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 崔莹

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
(腾讯文化 崔莹 发自英国苏格兰)“第一女子侦探所”系列小说让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风靡世界,比尔·盖兹和布什夫人是他的粉丝;他已经写了80多本书,他的书被翻译成46种语言;他是继JK·罗琳之后,作品在全世界最畅销的英国作家。
苏格兰文学巨匠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被誉为欧洲的“历史小说之父”,他写有27部历史小说,为保持高效写作,他一度用沙钟督促自己;如今,苏格兰小说家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的高效不在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之下——他是爱丁堡法学院的终身教授,生物遗传学专家,同时,他是80多本书,包括50多本小说的作者。15年前,他创作了“第一女子侦探所”系列小说,从此,他1年写一本,已经写到第15本;他的“苏格兰街44号系列”小说首创于2005年,目前已经完成9本;他2004年推出的“星期日哲学俱乐部”系列小说也已经完成9本,除此之外,他还写了13本童书。他的著作被翻译成46种语言,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选为年度国际图书奖,获得过年度萨格奖等。
上周末,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在爱丁堡王子大街的水石书店(Waterstones)和读者见面交流新作——他的粉丝包括6、7岁的小女孩,70、80岁的老先生,大家听他读诗,讲笑话,问他为何不把现代版的《爱玛》发生地设置在苏格兰,他也告诉大家如何能一年完成4、5本书的秘诀。
早在一年前,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决定推出全新的简·奥斯汀改编作品集,即将名著现代化,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受邀正在改编《爱玛》。出版商给予作者几乎所有的权限,除了书名和大致主题不变,故事发生地,情节都可以自由发挥。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原本设想让故事发生在位于苏格兰的彩色小渔港托本莫瑞(Tobermory),因为他在那附近买了房子,很熟悉那里的生活,但是后来他觉得这样做并不合适,他认为爱玛这样的人存在于任何社会,有普遍性。简·奥斯汀的原著也是超越时间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假设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征鲜明的小渔村,显然,就有作者的私心在里面了。让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改变主意的还有简·奥斯汀的典型的“英国性”,他说自己喜欢简·奥斯汀的原因也是因为对方的“英国性”。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自言也是英国女作家芭芭拉·皮姆(Barbara Pym)的铁杆粉丝,他认为芭芭拉·皮姆是20世纪的简·奥斯汀,他举例,假如把芭芭拉·皮姆的作品的发生地设置在爱丁堡,那些语言和对话很可能会变了味道,因为不能回避的是,英式幽默,英式文化,是属于纯正的英国人的。
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对爱丁堡的“私心”是赶在2014年的圣诞节前,出版了《美丽的作品——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眼中的爱丁堡》。这本书受苏格兰皇家远古与历史遗迹调查委员会(SCAHMS)邀请而著。在书中,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像是侦探一样,借助老照片和文献,挖掘这个城市的历史,讲述这个古城的新故事。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出生于津巴布韦,后来在爱丁堡大学读书,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在北爱尔兰,南非短暂教学后,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回到爱丁堡大学工作,他和家人住在爱丁堡默奇斯顿区的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里,他的邻居包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者JK·罗琳(J.K. Rowling)和被誉为苏格兰“黑色之王”的犯罪小说家伊恩·兰金(Ian Rankin)。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回忆,有段时期,他经常和伊恩·兰金去附近的星巴克咖啡馆喝早茶。
读者见面会的主持人问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如果给你爆破掉一座建筑的权利,你会让爱丁堡的哪座建筑消失?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开玩笑的回答——圣詹姆斯中心!圣詹姆斯中心是座设计现代的购物商厦,显然,他很不喜欢这座不符合古城气场的建筑。
半年前,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以3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苏格兰西岸的一座小岛,如今,他已经习惯于在这座人烟稀少的岛上“闭关写作”。他是在报纸的广告栏中看到这座小岛的出售信息的,他说,这个岛很美丽也很安静,只有乘船才能抵达,岛上最多的居民是海豹和海鸟。他表示会在去世后,把这个小岛捐赠给苏格兰国家信托基金会(National Trust),任何人都可以到岛上免费参观,条件是他们得带走各自的垃圾。
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提到自己同时在创作4、5本风格和内容完全不同的书,而且,要在一年内完成。如何能让自己在写作时不混淆?他透露秘诀是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写作。他解释,在听到不同的音乐时,他的文笔也随之改变,这些改变是潜意识的,他自己也不清楚原因。比如,在写业余女侦探伊莎贝尔·达尔豪斯(Isabel Dalhousie)的故事时,他听的是莫扎特的《女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让他体会到对方的处境。在写《第一女子侦探所》主角宝惜·兰马翠(Mma Ramotswe)的故事时,他会换上比较激昂的音乐,比如,肯尼亚音乐家阿尤·奥加达(Ayub Ogada)的音乐,这样的乐曲仿佛把他带回博茨瓦纳,带进宝惜·兰马翠的世界里。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相信,音乐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脑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的节奏,他说自己在写作时,完全能听见音乐的旋律,但是未必能听见歌词。
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今年66岁,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是因为繁忙的写作,他几乎没有一点自由,他说“我的生命实际上是被别人支配的”。他半年后、一年后的写作计划已被安排好。比如,出版商要求他明年5月完成下部书的初稿,他们现在就已经拿着这本书的简介和封面,在书会上推介,而实际上,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还没有动笔写这本书。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他临时决定创作 《爱玛》的现代版,结果,常规的出版计划就不得不被打乱。
在自己的作品里,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很少涉及真实存在的人物,因为他觉得,那样做的话很不善良,实际上是在滥用作者的权利,因为被影射的人物没有机会反驳。他知道有些作家会这样做,但是他不会。作家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一个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的作家不是个好作家”,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不以为然,他在今年的新作里,并没有涉及2014年苏格兰最大的政治事件——苏格兰独立公投事件。他表示,我尽量写好自己的书,不太想卷入政治事件。比如,在创作关于博茨瓦纳的小说中,他曾经多次面临同样的压力,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之所以不参与关于“苏格兰公投”的任何公开讨论,也是因为他可以理解两派的立场。像其他普普通通的居民一样,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到自家附近的投票点投了自己的票,但是他认为这是自己的隐私,并不想在公开场合表态,影响别人的选择。对于很多人而言,公投是很令人振奋的时刻,但是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却觉得这一时刻很令人悲哀,因为他看到了很多分歧,这些分歧无论孰是孰非,都让人们感到很不舒服。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