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我的南水北调:百名人物口述实录

作者:赵川   2016年12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书摘】作者历时6年采访数百名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移民群众、移民干部,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讲诉,千言万语,波澜壮阔。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从丹江口库区半个世纪的移民迁徙,到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上,体现了舍小家为国家,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本书筛选出100名人物口述实录,与读者分享感人至深的南水北调故事。

赵川,河南日报(农村版)主任记者,自2009年7月开始采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至今,跑遍了河南6个地市25个县(区)的208个移民村。远赴青海、湖北采访上个世纪的支边老移民。踏访了1277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工地,与建设者风餐露宿。记录采访笔记200多万字,拍摄图片1万多幅,发表新闻稿50多万字。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宣讲南水北调精神40场。被移民干部称为“移民记者”,移民老乡叫她“赵淅川”。被新华社选为全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典型记者,并发通稿:一个移民记者的“两缸泪”。

《我的南水北调:百名人物口述实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川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精彩书摘】

南水北调千秋伟业

鄂竟平,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为淅川移民数度落泪。

南水北调之水来之不易,经过50年的论证,12年的建设,才把伟人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的设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我们今天喝上优质的长江水,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离不开中央各部委的通力合作,离不开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离不开几十万建设者的奋斗拼搏,离不开42万移民的无私奉献,离不开沿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

为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构想。自此,我国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到2002年才正式开工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调水,是南水北调最早开工的项目,于2002年12月开工,规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年调水规模87.7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包括江苏、山东、安徽3省。二、三期工程建完后,年调水规模将达到148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将扩大到河北和天津。东线一期工程干线全长1467公里,已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工程运行良好,干线水质全部达标。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挖渠道,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供水范围包括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规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扣除沿途的蒸发渗漏损失,实际净收水总量为83.4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3.9亿立方米,河北30.4亿立方米,北京10.5亿立方米,天津8.6亿立方米。2014年汛后通水;二期工程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

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本着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冶原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径流量的4.6%。已建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183亿立方米,受益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安徽8个省市。东、中、西三线工程建成以后,受水区控制面积1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5%,共14个省(市、自治区)受益,受益人口约4.5亿人。

更重要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构建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水这一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大大提高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也有利于缓解并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将水库坝顶高程由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0米,总库容由208亿立方米增加至339亿立方米。北京城区海拔高度40余米,正好可结合中国地理第二级阶梯优势,利用水库到北京约百米的水位差使水全线自流,在输水的同时达到控制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受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枯不均影响,中线平均年供水95亿方,最大年供水120亿方、最小年供水61亿方,多年平均可向我市供水10.5亿方,最大年供水16亿方、最小年供水8亿方。中线总干渠起点为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团城湖,全长1276公里。其中北京80公里,天津干渠155公里。中线工程2003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2日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横跨四大流域,优化配置了水资源,构建了大国水网,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实力。第一,工程建设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平衡水资源,作为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水北调工程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二,宏大的工程规模体现了国家经济实力。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长近3000公里,距离之长,史无前例;三条线路共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一条黄河,调水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东、中线一期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投资规模巨大。第三,复杂的工程技术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工程大全,不仅有常规的水库、渠道、水闸,还有大量的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项目集群,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工程还包含了诸多世界之最,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工程泵站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中线湍河渡槽工程;国内穿越大江大河最大的输水隧洞——中线穿黄河隧洞工程。第四,工程的有序推进体现了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南水北调工程涉及领域和行业众多,征地拆迁、穿越各类管线、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十分复杂,仅中线工程跨越桥梁就1800多座,跨越铁路、公路、油气管道多达几千处,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大协作,共同保障了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南水北调水来之不易。首先,工程投资巨大。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投入、地方投入和银行贷款,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举国之力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不惜耗巨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北方地区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征地移民艰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移民44.5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人。库区移民2年完成,平均每天搬迁500人,最多一年动迁18万人,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移民工作中涌现出了无数无私奉献、舍家为国的动人事迹,他们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需要的时候,表现出为支持国家建设的民族大义。水源区群众舍小家、顾国家,携家带口,搬离滋养世代人的土地,一场场动人情景、一幅幅感人画面,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南水进京了,最让我们心存感谢的还是42万移民兄弟姐妹,甘甜的长江水饱含他们的奉献,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保障了南水北调的成功。国家和北方人民不会忘记库区移民的牺牲和付出。

(本文编辑  安安)

作者:赵川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