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费解的《理解媒介》

作者:朱晓   2018年07月03日   来源:百道网·朱晓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朱晓专栏】《理解媒介》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重要思想著作之一”,初版诞生于1964年。作者麦克卢汉借以登上世界舞台,成为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本文以该书的第三版为底本,从中挑出了一些漏译、附会、自觉“消毒”、误解、磨损麦氏文采和滥用中文书面语等等毛病。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 何道宽 译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是一本名著,也是出了名的令人费解。这有麦氏本人的主观原因,也有翻译出版中译本的各位责任人的客观原因。这里,从该书的第三版(译林出版社2011年7月)中挑出一些漏译、附会、自觉“消毒”、误解、磨损麦氏文采和滥用中文书面语等等毛病,为麦氏扼腕。

漏译

P250,末段2-3行,可是如果有人问,“汽车的寿命还长吗?”,或者问“汽车会永远保留下来吗?”人们立刻就会产生迷惑和怀疑。回答当然应是一个“不”字。

英文:But if one were to ask, "Will the car last?" or "Is the motorcar here to stay?" there would be confusion and doubt at once. Strangely, in so progressive an age, when change has become the only constant in our lives, we never ask, "Is the car here to stay?" The answer, of course, is "No."

应译为:可是如果有人问,“这车会呆下去吗?”或者问“这车会在这儿生根吗?”迷茫和疑惑就马上出现。不可思议的是,在如此前卫的一个时代,变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常量,我们从来不会问,“这车会在这儿生根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同一个问题的两次出现之间漏译一句,变化已成为生活的常量,这意思多重要啊,译文里没了。

P251,末段倒3-4行,汽车有一个简单而醒目的事实:它把驾车人变成超人。

英文:The simple and obvious fact about the car is that, more than any horse, it is an extension of man that turns the rider into a superman.

应译为:汽车有一个简单而醒目的事实:比起任何一匹马来,它更是人的一种延伸,使骑手变成了超人。

漏掉了马,骑手就变成了驾车人。

附会

P316,9行,关于布鲁斯舞曲的起源,译文称:“兰伯特所持的意见正是如此。”并非如此,兰伯特不认为布鲁斯舞曲起源于黑人民间乐曲。查原文无此句,译者在这里的意译会让人误解。

P366,4-5行,说电视影像对名气、消费品的挑战,“是毫不留情的。”原文无此意,意译用力过头。

自觉“消毒”

P53,二段,译者删去了结尾。

英文:So it must have appeared to Marx and his followers. But they reckoned without understanding die dynamics of the new media of communication. Marx based his analysis most untimely on the machine, just as the telegraph and other implosive forms began to reverse the mechanical dynamic.

可以译为:在马克思和他的同路人看来,必是如此。但是他们虽然看见,却不理解这新的传播沟通媒体的组合动态。马克思以机械作为他的分析基础,极不合时宜,因为正当此时,电报与其他内爆形式正开始将机械论的动力反转过来。

这句只是说马克思不懂电报,并没有对马克思大不敬,译者却主动删去。

P347,7-9行,广播使人类非部落化的力量——它几乎在转瞬之间使个人主义逆转而为集体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英文:The power of radio to retribalize mankind, its almost instant reversal of individualism into collectivism, Fascist or Marxist, has gone unnoticed.

宜译为:无线电广播使人类重新部落化的力量——它几乎瞬间使个人主义逆转为集体主义无论是法西斯主义或是马克思主义——一直都不被人察觉。

这里,集体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不是并列关系,而说马克思主义是集体主义之一种,并没有错。retribalize(重新部落化)被译为“非部落化”,意思弄反了。

字词上的误解、曲解

P6,二段倒3-5行,椅子作为人的延伸,是从臀部分离出来的专用家具,是从这部份器官分离出来的独立结构,是背部的截除。与此相反,精神病学家的诊治台却使整体的人得到延伸。

英文:As extension of man the chair is a specialist ablation of the posterior, a sort of ablative absolute of backside, whereas the couch extends the integral being.

