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李期耀与“启微”:在大社里创业,他做出了一个学术品牌

作者:刘瑞丽   2021年12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作为品牌创始人,李期耀已携手“启微”共同走了五年。说起品牌的诞生、主要作品以及未来规划,李期耀滔滔不绝。在选题的确定上,他说:“我会更考虑我们自己要做什么事,而不是别人有什么书我就做什么书。”对于品牌的未来,他则更加坚定:“我们接下来出版的数量可能不会增加多少,但质量一定会更好。就是在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做最好的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品牌创始人 李期耀

提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专注于历史领域学术普及读物的品牌,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圈内赫赫有名的“甲骨文”“索恩”,不久前百道网也对该社的“方寸”品牌进行了深入报道。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该社在2017年底自创的新品牌“启微”。见贤思齐,创立“启微”,取朱子“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各有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明格物致知之意。

百道网专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品牌创始人李期耀,请他为我们介绍这一品牌的创立过程、重点产品,以及他策划图书和打造品牌的故事。

“启微”诞生:专注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史,重视学术水平和可读性

李期耀是博士学历,本科英语专业,研究生开始学中国近代史专业,自2016年6月进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近代史编辑室,到今年刚好五年。这一部门做出过很多在中国近代史领域有影响力的著作,如2010年出版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还有2016年和“甲骨文”合作出版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的确立》等,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笛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奇生 著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的确立(修订本)(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金以林 著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李期耀希望拥有部门自己的品牌,因为这有助于未来部门图书在销售商那里形成系列叠加效应,于是他和领导商量,并得到了支持,“启微”由此诞生。201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发起,联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启动了民间大型文化交流出版项目——"阅读日本书系"。书目每年由中日专家组成选书委员会推选,计划在十年左右引进百种日本图书,向中国读者全方位介绍日本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生活等。考虑到这一因素,以及部门最具优势的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所以李期耀将“启微”定位为专注于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史的品牌。

2017年10月,“启微”的第一本书《黑船来航》正式出版。《黑船来航》讲述了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巨大压力的德川幕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翌年,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的历史经过。全书论证透彻严密,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日本开国史实的重要著作。

《黑船来航》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三谷博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同创立于2013年的“甲骨文”一样,“启微”也专注于历史领域学术普及读物的出版。只不过,“甲骨文”更关注世界史和欧洲史,并且不少作品采用非虚构的历史写作方式,而“启微”采用学术写作方式。虽说是学术写作,但这一品牌的话题会比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学术派选题更丰富、多元;在内容的编辑和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也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会邀请外国作者撰写中文版序言,与中国学界、读者进行交流,或者请译者撰写译后记等。

李期耀介绍称,“启微”虽然打着“专业”的标签,可对目标读者并不要求“专业”二字,而是定位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历史领域有兴趣的读者。所以在选择和策划图书的时候,“启微”主要遵从两大标准。第一是图书内容需要具有高学术水准,第二是把艰深的学术问题以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可读性。目前,该品牌背后是一个机动而泛化的团队,它的选题策划、宣传主要由李期耀一人负责,编辑室的其他同事也会视情况参与到贡献选题、编辑图书、宣传等工作中。

《日俄战争》与《溃败之路》,让日本学者和俄国学者共讲一段历史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启微”品牌,李期耀向百道网介绍了近年他们出版的代表性产品。《日俄战争:20世纪第一场大国间战争》是2019年出版的一本日本近代史著作,作者曾是日本驻俄大使馆外务省调查员、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横手慎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20世纪大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甚至被有的学者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这场战争的爆发与收场,新兴国家日本取胜、老牌强国俄国战败的原因,战争对两国社会与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与近邻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关联等内容。

《启微·日俄战争:20世纪第一场大国间战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横手慎二
译者:吉辰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日俄战争》经过李期耀的长时间策划,出版后反响极好。然而,本书是日本作者对日俄战争的描写,中国市场上鲜少有俄国作者写这一主题,李期耀认为,引进一本俄国作者的著作让国内读者将两本书对照来看,可以让中国人对这场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咨询了国内俄国史学者的意见后,他最终选定了奥列格·阿拉别托夫创作的《溃败之路:1904-1905年俄日战争》,这本书在今年7月出版。

《溃败之路:1904-1905年俄日战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俄)奥列格·阿拉别托夫 著
译者:周健 译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横手慎二对待日俄战争的观点较为克制,而阿拉别托夫的作品具有更宏大的视野。阿拉别托夫不仅仅描写了战争,还提及沙皇俄国在欧洲和北亚的情况,并且指出俄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司令官在战术上存在问题。“虽然在联系俄国版权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耗费了很多精力,但是我觉得这次引进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另外,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东北,我还希望未来做一本以中国视角来讲它的书。”李期耀说。

《“俾斯麦的使团”:德国军事教官在中国(1884~1890)》由德国作者白莎创作,从两方面来考察一个由30名退役德国军官和军士构成的团体,他们是在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来中国担任军事教官的:一方面是厘清他们的出身、脱离普鲁士军队的原因、适应中国生活的对策、结束中国工作之后的生活道路以及他们各自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讨论德国教官在中国的工作条件、中国雇主对其职员的要求和中国舆论对他们的感知、德国外交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知识和技术传输的条件和成果。

