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朱晓:赞一“可”字

作者:朱晓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百道网·朱晓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朱晓专栏】和“点赞”一样,“赞助”是个喜气的词儿,“可赞助”妙就妙在可赞可不赞之间:相形之下,不可赞助是令人扫兴的专横——对公众的专横;赞与不赞则是各人的自由。这自由不是赞助出来的,而是“可”出来的。


“不赞一词”,是一个老派的成语,今天点赞的人们不常用到。然而,点赞是个什么赞,老派的人们也不甚了了。

这一笔写出了两个“赞”字,宜当分说之。“不赞一辞”的出处是《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说的是孔子编《春秋》编得好,好到像子夏那样勇武善言、直言不讳的一众弟子都不能添上一句话。“点赞”一词,译自网络上流行的“Like”功能 ,简省为“赞” ,一经使用便流行开来。

对于作为“不赞一辞”背景知识的“笔”“削”,《辞源》是这么解释的:

古代无纸,书写于竹简木札上,遇有讹误,则以刀削去并用笔改正之。后世因称修改文字为笔削。

在《春秋》这本书里面,孔子“笔则笔”的内容,传诵了千百年;孔子“削则削”的内容,后世就不得而知了,这不能不说是史料学乃至史学上的损失。说一句厚责古人的话,在孔子“削”的时候,子夏之徒真应该赞一词,曰:记忆。

2008年入选新浪好书榜的《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0月第1版),作者徐贲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他的观点是: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公众愿意记忆什么,而是由于道德责任而应该记忆什么。关心记忆的最初原因往往是个人的,关于记忆的写作也就成为一种纪念。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徐贲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这一版在亚马逊上的编辑推荐则突出了公共政治思考:从人的存在价值和与之相称的、有尊严的公共生活来思考记忆,记忆就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记忆?记忆什么?以何种形式记忆?偏重什么记忆对象? 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等等。没有成为公共政治思考的个人道德思考很容易被当作一种多余的声音,然后被人忘却。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重版了这本书,在新的一版上,徐贲夫子自道:

初衷是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提醒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这个初衷至今没有改变。然而,不幸的是,新一代人对历史灾难的知识与思考和抉择之间的脱节与错乱,比我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更严重了。此次再版也许正是一个再次提醒这些问题的机会。

《徐贲文集: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徐贲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不要问为什么提醒了八年之后反倒更严重,因为,用道德义愤治什么都会治丝愈棼的。那么,记忆的出路何在?

《必然》([美]Kevin Kelly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列举了八种“比免费更好”的原生价值的特征,第七种为“可赞助(patronage)”(原文三字均黑体加粗,引者只突出了“可”字):

从本质上讲,热心的受众和爱好者希望为创作者买单。爱好者们喜欢奖励,无论对方是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演员,还是其他创造欣赏价值的创造者,因为这能让爱好者们和倾慕的对象建立联系。

和“点赞”一样,“赞助”是个喜气的词儿,“可赞助”妙就妙在可赞可不赞之间:相形之下,不可赞助是令人扫兴的专横——对公众的专横;赞与不赞则是各人的自由。这自由不是赞助出来的,而是“可”出来的,在这里不难看出,赞助是一种行为,而“可”构成了这种行为的环境——不止是这一种行为的环境,而是一切公共行为共有的、透明的环境:赞助与可赞助、搜索与可搜索、选举与可选举、出版与可出版、言论自由与言论可自由……记忆与可记忆。

徐贲所看重的记忆,是个人层面的主张,上升到公共的层面,诉求应该不是记忆,而是可记忆,即:历史透明度。至于公共的规模多大,不是关键;有多少人记忆、多少人不记忆以及记什么、如何记,也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可记忆。各人可以记忆也可以不记忆、可以这样记忆也可以那样记忆,前提是:公共记忆无禁区。请仍以《春秋》为譬,孔子有禁区才会笔削,作为个人的取舍,这是公共记忆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正常的公共生活中还应该有《春秋资料长编》、《春秋补》、《春秋拾遗》之类的书籍,记录仁义道德以外的内容,这样,公众才会拥有全面的可记忆资源,正常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强化。

在2008年提出记忆问题之后一年,徐贲的《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又入选新浪中国好书年度榜。“记忆”,不是通往尊严之路,在“记忆”前面赞一“可”字,“可记忆”,这样,人们才会有正常、自然的公共生活。

作者:朱晓

来源:百道网·朱晓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