有朋友建议译为:作为人的延伸,椅子只是专业师傅对屁股的一种截取,像是屁股的独立离格,而精神病医生的长沙发,伸展的却是整个的人。

“背部的截除”殊不可解。ablative absolute(独立离格)是拉丁语法的术语,大约指独立存在具有副词作用的名词短语。宜加译注。在这里,麦氏因前文中ablation的拼写而联想到ablative,别无甚深含意。

P81,3行,《马可福音》第二章

英文:Mark II

应译为:马克II号

这段在说用计算机作为文学翻译的工具,而Mark II是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大型继电器计算机,不是译者大胆假设的福音。

P33,二段倒3行,在人民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变成了“固持的电荷”(fixed charges),

英文:become fixed “charges" on the entire psychic life of the community.

应译为:成为社会整体精神生活的“固定支出”。

精神生活中的电荷,殊不可解。fixed charges (固定支出)是会计术语。

P119,二段8-9行,老鼠争食的竞争

英文:the rat race

应译为:无休止的激烈竞争

这不能直译字面,是个短语,意思是:无休止的激烈竞争,你死我活的竞争;没完没了的无谓奔忙。

P131二段3行,7Up,就是七喜,饮料,不是译注所说的牌戏。

P131,三段2-3行,波德莱尔语录,数字存在于个体的心中。陶醉就是一种数字。

英文:number is within the individual. Intoxication is a number

应译为:数字在个人的心中。迷醉喜极是大麻男女。

Number有数字的意思,也有大麻烟卷的意思。波德莱尔在这里运用了number的歧义,这也是麦氏所激赏的双关。

P245,二段倒3-4行,就连在选择有新价值的信息时,报纸也偏爱那些在电影、广播、电视和戏剧中已经有一点声名狼藉的人。

英文:Even in its selection of the newsworthy, the press prefers those persons who have already been accorded some notoriety existence in movies, radio, TV, and drama.

应为:哪怕在其新闻价值的选择中,报刊更喜爱那些在电影、广播、电视和戏剧中已经有一些名气的人。

notoriety有声名狼藉的意思,也有著名人物的意思,在这里应为后者。

P262,前三行,到19世纪末,由于发明了照相凸版术,广告业才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于是,广告和图片可以互相转换,而且其转换性一直维持下来。

英文:Advertising got into high gear only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with the invention of photoengraving. Ads and pictures then became interchangeable and have continued so.

应为:广告挂上高速挡,只不过是在上世纪末,因为照相凸版的发明。那时广告和图片就变得可以互换,此后一直如此。

high gear(汽车变速器的高速挡),是麦氏常用的比喻。

P310,引文之间正文2行,隐私电话号码的辩证法 

英文:Dialectics of Unlisted Telephone Numbers

应为:未列入电话簿的电话号码之逻辑论证

P378,二段3-5行,由于电视形象着重参与、对话和深度,它给美国带来了强化教育节目的需求。

英文:the TV image, by its stress on participation, dialogue, and depth, has brought to America new demand for crash-programming in education.

应为:电视影像因其着重于参与、对话和深度,给美国带来了新需求:教育方面的速成节目编排。

这里是说电视里出现了知识速成的节目,crash应取其形容词词义“速成的”,不能曲解为“强化”。

P383-384,无疑,再也没有什么触觉更使我们注意电视的性质了。

英文:Surely, there could be no more telling touch to tip us off to the character of TV.

应为:当然,再也没有什么更有效的试验能够向我们透露电视的性质了。

touch除了指触觉,还有试验的意思。再说,在麦氏那里,触觉就是大书特书都还嫌不够,哪能取消?

P402,三段5-8行,机械装置与环境之间的反馈或对话,使单台的机器进一步编织起来,进入整个工厂之中,形成由这样的机器组成的灿烂的群星。接踵而起的是单个的工厂进一步编织起来,形成整个工业的材料基体和文化的服务设施。

英文:Feedback or dialogue between the mechanism and its environment brings a further weaving of individual machines into a galaxy of such machin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lant. There follows a still further weaving of individual plants and factories into the entire industrial matrix of materials and services of a culture.

