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
(美)马克·亚伯拉罕斯著,李旭大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35 .00元。
“就是为了笑笑”,如果对于科学问题,这话说起来就不轻松。仿佛做了什么无聊的事情,你只好吐吐舌头,羞赧地表示,只是想开个玩笑,所谓just forfun。这种羞赧我曾亲眼见过:几年前一个颁奖仪式上,观众提问一位获奖者,他组织的科普活动是否把科学“娱乐化”了?现在想来,也许理直气壮一点也是一种选择,为什么不娱乐化?为什么不能开心、吸引人、嘉年华一般?为什么不能justfor fun?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就是一本为这种笑正名的书。说是正名未免不够自信———这就是一本打算让人笑的书。它写的,就是“搞笑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原名“IgnoblePrize(不光彩奖)”,是一群科学家在1991年开始举办的一项恶搞活动。这些科学家每年都会选出一些介于荒诞的胡来和严肃的科学研究之间的事情颁发奖项。而奖项设置也仿照诺贝尔奖。这项活动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后来移师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在哈佛大学举办一场颁奖典礼,出场人物既有知名的学者(许多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有很多大学生和粉丝。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热爱科学,也热爱恶搞。而颁发的奖项也很能体现这种热爱:有科学家发表论文,研究恋人与强迫症患者的相似之处,被授予医学与心理学奖;发明垃圾邮件的人被授予了文学奖。诸如此类,从轻轻的讽刺,到科学家自嘲的奖项,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
如果仅仅恶搞,恐怕这个活动不太可能如此出名。让它出名的,首先是很多重量级科学家的参与,其次,奖项的幽默和不少获奖者欣然接受的自嘲。《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一书英文版出版于2003年,介绍了搞笑诺贝尔颁发的奖项中最有意思的那些。如果放在几年前,我大概会觉得这本书非常酷。而如今,离那个提问获奖者的事情都过了几年,国内许多城市,好玩的科学活动正在以沙龙、看片会、户外观察等各种形式出现。甚至借用搞笑诺贝尔奖形式的活动也开展了不止一次。
也许问题不在于这些活动是否把科学娱乐化了。实际上,我们甚至没法定义什么叫做“娱乐化”。只要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个伪问题的边界是如此模糊。相反,倒是值得思考一下,科普活动该如何制作这个技术问题。搞笑诺贝尔的成功,与其先天优势大有关系。不是任何人都能方便地约请诺奖得主,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多同时拥有聪明和闲暇的大学群体。我们的问题倒是,对于科学兴趣有限的大多数人,想做科普的人该如何吸引他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把希望普及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此书也许能带来不少启发。一项成功运营的活动,本身是有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的。几年来,我见过不少大学生,想自己运作科学社团和科普活动,却遇到各种困难。“他们为什么没兴趣?”这个问题,有时会被拉到“为什么国人的科学素养这么低”那里去。而《笑什么笑》这本书,是某种意义的解毒剂。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