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讲故事不讲道理,这本家庭教育图书超实用!

作者:刘瑞丽   2023年05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以大教育为出版宗旨的综合性出版特色。2023年2月出版的《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就是该社在家庭教育领域打出的一张亮眼新“牌”。

《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晓、程毅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的思维方法,它给家长传达一种观点:家是另一个学校,在这个“学校”里,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家庭中不仅仅是父母一言堂模式的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协作式共同学习进步。虽然两位作者的学历学位都是博士,但是行文和内容却非常的通俗易懂、接地气,同时在家庭教育思维方式上呈现了中西方融合的特色。细读本书,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传统的文化传承教育和西方理性分析方法论。百道网专访责编刘佳,请她介绍本书的魅力。

刘佳

在家庭中不仅仅是父母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协作式共同学习进步

百道网:关于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图书出版。你是如何选中这个选题的,《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的作者和内容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刘佳:当这套书的书稿第一次发到我手机上,我粗粗浏览第一遍的时候,就被作者鲜明的家庭教育观点打动——即家庭教育首先是为人父母应该接受的教育。新手父母和新生儿,都在家这个学校里面一起成长。这一点和我们熟悉的、常见的家庭教育类图书的专家视角不一样,本书的作者是在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自我经验,以及她们本身具有优秀的理论素养,将自我经验提升为普适性的方法总结,能让普通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共鸣。

百道网:这本书与市场上众多的家教图书相比,有哪些值得重点推荐的特点?   

刘佳:本书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的思维方法。市场上有众多的家庭图书,有的讲述某种方法,有的侧重特定孩子的成长叙述,这些当然很好,但我认为,当下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追求是整个家庭的和谐向上发展。这就意味着,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不是只集中在培养孩子这个层面,而是要理清父母和孩子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要用怎么理论工具帮助自己不断提升对家庭对生活的认知,帮助孩子在成长中逐步形成对自我对人生的认知。这套书,给家长传达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家是另一个学校,在这个“学校”里,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家庭中不仅仅是父母一言堂模式的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协作式共同学习进步,好比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父母抱着学习者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共享生活给予的一切。

百道网:《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开篇用“这就是水”的小故事点名了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往往身在其中却不知其解的问题。在本书的定义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刘佳:本书开篇讲了“这就是水”的故事,故事摘自当代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在文理学院肯尼恩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教育是水”在这里有四层类比的含义:

第一,这个故事换个说法,就是润物无声的意思。地球上71%的表面是水,我们人体60%的组成是水,一个对于我们生存如此重要的事物,我们却常常无视或低估。同样的,家庭教育涵盖了生活的角角落落,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往往显而易见、最重要的东西,却往往是最难以察觉、无法言说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所谓教育无大事,在于点滴之间,在于潜移默化的微小影响和日积月累的硅步前行;

第二,教育和水的相似性。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工业化的流水线上的批量复制和生产,而是农业化的个性化多样性的守护、浇灌和静待花开;好的教育不是洪水般的过分的浇灌,而是懂得一张一弛,植物的根部也需要干燥和呼吸;好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点亮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而不是简单的填满一个容器,所谓善万物而不争。大家记得鲁迅先生的《药》中,华小栓的父母在孩子吃下药引以后这样写道,“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不争的含义是没有功利性,不计较结果,但求耕耘,不强求收获的意思,而我们父母的很多执念和纠结,都在无法放下“不争”的心态,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产品,把自己设定为产品经理。

第三,《荀子·哀公》中说道,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好的教育可以承载,可以托举,可以为孩子保驾护航,而糟糕的教育会因为欲速则不达或者方法不得到而让航向背道而驰,甚至是带来颠覆性的打击;

第四,李小龙在采访中,谈到了如何达到功夫的最高境界,他说:“清空头脑,像水一样变得无形。当将水倒入杯子时,它就是杯子;将水倒入瓶子时,它就是瓶子;水会滴落,也会崩散。像水一样存在,是功夫至高境界。教育像水一样,无形的却又是有形的,可以高度适应环境而成为不同的形态和状态,好的教育也是一样,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的,我们要接受教育的多样性和尊重其以不同形式的存在,不仅仅是课堂和学校里的存在形式。

好的教育教会你如何思考你眼前的一切。懂得如何思考和领悟,往往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加重要。教育中,最有价值的,是知识升华后的智慧和领悟。用怀特海的话说,“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

