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电子工业出版社评选出的2014年度20本好书在今年年初亮相时,细心的读者便不难发现,电子社好书,理工科思维是底色,移动互联网思维是方向,自我成长自我修养是迎战未来的前锋。当20本好书的编辑们写下每一本好书的玉成故事时,读者更能体察好书背后,编辑、作者、译者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文稿打磨过程。
编辑陈晓婕谈《设计师的自我修养》:诗经里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跟左佐先生合作的过程,总是叫我想到这句话。
从2012年7月找到左佐约稿,左佐就开始认真构思图书的架构。2013年8月左佐跟我多次沟通后,终于把内容大纲定下来。在2014年初完成了书稿。正式移交给我们开始进行内容的编加。
这时候一般都是作者可以稍微放松的时候,可左佐常为了一个标点的位置、一句话的变更,亲自跑到出版社里来看排版人员修改。对每个字的间距、空白都一一琢磨。为了书最终的效果,每个对页都打出小样来,看是否协调,还调整过作品的顺序,只为开页看起来更加漂亮。他是国内新锐的设计师,工作非常忙,就算这样,他对书籍出版却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图书即将出版时,在确定纸张和最后封面时更是亲力亲为,无一不体现了一个名设计师追求细节、精雕细琢的风格。
最后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是至简至美的一本书。从封面到内页文章,翻开只觉清新舒适,看似简单,无一不是细密的匠心独运,无一不体现左佐书里倡导的践行基本设计,那就是不搞花样,用朴素的本质,简单的想法去承载复杂的诉求,以最少得到最多,这是基本设计的魅力所在,亦是自我修养的要点。
编辑潘炜谈《唤醒半睡的自己》:三次“缘”定了这本书。这果实的甘甜,通过品尝的舌尖,可以直抵自由的心灵了。
偶然一天,在当当网看书时,一本叫《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的书映入眼帘:封面左上角一个穿短裙的小女孩在自由地舞着,小女孩脚下妈妈宽大的身躯若隐若现,似乎在支撑着小女孩完成每一个优美的舞姿。这样一副画卷,马上撩拨了我的心弦,触发了想要进一步了解本书更多信息的冲动。
后来,出于职业的敏感,总觉得作者吴文君还可以再写一部书,主要写年轻父母是怎样修炼自己,如何做最好自己的。这样,新书就可以与吴文君的上一本讲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成为衔接和呼应。这个心灵之约,就这样在心底埋下了一颗期待发芽的种子。
日子一天天地从指尖划过,一位记者朋友突然打电话来说采访到了吴文君,并介绍说她首先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培养了优秀的女儿。然后是一位在心理学这个领域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我按耐不住心底的暗喜:幸运之神来敲门了。
后来,经过几次与吴文君电话的沟通,将书稿的布局谋篇定下来了格调:将本书调整为一部旨在改变天下女人心灵调理的心灵使用手册,美其名曰《唤醒半睡的自己》。
编辑孙利冰谈《小小建筑师》:优秀的儿童书,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内容在加拿大能够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在中国一定也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把这套书引进到了中国。
在加拿大旅居多年,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社区图书馆每周二下午的科学活动,其中专门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述各国的著名建筑物。老师会用一些图片,结合故事给孩子们讲述一些著名建筑物的历史、结构、特色等等,有时讲完后还让孩子们用陶泥或纸张来做一些与此相关的手工游戏。这半个小时的环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次都把小小的活动室挤得满满当当。
我跟老师聊天时,翻阅过他使用的那些材料,据老师介绍,这些图片都来自于他从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他也是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听他讲这些建筑物的故事,尤其是孩子亲眼看见过的一些建筑物,结合照片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给孩子增加一些建筑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就把这个活动引入到了社区图书馆,果然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
后来,2012年,我在参加博洛尼亚书展时,偶然在一家英国小出版社的展台上看见了这套 《小小建筑师(1-4册)》(包括《童话里的小屋》《冒险者的家》《盖在云端的房子》《古老而现代的SOHO》四册),里面的内容与我当年在社区图书馆看见的老师讲课的资料异曲同工,并且科学性和趣味性更强。我想:优秀的儿童书,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内容在加拿大能够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在中国一定也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把这套书引进到了中国。这就是这套书的缘起,事实证明,这套书在中国确实有很好的反响,迅速占领了少儿建筑工程科普类的细分市场。
编辑徐静谈《大国重器》:伴随着纪录片《大国重器》的播出,同名图书《大国重器》紧接出版,反响热烈,颇多好评,深有体会:好书需要打磨,团队至关重要,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团队打硬仗的能力也不断提升。
