出选题之后,约稿或选书的过程。

杨虚杰:作者王原是专业背景出身,是中国古脊椎所的研究员,同时担任中国古动物馆的馆长。其实我们是在特别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大家都当一个项目的评委,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我说:“王老师,你要是有书就交给我出啊。"

本来他是想做古动物馆的游览手册。王原馆长有特别好的创作团队,他是专业人士,另一个作者舒柯文是加拿大人,他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在中国作访问学者,柯文一方面有传播的情怀,另一方面文笔非常好,他是加拿大《古动物学报》的编辑。第三个作者是一个叫楚步澜的小伙子,来自澳大利亚,他除了研究古生物,还会画画,做结构复原图。所以我跟王馆长说,你有这么好的资源,完全可以做成一本非常优质的书。

这是从一开始本书的策划编辑及责任编辑就参与策划与构思的一本书。他们共同从读者立场出发,全程互动参与。从2012年动议,策划、写作到出版,历时3年的时间。现在此书的结构,内容,以及附属的各种资讯,都是编辑,包括美术编辑共同商讨的结果,大家现在可以看到15个化石群与9个转折点的结构,包括附录的延展阅读、以及中国主要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以及中国含古生物展陈的博物馆名录和所附的古生物属名索引等等,都是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便利,给读者更丰富更完整的古生物相关背景知识。

我们都知道,国外很多大的出版机构,都是编辑要参与到图书创作与策划中去,就是为了与作者共同面向读者,可以说,这本书的诞生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一种尝试。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英对照)( 精装)》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舒柯文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百道网:这一选题在同类图书中相比,有何独到的特色?

杨虚杰:来自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的古生物学者,使这本书有了国际视角,也有了国际的水准。无论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内容,都是国际科普图书的“范儿”。

作为一个学者,王原馆长所有的推论、推断都是有依据的,为了做这本书,我自己把能够买到关于化石方面的书,差不多都买了。本书导语前言是我写的,真是斟酌了很多稿,就是在这种波澜壮阔演化的历史中,和非常珍贵的化石中,实际上我们读这本书,也可以看到古生物学家是怎么工作的,他的论点和论据是怎么样建立起来的。

 

《鸟人鸟事(精装)》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陈晓东 等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百道网:编辑在后期如何进行产品的设计、打磨和制作?

杨虚杰:这个书的装帧的确是我们的一个亮点,这种装帧的形式对于我们出版社来说是第一次做。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因为这本书首先是舒柯文用英文写成的,再由王原馆长翻译成中文,楚步澜画的插图。我们当初计划做一个中英文对照版,但是无论怎么做,都不太利于阅读,会让阅读割裂。这件事情我们真是绞尽了脑汁。后来就变成了这样的形式,左手英文,右手中文,左手边整个的英文和右边的中文每一篇都是对应的,内容和图片,全是对应的,也有人管这样的书叫双胞胎。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卖点,你可以亲子阅读,家长读中文,孩子读英文,或者孩子读中文,家长读英文;还可以一个华人和一个外国人一起阅读。

我们的工作真的可以用打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从确定要做这本书之后,美编就给我一个倡议,把书里涉及的古动物馆这些化石重新拍一遍,仔细看这本书,你就能看出来,我们化石的呈现方式都是高清的,一本图书里的化石都是隔着玻璃拍出来黑乎乎的,当时我们买了很多麻质地的布和干花,把化石从玻璃柜子里都搬出来拍摄,这些都是特别珍贵的化石,200多件。你去展馆也看不到这么清楚的化石,因为你只能隔着玻璃来看,但是我们拍摄的时候,就把这些化石最能够说明它在学术上的意义给呈现和放大了,所有要展示的纹路,比方说鱼化石的小关节都非常的清晰,同时增加了人文色彩,图片里的化石不是黑乎乎,模糊一片的,而是一个艺术品,可以欣赏。有一些书里没用到的化石我们给镶了框,现在就挂在他们的国际会议室里。外国友人来的时候,在会议室开会就能够看到他们的化石。这个就成了化石文化,成了古生物文化。

我们还请人画了结构复原图。这个结构复原图都是线描,现在能画这种图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九大转折点的代表性化石的结构复原图我们全找人画,每一点都非常认真严谨去做,绝不对付。

另外本书后面还附上了参考书目,拓展阅读和全国60多个古动物馆的名录,读者想要了解更多或者更深入地探索都非常方便。

《硅谷启示录》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甘本祓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百道网:在制作后期,为提高本书的发现性,编辑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虚杰:这个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英国的《自然》杂志登了一个研究员对这本书的书评,反响非常好。本书作者到北京各小学做英文讲座,同时我们也通过微信报名,在古动物馆举办讲座,读者参与很积极。利用微信宣传这一点我们正在积累经验。接下来我们也设想跟全国的古动物馆合作,还有通过像百道网这样的平台进行传播。

百道网:科学普及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系列图书,设计都非常精致,内容也适合大众阅读,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杨虚杰:我们有一个做人文科学图书的新方向。一般来说,科学是比较板正的,比较硬的。现在我们希望给科学注入一些柔软的、人文的东西,科学和人文其实是相伴而生的,后来是我们人为地给它分割开来,理科就是理科,文科就是文科,科学就是科学,社科就是社科。

我们想让读者回归到阅读的这种愉悦上来,所以我们现在推出一个科学人文书系叫“犀烛丛书”,刚刚开始做,我们的理念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回归到阅读本身,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是人要入jing的时刻,jing是两个jing,境界的境,境地的境,还有一个是安静的静。书是拿来读的,是在你的一尺书房之内的。我们希望书的装帧,包括用途、字迹、字体,都是那种比较清新,比较淡雅的,让人从外边的喧嚣和浮躁中能够安静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所以现在装帧用纸上,我们选择环保型的;字体的选择上,我们通常不用特别大,特别黑的那种字体,因为你要安静下来,柔和下来,你就不能老是那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样子,就是让读者一看这书,就觉得场地转换了,从喧闹的饭桌上转到书房里,我们希望带给读者这样的感觉。

我们正在做这样一系列的书,但是成为书系还有待时日。从去年年底到今年,这套书系才刚开始做,计划有20本到30本。我们想慢慢来,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阅读科普、人文科学的图书,现在有一些科普书,内容可能也不错,但是孩子们、读者们根本不想翻看,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至少让大家有阅读的欲望,看到封面想要打开,这是很重要的。

(本文编辑  吴妮)

作者:司淑娴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