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是时候将视线转向中国的版权市场了

作者:汤姆·查默斯;邓敏 编译   2014年09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他在八月底参加了北京国际书展,这次书展让他看待中国图书版权的眼光和以前大有不同,在他看来,中国出版商输出版权的时候到了,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开拓这项新业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朱英/摄

汤姆·查默斯IPR授权公司的创建人与管理人。IPR作为一家经营版权的数字化全球性平台。在此之前,他通过买进许多平装书版权,经营起一家出版社,主要出版文学和商业小说。他在八月底参加了北京国际书展,这次书展让他看待中国图书版权的眼光和以前大有不同,在他看来,中国出版商输出版权的时候到了,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开拓这项新业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原文如下:

忙碌而充实的北京国际书展(BIBF)终于结束了,这一周我们收获颇丰。我们和Charlesworth 集团通力合作,为知识产权在中国的推进拉开了序幕。我希望出版商们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能够迎接挑战抓住这一机会将知识产权远销海外。

随着BIBF的结束,我改变了我的观点,并且承认我的偏见是错误的。外国出版商的长期版权输入我们有目共睹,但实际上中国出版商也已经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很多中国出版商甚至将此作为他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得益于中国政府鼓励出口的政策,无论是书籍或是其知识产权,出版商正在寻求新的出路将书籍翻译成其他语言出口海外。他们知道海外业务的开拓充满挑战,但是这也是一个潜力巨大而尚未开发的市场。

实际上我并没有真的考虑过为我们出版社引进中国图书版权,这是由于对中国图书市场的错误估计:我们认为中国的书籍由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可能仅适合当地市场。这一猜想是错误的。从目前出版社的版权目录清单上看来,我们已经错过了这一次机会。

书展上的不少书籍,例如成人小说、儿童书籍、传记、游记、科学类或者健康类书籍,事实上都很适合国际市场。中国市场图书的种类比我想象中更多。如果不是考虑到长途运输问题,我可能会再买一个箱子专门用于买书。

因此,如果一本图书同时具备了高质量和国际吸引力,那为什么这一市场还是未开发的呢?为什么我们没有想过从中国引进原汁原味“中国制造”的图书呢?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许能给我们答案。日本尚可如此成功地推出其文化产业,那么作为其友邻,拥有如此广阔市场、独特文化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成功输出其优秀的作者们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出版公司的误解或者说是思维惰性。例如外商十分热衷于在中国创立业务,这是由于他们认为在堆金积玉的中国开拓市场十分容易。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异想天开。

第二个问题来自对书籍翻译的担忧。鉴于中西语言差异之大,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并且你需要找到一个顶级的翻译,例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翻译。

翻译问题是中国出版商们共同担心的问题。一些出版商告诉我他们安排翻译们先试译部分普通话版的作品给版权购买方,但这立刻导致不少买家中途退出。一些较大规模的出版社则会为有兴趣的版权购买方提供一系列有关外语翻译的市场信息以及摘录。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型出版社来说,这一举措的时间以及金钱花费他们是无法承担的。

翻译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出版商们也可以接受,并且我相信通过承诺与思想的变通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不确定中国作品是否愿意授予翻译权,但是翻译人员毫无疑问是充足的,这一点是所有参加北京国际书展(BIBF)的人都有目共睹的。

在数字化时代,国际出版商可以有更多的方法获得很多未被发掘的翻译人员。

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翻译的质量问题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国出版商们来说,这可能也是一个机会——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翻译团队。对于合资企业或者合作公司来说,选择当地的翻译团队比较有可能,可以通过给予他们一定的抽成,以减少负担开销成本,让预先翻译工作能符合国际出版商的需要,并且给予中国出版商进一步的销售权。

因此,总的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周,在线授权平台的概念已经被完全接受,并且在中国,知识产权许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不仅仅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书籍被授权进入中国。显而易见,很多适合国际市场的优秀中国作品,正在等待海外出版商购买其版权许可,将其推向世界舞台。

(本文编辑 晨瑾)

作者:汤姆·查默斯;邓敏 编译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