该项目是特殊项目需要编辑投入到编写创作中去,把电视画面语言转变成适合图书阅读的书面语言。在讨论过后基本把原则确定清楚后,团队日以继日的开始了创作的工作。由于工作细致、准备充分,很快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可,紧盯的过程中不断沟通,对方既认可了工作更认可了人品及风格,合同顺利签订。
该书在内容创作、版式设计、装帧设计等环节中,不断为自己的方案兴奋、并不断推翻出新,有负责篇章页的同事快被我逼“疯”了,方案改了多遍。工作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比如在其中的一个篇章页的图片中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车间,实景中有个很丑陋的垃圾桶,反复在审稿中总觉得有个不太舒服的地方,在我提出删掉垃圾桶的意见时,也有些成员口中没讲实际还是心里感觉有点吹毛求疵,但在ps掉那个垃圾桶后大家都发觉变化很大、很舒服。
大家围绕着重点项目开展工作会提升团队的协作精神,多一些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图书的品质提高会有较大的促进,同时更能够享受到出版好作品的成就感。
编辑胡南谈《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创造性破坏”已经深深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只有一处——医学,从未被数字化浪潮所影响。这本书所谈的,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
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这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手中,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这是国内第一本讲述互联网对传统医疗革命的著作,也是大数据应用在个人健康领域的第一书。从出版至今一路好评,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虽然这样根正苗红,但在整个出版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插曲。
初看到这个选题时,觉得它医学术语太多,超出大众的认知太多,不具有市场性,不像大众书,有着这种感受不单单是我,也是其他出版方看到这个选题的第一印象。我扭捏着犹豫了一下,但心里隐隐又觉得它很不错,所以最终决定要出版它,竟是因为女人第六感。
历时半年多,稿子终于翻译完成。我左想右想,没有营销的思路,所以按部就班的决定拉点赞助,在网上做做促销的活动。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量化自我”,就是把自身的数据统计起来,形成数据库,进行自身数据的统计和自我健康监控,这与当时正在流行的智能手环概念有点吻合。
接着,封面设计好了,拿到设计初稿的时已经很满意了,但我突然想起一部韩剧,几个空姐跟医生相亲,空姐讨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候说,医生最喜欢是白色,经常看到的是红色。因此我们又设计了一版白底红字的版本,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最终版。调封面颜色的期间里,我们把名字改为《颠覆医疗》。
编辑郭景瑶谈《经济学百科》:为什么钻石比水贵?为什么看电影的成本是溜冰获得的快乐?为什么要是没有竞争,打电话会更贵?为什么GDP忽略了女性创造的价值?……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真正了解经济学到底干了什么,以及我们又能利用经济学来做什么。
如今媒体中大量充斥的经济学数据、图表和模型是如此晦涩难懂,砖家们的解读又是如此难以入耳,我们需要一本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的经济学科普书,以避免被经济学家们所欺骗。这就是我们翻译出版《经济学百科》的初衷。
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英国DK出版社是全球视觉工具书的第一品牌,DK的科普书在全球受到大读者和小读者们的热捧。而《经济学百科》是DK重点打造的成人科普品牌,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又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阅读中给读者带来无尽的快乐。
全书以简练、精准的解释剖析经济学术语,用步骤图帮助读者理解晦涩的理论,借助经典名句为读者解读经济学思想,再配以诙谐的插图巩固读者对经济学的理解。对于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非常有帮助。它的特色也在于,无论你是懵懂的初学者、热忱的学生,还是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业人士,你都会从中受到无尽的启发。
编辑张春雨谈《微信终极秘籍》:Wemide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的个人公众号,坚持以普及微信应用知识、技能为定位,每天一发的文章受大量粉丝追捧,其中不少人自行将其打印、装订,奉为圭臬。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找到了刚刚北上创业、立足未稳的老贼。
筹划这本书时,市面上已有一些冠以“微信开发”或“微信运营”的书,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微信对所有直接从业者而言,都还是个新鲜事物。能否推出一本有一定官方色彩与权威品质,覆盖所有应用方面的书,一举解决读者的这一选书疑难呢?
