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的草叶集》入选2023年“百班千人”暑期各年级主题书目单。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诗歌,不仅让孩子阅读诗歌,还能让孩子了解植物的习性。“生动有趣、增长知识、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了解自然和生命、童真童趣”。这些是读者们读完《给孩子的草叶集》的感想。百道网专访本书作者巩孺萍,请她介绍创作历程,以及对儿童诗歌的看法。
《给孩子的草叶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巩孺萍/著 杨佩琪/绘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给孩子写诗,是一件看起来很酷,写起来很难的事情。除了语言要尽可能的通俗易懂,还要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和韵律节奏,内容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蕴知识、哲理、趣味等于短短的诗句当中。
巩孺萍是一位很酷的诗人。她力求将“小”诗写成“大”文学,她的诗歌短小精致、文韵优美、意蕴隽永、内涵深刻,自成一格,充分体现了女性儿童诗人的温柔、机敏、细腻和智慧。国际儿童文学研究学会前主席约翰·斯蒂芬森称赞她的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鼓励人们以另一种方式理解世界,将诙谐与智慧巧妙融合,带给小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给孩子的草叶集》作者:巩孺萍
《给孩子的草叶集》,是巩孺萍的另一种新尝试,把诗歌与科学观察结合在一起。她在这本书开头这样说:“世界先爱了我,我能不爱它吗?每天好好过生活,从一草一木中发现生活的诗。”
草木是生活中容易触及的题材,但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收集了巩孺萍日常生活里观察到的100种植物,她为这些植物撰写了100首儿童诗歌,并邀请插画家为这些植物配上了100张插图。作者从一草一木的诗意出发,天然去雕饰的童言稚语,诉说着植物的故事。深入浅出、音韵自然的诗句,适合被孩子反复诵读。诗歌是适合孩子的浅语艺术。让孩子一边读诗歌,一边了解植物的习性。从而学习从身边微小的事物出发,练习书写。当孩子们读着美妙的诗歌,看着秀丽的图画,学着丰富的知识,也就已经把大自然的种种奥秘拾入囊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评价这本书:科普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而是要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解读深奥的科学道理。《给孩子的草叶集》,以短诗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各类常见植物,精巧有趣,韵味十足,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植物学的兴趣,爱上自然科学,是一本值得孩子们阅读的好书。
百道网:美国大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关乎动荡的时代社会,流贯博大的思想与浪漫的激情。您的这部《给孩子的草叶集》关乎真实的花草和童趣。您创作这本《给孩子的草叶集》的初衷是?
巩孺萍:我从小生活在乡下,身边到处都是草。每天放学后,我和妹妹会割草喂猪、喂兔子,帮父母去田里拔杂草,春天也常常去麦田里挖荠菜。八十年代,乡下也没有什么玩具,我们就用草编蝈蝈,用芦苇做芦笛,“斗草”更是常玩的游戏……草是我童年的伙伴,如果没有草,我的童年一定苍白无趣。在我心里,一直想为这些不知名的小伙伴写一本诗集。四十多年后,当我有了可爱的小儿子,这种想法越发强烈。因为生活在城市里,能见到的植物很少,每当带他在小区散步,他都会蹲下来,指着一些草问这问那。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于是,我就决定写一本书,让城市里的孩子从认识身边的野草开始,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走向自然,从而培养保护自然意识。
百道网:您在这本书开头这样说:“每天好好过生活,从一草一木中发现生活的诗。”《给孩子的草叶集》中植物有100种,您平时是如何观察这些植物的?选择这100种植物创作诗歌的灵感来自哪里?
巩孺萍:书里大部分植物都是我小时候熟悉的,所以写起来并不费劲。每当写这些草,童年的生活就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难忘的回忆,点点滴滴渗入到笔端,我童年的影子也化身为一棵棵小草,有喜有悲也有乐。所以,表面上我是在写草,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童年。虽然时光不可能倒流,但回忆却是幸福的,创作也是幸福的。
百道网:诗歌写作是一件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的事情,植物的观察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这部作品从准备到完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创作过程,筹备了多长时间?
巩孺萍:这部书从准备到创作完成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其间,为了更加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我购买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次去南京中山植物园实地观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李梅博士也给予我很大帮助。她不仅对文字仔细审阅,插画更是严谨到花蕊的数量一个都不能多,草叶边缘的锯齿形状也不能错。给孩子的作品一定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正是本着这样一个初心,我和画家、编辑不断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了,才送到小读者手上。
百道网:这部作品除了是儿童诗,也可以算一部科普作品。您如何在诗歌集中做到科普的趣味性和准确性?在创作过程中,您都为这些科普的准确表达做了哪些工作?
