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百道学习“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的第二课,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主讲的“学术编辑的生存法则”将于11月2日开课。百道网于近日对徐海老师进行了采访,请他分享自己编辑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出版故事,以及学术编辑需要反复经历和实践的基本法则。
徐海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编审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学术出版肩负知识播种、学术繁荣、文明传承的使命。学术出版对于学术编辑的要求,也并不简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素养,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趋势和潮流敏锐的洞察。而从学术编辑到学者型编辑,则又需要经过长久的历练与沉淀。
现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编审的徐海老师,对于学术出版和学术编辑的成长,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见解。百道学习第二期直播课程“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第二课,请到了徐海老师来讲“学术编辑的生存法则”。
百道网:在本期百道学习“学者型编辑成长训练营”系列直播课程中,您的讲题是“学术编辑的生存法则”,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觉得设置这个讲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徐海:在新时代,学术型编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想要成为学者型编辑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学术编辑的生存法则”,是有必要的。学者型编辑需要经过学术编辑的历练与沉淀。学术编辑在专业岗位上感到得心应手、“长袖善舞”了,知识结构在学有专长基础上能够博采众长、触类旁通了,策划选题和思考问题时能够通过有效整合出版与学术资源来回应社会热点和现实需要了,才具备学者型编辑的基本条件。
所谓“生存法则”,就是学术编辑在成长为学者型编辑之前,所要充分经历和反复实践的一些基本做法。
法则之一是学习的心态及热情。学术编辑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笃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吸收各学科知识和有价值信息,千万不做学问上封闭、僵化的故步自封者,不做专业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一孔之见而沾沾自喜的画地为牢者。
法则之二是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学术编辑一定是思考者,拥有思考的习惯,也具备思考的能力。要能够及时捕捉和真切感受到社会热点。与思考能力相关的是表达,学术编辑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能说会写。学术编辑还要具备宽广的视野,这也是思考能力的体现。
法则之三是产品转化的专业本领。学术编辑所要策划和编辑出版具备学术含量、符合学术规范的优秀内容产品。优秀的学术编辑,要能够发现好选题、找到好作者,赋予其编辑含量,最终形成学术图书产品。学术编辑在图书出版后还要会营销,要能够针对不同受众去做适当的推荐。
百道网:成为学者型编辑是很多做书人的追求,您也是从编辑岗位一路走来,能否简单谈谈您的编辑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徐海:江苏人民出版社有一套“大家丛书”,是人文社科领域很多大家的传记作品。我到人民出版社后,认为汇聚这么多大家的一个平台,仅出一本传记是不行的,产业链要延伸,于是我要求每次拜访大家之后要有衍伸出来的作品。有一次,我见了“大家丛书”中的传主、香港基本法起草人许崇德,他是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人,是国内顶尖的宪法学和基本法的专家。我就请他帮我们策划一些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4日的宪法日上,第一次讲了依法治国必须依宪治国,依法办事必须依宪办事。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宪法在总书记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总书记非常重视宪法的作用,注重宪法的宣传和普及,包括研究。既然如此,何不请许崇德先生组织这方面选题?于是我找他,他同意组织北京地区所有他的弟子来撰写一套“宪法知识丛书”。选题刚要立项就获得了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其中第一本叫做《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当年就入选了中宣部年度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十三五”重点项目。后来我又请他组织创作了很多,这套书不断出版,现在基本上出齐了。这套学术著作出版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国家荣誉有不少。
百道网:这门课定义的听课人群,如果请您画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徐海:一是有志于成长为学者型编辑的学术编辑。学术编辑有出版志向和学术志向,某种程度上属于复合型的人才,应该对自己有不一样的要求。这门课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二是新手编辑。课程主要针对学术编辑的生存与成长来讲,但里面包含了很多普遍性规律,引导他们对学术编辑的兴趣,对于新手编辑都具有参照意义。
三是文字编辑。文字编辑的工作内容之中,涉及学术性内容的总会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文字编辑听这门课,总会有所收获。
四是策划编辑。一个好的策划编辑,不会不关注学术著作或者带有学术性内容的著作,不会不关注这类著作的作者及其编辑出版规律。这门课里有,这方面内容有很多。
百道网:您希望经历这门课的听课与课堂训练后,学员能够有哪些收获?您对听课的学员有什么建议?
徐海:一是能够进一步坚定出版志向,明确树立学者型编辑这样的职业目标,愿意为之而持续努力。
二是能够感到在学识、视野方面有所提升;作为学术编辑,在工作方法上有收获。只听一堂课,很难有特别系统的知识吸纳,但因为针对性强,希望作为学术编辑,在知识结构、专业认知方面都能感到有所触动,在工作方法上有所启发。
建议:听课的学员,可以在课后提出问题,参与互动。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