而这个时候,唯一一个同时也具有足够权威性的组织——Wemidea自媒体联盟,在第一时间进入策划的视线。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的个人公众号,坚持以普及微信应用知识、技能为定位,每天一发的文章受大量粉丝追捧,其中不少人自行将其打印、装订,奉为圭臬。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找到了刚刚北上创业、立足未稳的老贼。
第一次见面,在位于朝阳门的星巴克。当时的老贼,标准初创业者心态和做派,低调而奢华,既屌丝又高大上。我们先聊了聊初衷,大家高度吻合,都清晰认识到目前企业和运营人员学、用微信的需求高涨,以及当下微信图书写作零散而不严谨的现状。作为出版方,以及最大自媒体联盟,我们都有责无旁贷的紧迫感,可谓一拍即合,迅速商定了内容和写法,书稿很快成型。
但是,突然,微信升级了,而且是大幅度升级,玩法几乎全变了。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社,都不想因为自己跟不上升级步伐而给读者带来烦扰和不便。同时市面上微信5.0版本的图书完全空缺,对我们而言是个巨大的机会。火线升级、全面更新内容的新战役打响了!
当时,创作团队和编辑采用每日交付、持续迭加的敏捷工作方式,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烫手新书出炉了!
全线上架后,各大网店供不应求,连续紧急重印。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微信运营领域第一书,拥有最佳的销售成绩与读者口碑。
编辑孟杨谈《万物运转的秘密》: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图书,引进国内之后的本土化十分必要,因为中外青少年的教育体系有差异。青少年科普图书的本土化涉及三个方面。拿进来,就是引进图书;拿出手,就是图书经过重新策划后,成为一本适合中国青少年阅读的图书。
《万物运转的秘密》的作者大卫·麦考利对物理原理的描绘有着惊人的天赋,通过形象且夸张的绘图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看似复杂的物理原理,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物理世界的大门,让人越深入了解越是觉得这个世界魅力无限,止不住去继续探索!
