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充满着小资情调。
书店的装修充满了艺术感。
书吧内的画室。
书吧内读者可以边读书边喝咖啡。
有句玩笑话:若你想让你的朋友破产,让他开书店吧。这句玩笑道出了经营书店的艰难。而经营一家独立书店更是难上加难。
什么是独立书店呢?一般认为,就是与当地社区有紧密的结合,而且帮助培养年轻作家的书店。在书的选择上往往较连锁书店更为深奥或偏向非主流市场。
有人说,独立书店是一座城市呈现文化生态的窗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从台北的诚品、成都的西西弗再到离东莞不远的广州的方所,每一家独立书店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髓,散发一种悠远的人文关怀。
文/记者
彭筱璐、龙成柳
图/记者石忠情
独立书店的小众书
在一个诗意的黄昏,我们来到了在东莞文化圈小有名气的“思想者”书店。日暮时分,许多出来散步的街坊,正在仔细地挑书,还有外籍人士来买英文书,店主卢志勇正在忙着给刚进的杂志装封皮。
在“思想者”,你可以买到小众的诸如《生活》期刊,《MUJI》精装期刊,也可以买到《看电影》特刊版等百余种杂志。除此之外,还有《绿野仙踪》、《彼得与狼》这样的英文书。如果运气足够好,甚至还有好玩的异形书籍和韩文绘本。
卢志勇表示,小书店想要生存,选择什么样的书很重要。“之前,倒闭的一些书店打电话让我去收书,我看到他们大部分是营销类和成功类的书,就没有要。”
探索多样盈利模式
“从目前看,经营画室后可以让书吧保持盈利,这点也让我开始继续探索更加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晴·印象”书吧店主李文峰表示。
和其他书店类似,“晴·印象”也会卖一些原创产品,明星片、马克杯甚至是李文峰的毕业作品集《太阳》。最早李文峰尝试过在书吧里卖设计书和杂志,后来发现收效甚微,于是开始不断改变经营风格。开业的第四个月,他终于可以扭亏为盈了。
现在,二楼、三楼的画室常年招生,来学画的人既有音乐人也有艺考生,甚至还有公务员。“学生背景不同,我们会按照个性培养,这也是我们去商业化去浮躁气氛的特色。”他拿给我们看两幅内容相似的素描,学生的画风却差之千里。
爱书人的会客厅
每到周末,小小的“思想者”书店就沸腾起来,许多书友甚者开车从樟木头、常平过来,就为了淘书和会友。英国人Dan和女朋友nina生活工作在东城,他们隔月就会来这里扫一次书。
诚然,“思想者”走的是一种低价折扣路线。
东莞理工的学生李志广是店里常客,“虽然价格还是比网上贵一些,但是可以边看边淘,认识朋友”。他在这里淘到过蒋勋的一套台版图书,价格比网上还要便宜三分之一。
小型书吧,以阅读带动艺术
离“思想者”不远的愉景步行街内,有一家三层高的独立书吧,这里就是“晴·印象”书吧。
推开门,每一处设计都显出主人雅致精巧的艺术品位。在这里,读者可以喝咖啡、读书或者只是对着街景发呆。空气中萦绕着咖啡的郁香,伴着阅读的欢快,一切尽在缄默中。在店主李文峰看,“开独立书店的人,更多是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更多的人。”
依山傍水的书吧
在旗峰山脚下,广东本土的一家大型连锁书店永正书店在此开辟了一家体验式“书吧”。
这家占据300平方米的书吧,有最优越的阅读环境,幽静典雅的室内设计,5000多册丰富的藏书,从开业之初就吸引了许多爱书人的目光。
永正的精品书吧,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这里原先是东城政府打造的一个市民广场,这里的会所集聚了健身房、画廊,有些市民晚饭后在花园里散步就顺道上来看看书。”
原文标题:漫游独立书店 城市的风景线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