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12月13日,“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的第五次课,也是最后一次课程,是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老师为大家分享“图书编辑的双重属性”。
百道学习直播课程“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的课程接近尾声,收官之课,我们将迎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老师。耿老师认为,坚守自己的专业和学术研究,是立身立业之本。而坚守的前提,是了解编辑和出版的内涵,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何而干。找到意义,明确目标,十年终能磨成一剑。下面,就一起来听听耿相新老师的课前分享,关于编辑生涯的经历,以及课前建议吧!
百道网:在本期百道学习“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系列直播课程中,您的讲题是“图书编辑的双重属性”,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觉得设置这个讲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耿相新:我一直努力为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和出版职业找一个意义,存在的理由,可以说,编辑和出版的意义就是我自身的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编辑和出版的内涵,否则,就只能生发“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由此,我开始不断思考编辑属性的问题。我认为,弄明白了编辑属性这个根本问题后,至少可以让自己清楚三个方面的定位:一是让自己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明确编辑职业的边界。二是让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干,在确定编辑内容的框架下,领悟到一些编辑方法和技巧。三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编辑职业,其意义所在,热爱自己,首先从热爱自己的职业做起。
百道网:成为学者型编辑是很多做书人的追求,您也是从编辑岗位一路走来,能否简单谈谈您的编辑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耿相新:成为学者型编辑是20世纪80年代入职编辑的共同梦想。90年代出版商业化、产业化开始渐趋涌动,但我觉得坚守自己的专业以及学术研究是自己的立身和立业之本。自入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历史学研究、出版学理论和书籍史研究。同时,我也一直将学术出版与专业出版作为重点方向。2001年我到大象出版社任总编辑后,先后策划和主持出版了6种研究性学术辑刊:由陈恒主编的《新史学》,已出版29辑;陈飞、张宁主编的《新文学》,共出版7辑;王中江主编的《新哲学》,共出版8辑;任继愈、张西平主编的《国际汉学》,共出版26辑;敢峰主编的《教育世纪文丛》,共出版20辑,等。其中,《国际汉学》已转为正式期刊,《新史学》已在史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我策划学术辑刊的基本认知是想通过建立一个分科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学术前沿研究。这几种学术辑刊的出版,扩大了大象出版社在全国文史哲学科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百道网:这门课定义的听课人群,如果请您画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耿相新:我想象的听课的同行和朋友,应该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喜欢阅读甚于美食的,或者喜欢美食也喜欢书籍的,喜欢思考书籍命运和自身职业命运的探究者、思想者和实践派。
百道网:您希望经历这门课的听课与课堂训练后,学员能够有哪些收获?您对听课的学员有什么建议?
耿相新:如果听课的同行和朋友,听完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后,依然能够热爱书籍、热爱编辑这个职业,并且更加懂得编辑和自身的意义,那我就深感荣幸了。一点建议是:一定要相信十年肯定是能磨成一剑的,只要坚持就能迎来好运、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