这本书就是让俏皮可爱的猛犸与严谨的物理原理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且联系得自然巧妙,让人禁不住有阅读的欲望。
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图书,引进国内之后的本土化十分必要,因为中外青少年的教育体系有差异。青少年科普图书的本土化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翻译,因为涉及到科普知识,学科专业翻译才能尽可能的避免知识错误;一是翻译语言可读性,因为科普图书针对青少年,读起来硬邦邦也不行,还得让青少年喜欢读;一是装帧设计既要尊重原书,又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特别是吸引青少年的目光。拿进来,就是引进图书;拿出手,就是图书经过重新策划后,成为一本适合中国青少年阅读的图书。
总之,在这本精彩地青少年物理世界入门书中,我们很容易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去寻找万物运转的秘密,感受机械世界的神奇。这本科普巨著,不仅适合对物理和机械感兴趣的青少年阅读,也适合父母作为孩子提问“为什么?”的参考书从中找寻答案,是一本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力,拓展新思维的好书。
《万物运转的秘密:给青少年的物理世界入门书(精装版)(全彩)》
编辑朱思霖谈《许愿的小星星》:这是一个关于愿望的故事,是一个每个人成长中可能都有过类似经历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适合亲子共读,因为愿望的力量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
作者迈克尔.布罗德特别知道童话对于孩子的力量,他的故事构思奇妙、引人入胜,用蓝色为主色调描绘夜空和大海,搭配五颜六色的海底生物,画面充满想象力而丰富多彩,在小读者眼前营造出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星空和大海,本来就是两个孩子们特别关注和期待的领域,在这个故事里全都包括了。同时,这个故事又是一个真正的童话,神秘又富有童趣,可以吸引孩子们沉醉其中。就像我们常说的,在农村,天空多美多漂亮,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在城市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了,或许只能用故事来弥补一点不足。星空是引人遐思的世界,孩子们常常会幻想,天空中有什么呢?那里是不是一片特别有趣的地方。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世界,非常纯净,又完全是孩子自己的生活。
对于每一个已经长大的我们,其实都曾经拥有或享受过这种魔法,难过时朋友的温暖享受,困难时朋友的默默支援。对于我们,这些都是魔法,现在,你还相信吗?从小读过《许愿的小星星》的故事,就会在心里种下相信童话,相信愿望的种子,这种力量会一直滋养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对于孩子,高贵的人格修养是我们一直希望帮助他们建立的,这些都远远比学习某些简单的知识要来得重要的多。
编辑郭景瑶谈《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距离图书首次出版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之久,而在这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要重印一次。但回想起来,我们似乎没有做过太多的实质性营销,而更多的是通过图书本身的内容进行传播,也许正如书名一样,它就这样开始疯传了。
得知这本书的英文原著《Contagious: Why Things Catch On》即将于一年多后出版还是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当时,只因为几个原因,我就认为,这本书非做不可:
其一,作者乔纳?伯杰(Jonah Berger)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他如此年轻就已经在全球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营销学的学术文章,而这本书将是他的第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图书,是非常具有内容和市场价值的;
其二,作者发来的写作计划非常细致,所提供的目录和写作样章让我看到这本书会如那些全球多年来的营销经典《引爆点》《粘住》一样闪闪发光;
其三,本书将由美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从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会给这本书提供一个很高的平台。
几经周折后,我们得到了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翻译出版权,当时非常激动,但内心里也多了一个重重的负担,每天都在想如何能把这本书做好。
而本书的营销,我们在开始英文书稿翻译工作时就已经着手。畅销书《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查尔斯?都希格对本书的评价也很高:“为什么某些思想几乎能够一夜流行,而另一些却石沉大海?为什么有些产品会无处不在,而另一些则无人问津?乔纳?伯杰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在这本书中揭示了疯传的秘密。”这一切都是支持我们背后的力量。
如今,距离图书首次出版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之久,而在这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要重印一次。但回想起来,我们似乎没有做过太多的实质性营销,而更多的是通过图书本身的内容进行传播,也许正如书名一样,它就这样开始疯传了。
编辑孙学瑛谈《互联网创业密码》:与作者Nathan结缘于车库咖啡,当我在沙龙上阐明自己的身份和参加意图时,不知道是因为长期培养的职业直觉,还是上天赋予的灵光闪现,Nathan瞬间就产生要做这样一本书的想法。这次碰头会直接就制订出了行动计划。我俩就像找到一个创业Idea一样兴奋极了,开心极了!