应为:机械装置及其环境之间的反馈或对话,使单机发生进一步的交织,成为整个成套设备中的一系列利器。随后是更进一步的交织,将单独的成套设备、单独的工厂交织成了一种文化中的物资与服务构成的整个产业矩阵。

机器的群星很古怪。galaxy,除了银河、星系的意思,另有义项:一群(杰出或著名的人物),一批(引人注目的东西)。这个字也出现在麦氏的另一本著作《The Gutenberg Galaxy》的书名当中,中文版书名的译法“古登堡星汉”恐怕同样也值得斟酌。

句子的误解曲解

P89,首段末句,只要我们抱着那喀索斯的态度,认为自身的延伸真正存在于人体之外,真正与己无关,我们就会以强为不可为(banana skin pirouette)的策略去迎接挑战,并因此而土崩瓦解。

英文:As long as we adopt the Narcissus attitude of regarding the extensions of our own bodies as really out there and really independent of us, we will meet all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with the same sort of banana-skin pirouette and collapse.

应译为:只要我们抱着那喀索斯的态度,认为我们自身的延伸就在那里,实在是独立于我们的,那么,我们遭遇一切科技挑战都会如同脚踩香蕉皮,旋转然后倒下。

pirouette是芭蕾舞中的皮鲁埃特旋转,单脚或单脚尖着地旋转;在这里,banana skin不必理解成短语“造成困难或尴尬的原因”,banana skin pirouette就是香蕉皮旋转,这样,下文才不会是令人困惑的“土崩瓦解”。

P99,二段1行,凡是倚重书面语视觉形象的文化,都会出现……

英文:Where the heavy visual stress of literacy is lacking in a culture, there occurs……

应译为:哪里的文化缺乏读写能力造成的强烈的视觉紧张,那里就会出现……

译者忽略了lacking(缺乏),否定的意思就被译成肯定的了。

P131,末行,数字计算机用数字取代了“是”和“非”,

英文:digital computer substitutes "yes" and "no" for numbers.

应译为:数字计算机用“是”和“否” 取代了数字。

substitute……for,是for前的取代for后的,而不是相反。

P318,1-3行,在拿破仑和拜伦的时代,华尔兹是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它被当作高尚野蛮人卢梭式梦想的粗野现实而受到欢迎。

英文:In the age of Napoleon and Lord Byron, when the waltz was a new form, it was greeted as a barbaric fulfillment of the Rousseauistic dream of the noble savage.

应为:拿破仑和拜伦勋爵的时代,在华尔兹尚属新形式的时候,它被当作卢梭“高贵的野蛮人”梦想的一种不知节制的满足而受到欢迎。

卢梭不是野蛮人。他关于“天赋人权”的理论,将最美好的道德寄托于原始部落,此后欧洲出现“高贵的野蛮人”这个词,意思是,部落人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高贵。

P354,二段7-8行,一种土腔或喉音就相当于一种时兴的女式马靴。

英文:A regional brogue or "burr" is the vocal equivalent of gaiter stockings.

应为:一种地区性土腔或“颤舌r音”是护腿长袜的一种在嗓音上的对应物。

译者忽视vocal(嗓音的)、看轻equivalent(名词:对应物),想象出时兴的马靴。读者应当注意,媒介在嗓音上的对应物,这是书面文化与口语文化之间的桥梁,不能等闲视之。

磨损原文

P74,四段4行,不用靠省去诗意的力量

英文:not by any direct heave-ho of poetic strength

应译为:不是靠任何直截了当的、富有诗意力量的吆喝“嘿哟嗬”

heave-ho,是干重活时的号子。麦氏看重口语文化,不应该把他所用的口语色彩给打磨掉。

P77,13-14行,诗人布朗宁说,人伸手可得的东西一定会超过他把握或比喻的东西。

英文:A man's reach must exceed his grasp or what's a metaphor.

应译为:人所沾染,必胜其所把握,不然,用隐喻干什么。

根据译注,布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他说出来的话要有诗性才好。

P87,二段倒1-3行,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家可以给我们示范,如何“避开打击的锋芒”,而不是“硬碰硬地吃败仗”。我们只能说,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这种失败的记录。

英文:it is here that the artist can show us how to "ride with the punch," instead of "taking it on the chin ", It can only be repeated that human history is a record of "taking it on the chin."