讲故事不讲大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教条式的授人以鱼

百道网:能否介绍一下两位作者刘晓和程毅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他们“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生活,接受两种教育体系的冲击”,他们最终成熟的教育观有哪些显著特点?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普通家庭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刘佳:两位作者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理论,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沉浸在一个系统内,是很难客观的看到既有的系统的优劣的,因为我们得出的结论都是源于我们对单一系统的内在的理解,就像物理学中的参照系原理,没有参照系的选择,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书的作者之一程毅博士,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博士,他善于运用物理学的格物致知的理念,去看待教育,他深究事物背后的原理,秉承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和洞察力,去探究教育这个既涉及艺术又涉及科学的研究主题。而刘晓博士是教育学的博士,她分别在两个国家,都曾经有多年的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目前仍然是教育者)一直在教育体系内部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的人,她既能从教育学研究者的理论高度出发,也可以运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和实践结合,来解读和阐述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观点。

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两位在自己的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所以虽然作者的学历学位都是博士,但是行文和内容却非常的通俗易懂、接地气,本书不是充斥着教条和大道理,而是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启发家长的思考,包括非常多运用在其他领域的思考工具,放入到家庭教育的场景中,非常的能够打开读者的思路、拓展读者的思维,我觉得者是这本书的优点所在,那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教条式的授人以鱼,读者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实践和思考最终变成自己育儿的智慧。

百道网:根据本书内容,国内家庭教育所处的大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家长与孩子面临的教育难题主要有哪些?本书对中国父母有怎样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刘佳:本书并不对国内家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站在某个角度去审视和审判别人很容易,但是真正难的是自己能做点什么去改变现状,改变世界之前先要改变自己。所以这本书不是指着别人的鼻子去评头论足,教你该怎么怎么做,整本书都是两位作者在自己的育儿经历中的故事、观察和思考,讲故事不讲大道理,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如何改变自己,特别是自己的思维。

作者在书中也不断对自己育儿行为进行反思和利弊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对策。所以我想说如果大家看了其他的家庭教育类书籍反而更焦虑了的话,那么这本书则帮助你减轻焦虑,作者更希望通过观点分析,告诉家长,哪些方面需要重视,哪些方面是杞人忧天。

家长和孩子面临的教育难题每家都不一样,但成长的难题有相似性。这本书通过如何调整家长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教育的真谛,如何把“育”放回到“教育”这个词中去,而“育”则包含了“育己”和“育儿”,而且要先“育己”,再“育儿”,这本书重新把教育的重心放回到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能把孩子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细读本书,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传统的文化传承教育和西方理性分析方法论

百道网:现在有些家长抱怨学校把很多的责任推给了家长,国家也在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来。这本书中的家庭教育思维与学校的教育功能思维有哪些不同,二者有哪些冲突和融合的地方?

刘佳:教育是一个非常宽泛涵盖面很广的词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仔细想想,孩子一出生就在家庭这个“学校”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孩子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学校教育是面向孩子的全人教育,有年龄段、教学目标等具体要求。不同的家长对于学校的选择、期望值和配合程度都不同,这本书虽然有提到作者孩子的学校教育,但主题还是家庭教育,聚焦的是父母的思维改变,没有大篇幅地专门探讨学校教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孩子对学校教育的适应性如何,温和包容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和孩子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百道网:编辑这套书,您觉得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在家庭教育思维等方面上,您最大的收获或感悟是什么?

刘佳: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也是和两位作者思想碰撞的过程,并没有觉得困难,也没有觉得挑战,相反,我们都很享受编辑过程中的沟通。编辑通常作为第一读者,会把自己的阅读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作者。比如,程毅老师为这本书画了插图,原来是插在正文中。我在排版设计好之后,还在给他提意见,觉得插图和文本内容并没有太多的贴合,为啥非要插在书中呢?程毅老师听了后,也说,“对呀,当初画这些插画只是为了表达自己那一刻的领悟,不是为了文字画的配套图片”。于是我们一合计,直接把这些插画按漫画的风格组了一组小故事,表达成为父母前后的心态变化。

本书的家庭教育思维方式呈现了中西方融合的特色。作者刘晓老师是教育学博士,她很擅长将中西方的教育法融合在生活中,细读本书,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传统的文化传承教育和西方理性分析方法论。

百道网:本书是一本家教类图书,但是却由青少读物事业部,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受众群有哪些变化?请介绍,贵社将有怎样的营销计划?

刘佳:青少读物事业部,并不是把读者定位为青少年,而是关注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在9-18岁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能给予关注这个年龄段成长的读者群什么样的阅读支持。这样的定位能扩大我们的选题范围。关于这套图书的营销,我们更侧重于用新媒体矩阵的全方位宣传。公众号、微视号、小红书、抖音等全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图书内容推荐。通过定期直播,作者、编辑、读者以共读的方式进行互动。我们还会在直播共读的过程中设置抽奖环节。我们社的网络旗舰店以及各分销店全力支持本套书在网络销售环节中的发货和物流环节,以及后续的读者服务。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