但是就像许多创业者一样,刚刚开始相当兴奋,随着进程的推进,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因为作者根本不满足现有的一种成书模式,即凭借一些现有资料或者图书来空架一本书,他们希望面对面实地对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们进行深度采访,采访过程整整持续了一年。
不过,期间的每次采访,于我,都是一次身心的洗礼!有时,会随着主人公娓娓道来的创业故事惊心动魄;有时,真的能从主人公如今平静淡然的表情看到以往创业的惊涛骇浪;有时,会因主人公所自然流露出的创业优秀素质而内心不断涌出敬佩和仰望;有时,会反省同样时间同样空间为什么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厚度是那么的不一样……
经历这本书从想法到落地,最终出版的整个过程,作为编辑,我与书中主人公一起重温他们的创业历程,心中感受不能言尽,只想诚恳地向各位读者推荐这本书,因为,您可把它当成:
一本创业书:这是我们做这本书的初衷,我们希望所有有中国梦的创业者能读一读,尤其是希望在互联网行业做一番事业的创业者,如同代码重用一样,创业路上有可能也是有迹可循的。
一本入职书:如果您是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我强烈建议您仔细读读这本书,看看书中各位成功人士是怎样度过职场第一步的,绝对有好处。
编辑刘声峰谈《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维是用户思维,也就是说要始终关注用户的真实体验,这是基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的所谓“粉丝经济”、“粉丝效应”等特殊又被证明威力巨大的市场现象而采取的行为选择。
就图书策划而言,为什么要将“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作为首要思维?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铁杆粉丝”是巨大的“生产力”,如“逻辑思维”的会员制,以及各种会、所、论坛、微博及微信的“铁杆粉丝”都能够有效转化为市场真实的购买力,同时,“铁杆粉丝”的口碑传播,是最好的品质和信用背书;
二是持续满足用户体验,是持续提高图书产品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将用户的真实体验和需要放在心理,图书策划才能不断追求创新,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产品诉求;
三是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加无序、快速、残忍,所以,只有坚持“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才有可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挣扎出一条日益狭窄的通道。
总之,在互联网浪潮中,图书策划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等稿”、“编辑加工”等技术“手艺”层面的生产活动,而应当充分把握和顺应互联网规律,结合产业、技术、市场的变革,以事业的高度,努力将图书策划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借鉴和发扬互联网思维,打造文化精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发挥智力贡献。
编辑胡南谈《新经济 新规则》:介绍了互联网创造的关于经济秩序和经济运行的十大新规则,分别是:蜂群比狮子重要;级数比加法重要;普及比稀有重要;免费比利润重要;网络比公司重要;造山比登山重要;空间比场所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关系比产能重要;机会比效率重要。
《新经济,新规则》的出版,最深刻的片段,四个字——连滚带爬。由于译者的临时跳票,这本书从交译稿到成书的时间只有9天,印刷只有三天,印务部的索老师开挂了……为了参与众筹的天使能准时收到回报,东西文库的小伙伴们火力全开地进行翻译统稿工作,封面设计师骜工加班后到家继续加班,内文设计师晓声天天熬夜改错修图,我们分社所有的同事都在连夜帮我看稿子……
《新经济,新规则》的出版,最特别的片段,四个字——累起痘了。我和张腾对这本书的营销,做了众筹。众筹是从凯文?凯利(Kevin Kelly)“1000铁杆粉丝”理论衍生出来的,我们用这样的方式邀请他来华,向他致敬。由于没有众筹的经验,我和张腾摸着石头过河,还自不量力地增加了难度,要做个大盘子,把以往的资源用起来,最后设置了一个大众筹包含了两个小众筹和一个线下活动的模式。
过程少许心酸,但结果是美好的,《新经济,新规则出版、KK中国行》众筹活动成为众筹网所有路演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2014年10月,《新经济新规则》、《颠覆医疗》入围新华网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新经济,新规则》获奖。