巩孺萍:《给孩子的草叶集》不是一本普通的诗集,是一本“文学+科学”的集合体。文学需要想象,科学需要严谨,但这两种东西并不矛盾。其实为植物,尤其是为草写诗并不容易,因为大部分草貌不惊人,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我觉得没有“抓手”,后来,不断观察和揣摩,终于找到了切入口:一是从植物的外形入手,比如狗尾草、半边莲、鼠尾草、龟背竹;二是从草的生长特点入手,比如车前草、睡莲、蒲公英、雪莲花;三是从草的作用入手,比如芦苇、薄荷、捕蝇草;四是从植物的名称入手,比如金银花、鸡蛋花、篝火花、铜钱草。
写作中,我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了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让这些植物更加形象鲜活、生动可爱。
百道网:这部作品可谓是诗、画、科学的综合呈现。除了科学的文字表达,这部作品在诗歌和插画的搭配上是如何处理的,您是如何与插画作者完成合作的?
巩孺萍:作为一本科普诗集,我和编辑在确定插画风格的时候一致定位为“写实”,因为这样能更加准确地表现植物的特点,让小读者的认知不会产生偏差。小读者拿着这本诗集还可以按“图”索骥,去大自然中观察和感受植物的奇妙世界。为了让插画充满趣味性,画家特别加入诗歌中提到的昆虫、动物和人物,与植物进行画面的互动,这样,小读者在读图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诗歌所描绘出的有趣场景。在这里,也为画家杨佩琪老师点赞!
百道网: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诗歌看似简短,但在文学表达和遣词造句上难度更大。目前为止,您已经创作了近十部儿童诗集。什么契机让您走上了为儿童写诗这条路的?
巩孺萍:我从小就喜欢读诗、写“诗”,但那时候课外读物很少,能读到的诗歌也仅仅是语文课本中的那几首,我所写的“诗”也不过是顺口溜。青年时期,我喜欢读舒婷、汪国真和席慕蓉的诗,写了好几本爱情诗。后来,有了孩子,开始接触到儿童诗,觉得儿童诗更加纯净、无邪。在母爱的驱动下,我开始为女儿写诗,并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得到金波老师等一些前辈的鼓励,慢慢地沉醉其中,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向。我希望能一辈子为小朋友写诗,写一辈子儿童诗!
百道网:越小的孩子离诗越近。比起儿童文学故事、散文、科普文章等其他文学形式,您认为诗歌在表现形式和小读者的理解接收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巩孺萍:诗歌是文学之母,它和谐的韵律会让牙牙学语的孩子安详快乐,它简短精练、富有节奏的语言会让孩子们很快记诵,这是其他文体无法相比的。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诗歌体,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随口说出的话都让成人自愧不如。毕加索曾经感叹,希望自己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认为成人被太多的技巧和教化所束缚,而孩子天生具有“万物有灵”的禀赋。所以,我觉得诗歌是最贴近孩子的文学,也是孩子们学习语言、启发想象最好的途径。
百道网:最近正在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向我们展示了大唐恢宏的诗歌盛世。但当代人无论老少,读诗尤其是现代诗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当代孩子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
巩孺萍:提到诗歌,一些家长很自然地想到古诗。古诗要读,也要记诵,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根要壮,叶才能茂。学习古诗是要把古诗的灵魂渗透到我们血脉里。古诗的灵魂是什么?是它的意境、韵律、情感、思想……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语言环境已经改变,诗歌也在不断发展,现代诗的韵律、词句的表达有着合乎时代的特点,同样也能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自我、释放自我。
我们的课本中有很多诗歌的篇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诗歌的写作方式有所掌握。通过学习,广泛阅读诗歌作品,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创作出优秀的现代诗歌。诗歌是文学创作中很有趣的一环,一样可以被时光珍藏,被人们记忆传颂。
百道网:您认为诗歌在儿童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巩孺萍:我一直提倡,阅读从诗歌开始。诗歌阅读是其他文本阅读的基础。它短小的体量会培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丰富的内涵、充沛的激情能让孩子很快进入文本情境;它凝练生动的语言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实际上,诗歌阅读的年龄越小越好。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我就开始在他们班上进行诗歌阅读教育,大班毕业时,孩子们写了一整本诗歌,一些孩子的诗歌还获得了全国和省级大奖,并在报刊上发表。家长们从一开始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的大为惊异,这些都说明,孩子的能力不可估量。会写诗的孩子一定会写作文。相信,当他们走进小学,一定不会为写作文发愁。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