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崔岱远新书《果儿小典》出版——记录水果的香甜与芬芳

作者:石心   2019年12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近期,商务印书馆推出了一部水果“辞典”——《果儿小典》。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崔岱远从橘子、桑葚、杨梅,写到榴莲、山竹、菠萝蜜,再写到山里红、海棠、酸枣儿,以六十余篇优美的随笔,将我们熟悉却又未必深知的水果用悠闲又有趣的文字一一道来。从果生大地东、果生大地西,写到果生大地南、果生大地北,几乎写遍我们知道的所有水果,美味随节气与四季轮转,不断变化着酸与甜。

《果儿小典》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崔岱远 著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果”字属于象形字,像是一棵树上结着果实的样子。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果”字的本义,指树木结的果实。后来泛指所有植物结的果实。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北宋诗人汪洙的诗句:“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徐熙花》写道:“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这里的“果”字作动词用,意思是树木结果。

果子成熟的时候,是长得非常饱满的,因此,“果”字又有饱足、充实的含义。比如古文中常见的句子“腹果甚”,意思就是肚子已经很饱了。成语“食不果腹”,则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果子,对于我们而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无论是生津止渴的水果,还是风味香醇的干果。

草木用生命把天地精华凝练成一颗颗包裹着新生的果子。它们是人类最初的口粮,伴随着人类走出原始森林,进入农业文明,一直来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那一颗小小的果子里蕴藏着支撑生命的强大力量。

果子是自由的,它的生命历程,就是一场有意或无意的漂泊,之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崔岱远写的这本《果儿小典》,从橘子、桑葚、杨梅,写到榴莲、山竹、菠萝蜜,再写到山里红、海棠、酸枣儿,以六十余篇优美的随笔,将我们熟悉却又未必深知的水果用悠闲又有趣的文字一一道来。

比如他写各地的杏儿:有道是“南梅北杏”。北方的春天里,到处都能尝到风味独特的杏儿。北京门头沟的“骆驼黄”果肉细嫩、橙黄酸甜;天津蓟县的“大香白”则是白皮上披着红霞,闻起来香气浓郁;红玉杏是山东济南的土特产,色如红橘,质韧味醇;山西万荣的白水杏,粉红的果皮上带着点点花斑……不管在哪,都有您中意的鲜杏。

再比如他帮我们区分柑橘:人们常说“柑橘柑橘”,其实柑和橘并非一种水果。柑子颜色发黄,滴溜儿圆,个头儿稍大,皮也厚,牢牢巴在果实上,不太容易剥。柑的果实相对甜香,细品有些发酸,是那种醇厚得发酵似的酸。橘则不然,橘的果实扁圆而娇小,光润的薄皮看起来特别红润,很容易就能剥开。细嫩的橘瓣外面交织着乳白色的橘络,如有丝网缠绕。细品那瓣瓣橘肉,是鲜甜的,鲜的后面藏着微酸。酸得清澈,酸得透亮。橘络味道清苦,有人不喜欢,择去扔了,这可糟蹋了好东西。橘络舒气化痰,解渴去火,扔了多可惜!还是咽了为好。

崔岱远是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应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档文化类节目学者嘉宾。代表作有《看罢西游不成精》《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吃货辞典》《一面一世界》等,无不蕴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情。

(本文编辑:杨子欣)


作者:石心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