编辑周林谈《抗霾养肺书》:我们找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杨力教授,希望她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告诉雾霾来了,老年人该怎么做?孩子该怎么做?上班族该怎么做?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病病人、烟民应该怎么做?清肺润肺应该怎么吃?生活中有哪些抗霾养肺学问?雾霾天应该怎样运动?经络穴位中有什么养肺智慧?……杨力教授一一梳理。
《抗霾养肺书》的选题想法成形于2014年初。2013年以来,我国遭受大面积雾霾天气影响,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29.9天,创52年来之最。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思考“抗霾”究竟该如何发力。在网络搜索栏里输入“如何防治雾霾”,就会出现几百条词条,其中囊括了五花八门的抗霾“绝招”,以及各种抗霾“神器”。究竟该信哪家之言?大家也很无措。
我们找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杨力教授,希望她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告诉雾霾来了,老年人该怎么做?孩子该怎么做?上班族该怎么做?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病病人、烟民应该怎么做?清肺润肺应该怎么吃?生活中有哪些抗霾养肺学问?雾霾天应该怎样运动?经络穴位中有什么养肺智慧?……杨力教授一一梳理,以其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让人们了解养肺的知识和方法,让深受雾霾侵害的人们,从饮食、运动、按摩、生活的各个细节,了解如何抗霾养肺!并唤醒民众绿色出行、戒烟等意识,希望中国人的呼吸更自由,更健康。
雾霾不只是柴静的私人恩怨,不要等到尘侵入肺才忏悔。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抗霾养肺,我们一起来,“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编辑孔德喜谈《詹姆斯的风光摄影笔记》:期间我又找过蜂鸟网、色影无忌等相关论坛版主讨论,大家给的建议是:这本书可以做,以詹姆斯做事的态度,粉丝群体还会增长,风险不大。抱着做一本长销书的目标,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具体策划工作。
2012年作者开始发布《詹姆斯的风光摄影笔记》1.0版,那时候还是论坛帖子的整理,比较粗糙,但我发现短短数月间,下载量竟达十几万次。这说明摄影爱好者们对于这种形式的“点拨”非常认可。这本书的策划工作由此开始。
期间我又找过蜂鸟网、色影无忌等相关论坛版主讨论,大家给的建议是:这本书可以做,以詹姆斯做事的态度,粉丝群体还会增长,风险不大。抱着做一本长销书的目标,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具体策划工作。
经过3个月的反复沟通,作者终于动笔了。截止2013年12月25日定稿,期间大概反复改动了9次,包括内容结构、所用案例、图片选取,我们甚至想到过将稿件全盘推翻重写。2014年5月初图书终于印刷完成。
这本书的最终版式并没有达到作者与我们心中理想的状态。在总结了读者正面评论与负面批评之后,我们迅速做出了修订,并最快时间加印上市。及时的补救让这本书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在2015年之初,《詹姆斯的风光摄影笔记II》正式进行出版流程,书稿仍然保持了上一版摄影笔记形式,在提升作品质量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着亲民贴地气的特点。
编辑林飞翔谈《万万没想到 :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前前后后近半年的准备和网站各种资料收集完之后,我才给作者发了一封邮件。邮件说明了我想约稿出版的来意,并把相关的计划、流程、准备做了说明,附件有我集结的可用文章(旁注可用度建议及说明)word文件。作者回复了我。
电子工业出版社对科技类博客一直都很感兴趣,这本书的作者万维刚是一位从事物理研究的极客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是作者博客的标签。作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已经有几本同类型的成功图书出版了,但万老师这种量级的大家,并不是我这种小编辑能够撬动的,起初我也只是他的粉丝之一。
前前后后近半年的准备和网站各种资料收集完之后,我才给作者发了一封邮件。邮件说明了我想约稿出版的来意,并把相关的计划、流程、准备做了说明,附件有我集结的可用文章(旁注可用度建议及说明)word文件。作者回复了我,并表示愿意把书给我们出版。在作者的回复中我才知道,这个积累多年的高质量博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其他出版社在和作者协商出版事宜,我们社里也有同事找作者约稿,唯独我交了一个做了大量工作的邮件给作者,作者认同了我的认真。这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石沉大海的这类约稿邮件已是数不胜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真对待你的认真。
图书艰辛的制作过程不再多说,每本书都充斥着无数个想不到的困难,不疯魔,不成书。做完每本书都会觉得精疲力竭,但能做到出版一个月后就紧急加印的战果,已是一种认可,以后还会有N+1个万万没想到,你能想到吗?我会做到。