应译为: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家可以给我们示范,如何“顺势退躲以缓冲来拳”,而不是“下巴挨揍”。结果却耐人寻味,人类史就是一部“下巴挨揍”史。

麦氏在用拳击作比喻,译文完全看不出来。

P366,6行,玛丽莲梦露说,名气确实不像每天的膳食,

英文:Fame is not really for a daily diet,

应为:真不能拿名气当饭吃,

“膳食”显得性感尤物梦露文绉绉的。

P400,二段4-6行,相反,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技术延伸即电力媒介,早在100多年前即已面世,只不过它们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们的效果一向是潜意识的,并将继续保持潜意识的状态。

英文:Instead, the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of ou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at we can call the electric media began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subliminally. Subliminal have been the effects. Subliminal they remain.

应译为:相反,我们可以称之为电媒介的对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技术延伸,开始于一个多世纪以前,潜意识地开始。潜意识其效果,潜意识其留存。

译者在本书中不厌其烦地把原文的“century”(世纪)换算成100年,在如何传译麦氏的文采上却不去劳神。

滥用中文书面语

P21,2、3行,无名氏的诗:不起作用的东西,确确实实存在;

只写隔靴挠痒的东西,也被看作是睿智有才。

英文:Nothing is that doesn't act,

So that is reckoned wisdom which

Describes the scratch but not the itch.

应译为:不行动,就都是空话;

说痒痒,不会被人看成智慧

要说挠,才算得上是有才华。

这诗是在抱怨现代社会的行动至上主义。原文既没有“靴”也不“隔”,中文成语“隔靴搔痒”用在这里,看似文绉绉,原意却被磨损了。

P47,10行,“衣冠楚楚”,a white-shirted stress,原文仅仅指白衬衣造成的紧张,不是全套衣冠,用成语夸大了原意。

P392,三段末,今天,我们似乎是在两个时代之间踟躇──它们是非部落化的时代和重新部落化的时代。

英文:Today we appear to be poised between two ages --one of detribalization and one of retribalization.

应译为:今天,我们似乎被悬在两个时代之间──一个是去部落化的时代、一个是重新部落化的时代。

poise,悬着不动,摆出某种姿势,be poised还是被动态;而“踟躇”是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这么对译不妥。

粗心之失

P38,3行,任何一种冷媒介  any hot medium  应译为:任何一种热媒介

把媒介区分冷热,是麦氏的重要论点,本来就有些绕人,一粗心弄反了就更让人困惑。

P136,三段4行,希腊人借用腓尼基人的拼音字母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文:one of the big factors in the Greek adoption of the letters of the phonetic alphabet

应为:希腊人采用拼音字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许译者把phonetic(语音的)错看成Phoenician(腓尼基人的)了。

P313,二三段之间,漏译一段。

英文:One fact Sousa had grasped: The phonograph is an extension and amplification of the voice that may well have diminished individual vocal activity, much as the car had reduced pedestrian activity.

可以译为:有一点苏泽是理解了:留声机是声音的一种延长和放大,很可能减少了个人的发声活动,就像汽车减少了步行活动一样。

引经据典之失

P54,倒3行,《道德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英文:He who boasts of what he will do succeeds in nothing;He who is proud of his work achieves nothing that endures.

应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原文是《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英文译文,译者抄录相应的汉语经文时抄错行了。

P276,4-6行,自基督教诞生之日起,有些地区的人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上取乐的习惯,用圣徒保罗的话说就叫做“装傻瓜闹着好玩”。

英文:From the first days of Christianity there grew a habit, in some quarters, of spiritual clowning, of "playing the fool in Christ," as St. Paul put it.

应为:自基督教早期起,在某些人士中养成了一种宗教上的自甘愚拙的习惯,一种如圣徒保罗所说“在基督里为愚拙”的习惯。

译者既删削原文的语意,又不去查《圣经》,圣保罗的话见《新约·哥多林前书》1-18到1-27。

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尽管曾经在《科技想要什么》中坦承自己“赘言过多”,中国人还是追捧他为“世界互联网教父”“硅谷精神之父”。而凯文·凯利有的思想,麦克卢汉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有表述,而作为互联网思维的真正源头之一,麦克卢汉在网络经济热火朝天的中国却不温不火,其思想得不到应有的普及和讨论,《理解媒介》这个样子的中译本,造成了不小的理解障碍。

(本文编辑:June)

作者:朱晓

来源:百道网·朱晓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