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这位老练出版人,纵横中日,依然视创作为一件“不省心”的事

作者:王冉   2022年03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唐亚明与木下晋到四川农村采风时,一辆破旧自行车激发了唐亚明创作灵感,后来《奶奶的除夕夜》诞生。百道网专访唐亚明,他谈到了《奶奶的除夕夜》的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作为资深的童书编辑,唐亚明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在他看来,童书创作要一切以小读者为中心,好作品的源泉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奶奶的除夕夜》文字作者  唐亚明

1983年,唐亚明应“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邀请,单枪匹马进入日本著名少儿出版社福音馆书店,成为日本出版界第一位外籍正式编辑。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童书编辑的第一线,在编辑与作者的双重身份下产出了大量优秀绘本,并斩获各种重磅奖项。在与百道网的专访中,唐亚明透露到,将编辑的职业匠心与文字作者的创作初心相融的结合点便是:一切以小读者为中心。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原创绘本再次掀起热浪。2021年10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图画书书单,其中中国原创图画书占比78%,不难看出国家正在大力支持和引导中国原创图画书健康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当兼容图画艺术与文字艺术的绘本成为备受孩子喜爱与家长欢迎的选择门类,各家少儿出版社苦心孤诣在内容与形式上探索创新,也让这场原创绘本的竞相角逐更为白热化。

《奶奶的除夕夜(2022年百班千人寒假书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唐亚明 著 (日) 木下晋 绘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在这样的情景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手唐亚明以及日本著名铅笔画家木下晋,强强合作倾力打造聚焦中国乡村空巢老人的现实题材原创绘本《奶奶的除夕夜》,上市仅1个月就实现了直冲2万册的销量,更是成为各种权威榜单的新宠。这部作品是怎样将动人的故事、写实的画风与至深的情感融为一体,化作启迪孩子珍爱家人的生命教育,在百道网与文字作者唐亚明的访谈中将一一揭晓。

独特经历成就与农村的缘分,深入四川采风助力作品诞生

谈起儿童绘本,印象中总少不了天马行空的故事和夸张可爱的画风,而在浙少社的这部《奶奶的除夕夜》中却一改常态,这里有中国农村独居老人的实情实景:爷爷生病去世,留下奶奶一人独居,她唯一的儿子在城里成家、打工,很少回来,春节成为一家人难得团聚的机会,而这也成为奶奶日思夜想的心愿。在唐亚明的职业生涯中,所触及的题材丰富多样,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充满奇闻逸事的童话幻想,而这次他为何将创作视野聚焦中国农村,唐亚明向百道网娓娓道来这其中的背后缘由。

说起与农村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几十年前唐亚明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唐亚明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北京优渥的资源到东北农村支援建设,与当地老乡同甘共苦劳作、奋斗,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唐亚明对农民的生活境况有了一定了解,也让农村这块融进情感的沃土成为他心头的一份牵挂。到日本以后,唐亚明因工作需要与研究兴趣也曾多次深入日本农村了解现状。

2013年,唐亚明与木下晋来到四川采风,回来创作了绘本《熊猫的故事》,这部作品版权也输出到日本。尽管吃不了辣子,这趟旅程却让木下晋深深爱上了四川。2017年,唐亚明、木下晋一行10人再次行至四川,汇集日本著名画家、装帧家、编辑的这支队伍牟足劲儿要去看真正的熊猫。唐亚明与木下晋商议这次创作一个不同的题材,二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农村。唐亚明说:“城市的面貌哪儿都大同小异,而真正的生命力蕴藏在农村。”他认为,要表现当代中国,不能总钻进城里的高楼大厦,躲在有空调的房间里上网查资料,一定要去山区看看农民的生活。

就这样,唐亚明与木下晋深入四川农村采访写生。在一座小镇上,他们拜访了一个家里只有一位老人的住户。老人亲切热情地邀请二人参观家的里里外外。木下晋边看边说:“这在日本不可想象。日本人可不会让陌生人到处走到处看,还是中国农民淳朴啊!”小镇上,一辆丢弃在墙角的破旧自行车偶然映入唐亚明的眼帘,那段下放农村的岁月瞬间袭上心头,也化作了创作《奶奶的除夕夜》的灵感源泉。

儿童绘本承载现实题材,黑白笔触描绘丰富情感

“孤寡老人是世界性的问题。”凭借多年的采风与研究以及早年的独特经历,唐亚明敏锐地察觉到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已不仅是社会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同样也可以成为原创图画书的主题立意。《奶奶的除夕夜》以一位独居老人的所思所想,描画了老一辈人爱的模样。这种朴素而平凡的爱,也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养分。然而,本书受众毕竟是对世界感知尚在懵懂期的孩子,考虑到认知发展规律、年龄特征以及兴趣需要,这部承载现实题材的绘本,又凝结了唐亚明怎样的细致思考与用心创作?