编辑董亚峰谈《移动的力量》:自乔布斯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之后,“移动改变生活”就在人类社会渐渐从理想照进现实。但是,作者认为“移动改变生活”还不足以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最高境界。他们坚定不移地预测:移动互联网还将重新定义人类生产力。
《移动生产力》丛书第一部著作《移动的力量》从筹划到付梓,转眼,一年多时间就过去了。
依稀记得,2013年7月,我给微博上十分活跃的一位互联网资深专家李易先生发私信,请他将有关移动互联网的独树一帜的视角及观点,集结成专著与众人分享。经过碎片化、超时空的交流,我与李易先生不断就此交换意见,鼓励他将这些观点提炼并梳理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并综合分析图书市场上的那些互联网畅销书的优缺点,将我们拟出版的书定位为有学术品味的长销书。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从改变生活、改变商业,提高到改变生产这一高度,并大胆预测当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随时随地地互联互通时,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将迎来史无前例的解放,当然,人类本身也将籍此得到空前的解放。
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真正的移动互联网革命,“移动生产力”这一全球首创的全新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幸运的是,这个略显疯狂和超前的想法不仅仅限于我与李易先生孤芳自赏,我们还邀请到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一起讨论,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移动生产力”理论体系,《移动的力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就随之形成。
随着本书的顺利出版和发行,“移动生产力”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知名学者、行业主管部门、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高度认可,并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生产力大会和新书发布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编辑富军谈《智能家居——下一场巨头的游戏》:全方位解读各类公司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的策略与行动路径。
你的智能家居新书什么时候出?”这是智能家居行业老朋友见面时经常谈论的话题。
2011年2月,我在新浪博客上发文章,表示希望写一本有关智能家居的、内容轻松好玩的书。但我仍然不知从何处着手,直到2014年3月,智能家居的大潮汹涌而来,我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数十场次有关智能家居的论坛并演讲。机缘巧合,电子工业出版社诚邀我再次写作,最终命名为《智能家居——下一场巨头的游戏》。
编辑张彦红谈《子道说:电商不难》:我当即打电话给子道,俩人一拍即合,子道早有写本电商心得的书。当月我正好出差杭州,与子道见面。同龄人,再加上电商这个话题,聊得甚是投机。我们一起搂了一下目录,尽量让目录看上去轻松,接地气。不要太程式化。当天子道就把大部分初稿发到我手机上了。
认识子道,并出版《子道说:电商不难》,都源自一篇文章。那是2014年3月份的时候,我在《做自己》作者鬼脚七老师的微信上,看到一篇推送过来的文章,主要写一些电商观点,并带有较强的个人情感。
我看后大为赞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子道。我当即打电话给子道,俩人一拍即合,子道早有写本电商心得的书。当月我正好出差杭州,与子道见面。同龄人,再加上电商这个话题,聊得甚是投机。我们一起搂了一下目录,尽量让目录看上去轻松,接地气。不要太程式化。当天子道就把大部分初稿发到我手机上了。
当天下午,我躺在酒店的床上,像看一本小说一样,用手机整整看了2个多小时。一本专业的书籍,能让我一口气读这么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书中带有的个人情感,子道把个人的情感融到了书中。比如他讲到搜索的时候,专门设计了一章,但这章只有一句话:忘掉搜索。作者的观点是这样的:在人人都注重表面技巧,力图从搜索里面讨巧获得流量的时候,电商人更应该重视产品本身和有调性的页面描述上面。产品过硬,搜索排序自然靠前。后来证实,朋友圈中的很多电商大牛都推荐这本书,并且不少电商企业一团购就是几十本。
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作者嬉笑怒骂的电商观和文风,读来很是过瘾,我拿到书稿3、4个小时就给子道做了反馈,这本书在2014年6月很快就出版了。
(本文编辑:王倩)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