《启微·“俾斯麦的使团”:德国军事教官在中国(1884~1890)》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白莎(Elisabeth Kaske)
译者:孙立新,顾年茂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这是一本实证性非常强的书,以前涉猎该话题的研究很少,因为德文材料受限,相关的学术著作更加稀少。李期耀表示:“现在很多研究重视理论性建构,它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这本书的作者采用实证性建构,用严谨的方式把史实做得清楚、扎实,这将对读者是个很好的参考。”在确定选题后,他和作者白莎联络顺畅,白莎积极配合,不仅审校译稿,而且还花费60欧元帮“启微”购买了书中的一幅照片。这本书出版后,读者纷纷反馈这是一本颇为扎实的著作。

《“肤色”的忧郁:近代日本的人种体验》是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讲师真嶋亚有的作品。2019年,李期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未完的明治维新》译者宋晓煜的办公室,在聊天中宋晓煜给他推荐了这本书,看过书名、目录,大致了解后,李期耀就快速决定引进了。李期耀早前就对中国人的肤色问题有兴趣,可是一直以来相关研究资料只围绕“黄祸论”展开,尽管2019年时种族歧视问题在全球蔓延得并不算厉害,李期耀还是看到了深入这一话题的价值。

《“肤色”的忧郁:近代日本的人种体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 真嶋亚有 著
译者:宋晓煜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数十年奋发图强之后,日本终于在日俄战争后荣登“一流国家”之列,成为“一流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却要实现“西化”,其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矛盾。肤色的不可改变,恰恰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这种自我矛盾。

《“肤色”的忧郁》通过聚焦明治时代到二战后日本精英的海外经历,考察这段曾被讳言的思想谱系。李期耀谈到,作者使用的资料较为“庞杂”,有的是历史资料,有的是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把这个深刻的话题写得异常生动。“其实在出了这本书后,我还想找找中国学者写一本近代中国人的人种体验。”

稳健成长,不能“别人有什么书就做什么书”

“启微”品牌下的图书不少为译作,相比于有经费补贴的学术专著,出版译作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依然可控。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翻译费和预付版税。大部分图书的翻译费用都是按字数稿酬来计算,接下来李期耀还希望尝试给部分译者采取版税结算方式,也就是说销量越多译者的收益越多,而滞销的话,译者也将承受一定的风险,当然这要看译者的接受意愿而定。

“启微”所购买的图书版权,预付版税基本在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最高的也没有超出过1万美元,这是因为对于成立仅四年的初创品牌来说,经济压力过大会对做书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在做选题时,李期耀也不会和其他出版社抢欧美当下最火的图书版权,一方面是实力所限,另一方面是他相信欧美最火的图书未必适合中国。“在选择选题的时候,我会更考虑我们自己要做什么事,而不是别人有什么书我就做什么书。”

除了引进合适的选题外,“启微”也会对经典图书进行再版或重新翻译。例如李期耀在学生时期看过美国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的作品,非常喜欢他的文笔、研究方式,所以在遇到机会后签下了《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法国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的版权,并请译者对《法国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进行了更流畅的重译。在疫情之前,“启微”每本书的首印量在8000册左右,随着疫情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加剧,为了让库存量与成本达到平衡,李期耀采用更谨慎的策略,现在每本书的首印量大概是5000册到6000册。

目前,“启微”产品中译作占比七八成,未来李期耀计划让译作和原创的占比五五开。国外兼具学术水准和写作技巧的书更多,为什么李期耀还想进一步挖掘原创作者和选题资源呢?他表示,海外研究越来越关注于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不断减少,这是一种明显的趋势;同时,海外出版的图书里,有些作者的价值观和国内读者差异很大,需要出版社各方面考量、取舍,所以“启微”决定收缩海外专著的引进数量。

“我在出版圈从业几年了,‘启微’品牌也在很多年轻学者、教授那里得到了认可,现在就有一些优秀的学者愿意把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交给我们出版。当然除了年轻学者,已经成名的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也是我们原创板块拓展的对象。”李期耀还指出,过去历史资料很难查阅,国内无法做出比国外更有深度、更全面的研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出国的便捷,现在70后、80后的学者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海外收藏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之上,如果中国学者能在外语水平上有更好的发展,例如精通一种外语的同时掌握多门外语,那么他们的研究水准将有更大的提高。

未来愿景:质量一定会更好,在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做最好的书

和“启微”并肩行走多年,在继续拓展深化品牌领域上,未来一年,李期耀将主抓两件大事,第一个是保证出版的进度,把进入出版计划的书都做出来;第二个是继续做选题的储备,保证后年的选题存量。

2022年“启微”要出版的重点图书包括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的经典再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这本书首次引进是在近20年前,李期耀认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检验的经典,如果要把它重做,绝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要做给不同时代的中国读者看的。”此外,还有中国年轻学者彭春凌耗时十年的新作《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帕沙·米德的《殖民时期的印度艺术与民族主义(1850~1922)》,以及两位华人学者较为活泼的专著——刘玲芳的《近代日本与中国的服饰交流史》和王怡的《汉纳根在中国(1879~1925)》。

最后,谈到对品牌的愿景,李期耀表示他希望先把“启微”稳健地发展下去,强调图书学术水准的同时也要兼顾市场情况,未来市场情况好转再考虑扩大规模。“我们接下来出版的数量可能不会增加多少,但质量一定会更好。就是在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做最好的书。”他这样说。

【相关报道】

有方寸,硬汉与纯爷们儿社科文献出版社也有了柔情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