在日本从事绘本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来,唐亚明深感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卡通式的甜美,那些真正长久留在他们记忆中的,都是有力量的、有真实感的,动人的故事和形象。中国有无数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也有千千万万个在故乡守候的老人,对合家团聚的期盼以及每逢岁末跨越山河的归乡,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共情的,可以说,《奶奶的除夕夜》所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中国家庭里的故事。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走向老年,关心独居老人的现在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有些话大人们少有合适的场合跟孩子们讲,而这本书提供了一架桥梁,令孩子明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需要关心和陪伴。

唐亚明表示,这本书不同于童话,不同于空想题材,自己在写作上尽量做到简洁,减少各种因素,整篇贯穿的是老人的所思所想,看似自言自语,实则表现老人的真实情感。故事设计上,情节和人物亲切自然,不留人工创作的痕迹,虽说是虚构的故事,但是表现的是日常生活,是中国家庭的缩影。语言风格上,唐亚明努力将其朴实和口语化,使之通俗易懂,让小读者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故事所蕴藏的情感。

图画是无声的语言,在《奶奶的除夕夜》中与文字相辅相成的是木下晋震撼人心的黑白铅笔画。唐亚明这样描述他的这位合作老拍档:“木下晋把社会底层的人物作为毕生创作的对象。有些艺术家不愿接触的题材,不愿表现的‘丑’,他却坚持不懈,直视不疑。”说到木下晋画笔下的“丑”,唐亚明也曾觉得他的人物画得不美,甚至还提供他一些素材,希望他能将画作美化一些。但是,木下晋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画表面的美,不用五颜六色。再后来唐亚明发现,孩子看画与大人的审美观很不一样,他们不会要求人物一定要“美”,孩子自己画的画也不一定“美”。认识到这一点的唐亚明认可了木下晋的“丑”,并且觉得这样画反而是好事,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色彩和人情的想像力。

《奶奶的除夕夜》以黑白铅笔画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这里有中国乡村独居老人孤独生活的实景,也有他们对团圆的渴盼。小读者可以走进看似沉静的黑白两色中,感受真挚浓烈的亲情。唐亚明曾说:“中国的读者迟早会认识到孩子们所需的不仅仅是五颜六色的甜美。”而这也是木下晋所一直坚持的。

值得一提的是,浙少社力邀著名扬琴表演艺术家郭敏为读者弹奏经典乐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读者可以一边翻阅绘本,一边聆听音乐,在悠扬婉转的乐曲中沁润心灵,感悟真情。

大咖谈创作也是“不省心”,生活才是好作品的源泉

作者、译者、编辑,身兼多职的唐亚明三十余年来深耕少儿出版领域,也为中日两国在童书上的交流互通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让唐亚明磨练出慧眼识珠挖掘作者资源的功力。在与唐亚明结识之前,木下晋这位被誉为“日本第一铅笔画家”的鬼才,其作品就已得到世界公认,被各国大美术馆收藏,然而在与唐亚明结识之后,木下晋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绘本创作者。

木下晋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比如育人艺女、孤独老人、麻风病患者……当别人都在寻找好看的模特儿,他却每天盯着老人脸上的皱纹画个不停。就这样,木下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用10H到10B的黑铅笔的22个层次,描绘出世上的光明与阴暗。

在《奶奶的除夕夜》创作后记中,唐亚明也记录了他与木下晋早在二十余年前的相识。在东京的一家画廊里,唐亚明偶然看到了木下晋绘制的两米高的铅笔画,画上是一位披头散发的老太太。他在画前伫立良久,被那黑色的力量所震撼,也第一次意识到黑白是如此有魅力。为何不以这样的风格创作绘本呢?在收到唐亚明的创作邀请时,木下晋大为吃惊:“你怎么会找我?”因为他自认自己的艺术不可爱,与绘本格格不入。事实正相反,木下晋所绘制的第一本绘本《阿春奶奶的手》在日本15年来长销不断,深受到好评。

这位坐拥奖项与口碑的艺术家,却是自学成才,并且经历了沉重的童年时光。木下晋小时候家境贫寒,因住房失火,被迫搬到山里居住,父亲失业,母亲离家出走,最后连弟弟都饿死了。这种事现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在战争结束后的日本却活生生地上演着。在唐亚明的鼓励下,木下晋以自己的这段亲身经历创作了令人唏嘘的绘本《第一次出远门》。

在唐亚明的职业生涯中,每一件作品诞生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同样精彩的故事可言。然而,这位老练的出版人,依然视创作为一件“不省心”的事。他说:“最不省心的是要时时想到孩子会怎么想,怎么看,如何感受。为小读者创作,是一切的中心。而为了迎合某种东西去创作,基本不会成功,也不会长久。”《奶奶的除夕夜》正是唐亚明本着以小读者为中心的创作初心历时3年打磨而成的诚意之作,助力孩子们成长为有敏锐感受和丰富情感的当代中国人。

在采访尾声,唐亚明更是倾囊相授,借由百道网向年轻童书编辑分享了自己掏心窝的经验谈。他说:“我们的创作源泉是生活。没有比生活更丰富多彩的东西了。即使是虚构,根基也是人的生活。创作好的作品,当一个好编辑,最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感情。自己幸福,经你手的作品才会给读者带来幸福。”

作者:王冉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