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坦克上,风吹沙打,我觉得自己最美。”这句来自真实坦克女兵刘姝杉的质朴话语,曾深深触动军旅作家曾有情,也成为他创作儿童小说《坦克女兵》的最初灵感。
这部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儿童小说,是国内首部聚焦坦克女兵题材的作品。小说通过九岁男孩杨知晨的视角,讲述他追随坦克女兵姐姐进入军营后的奇遇,展现坦克女兵的训练日常和精神世界。书中情节引人入胜、感人至深,不仅彰显了我国坦克女兵的风采和荣耀,更体现了新时代强军征程的新风貌。
《坦克女兵》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曾有情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坦克女兵》的诞生,不只是灵感的闪现,更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出版选择,是时代、政策与出版人使命交汇的结果。责编赵凯杰在采访中表示,《坦克女兵》的立项,首先源于强军实践与时代进步的双重驱动。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个女兵坦克车组在某集团军合成旅成立,标志着女性参与主战装备操作的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军事现代化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性别平等理念的生动体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现实素材。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漫长的技术发展历程——从1951年因技术限制搁浅的首次女坦克手培养计划,到1952年新中国首批女坦克手诞生,再到如今15式、99A等现役主战坦克的人机功效大幅提升,技术进步为女性驾驭钢铁战车奠定了基础。
其次,政策导向与教育需求为项目注入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国防教育,202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采取扎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更强调通过文艺作品创新传播国防知识。在此背景下,以坦克女兵为切口,既能展现国防现代化成就,又能以女性奋斗故事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为青少年提供“阳刚品质”与“爱国情怀”兼具的成长样本。
最后,立项初衷聚焦“以文育人”的核心使命。正如赵凯杰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将坦克女兵‘体能追赶、技能精进’的成长历程,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奋斗精神;将‘战场不分男女’的平等理念,转化为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理解;将强军实践与国防教育结合,助力少年儿童在阅读中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这正是出版人回应时代召唤、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曾有情是著名军旅作家,作品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国家级文学奖项。丰富的军旅生活,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也淬炼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了使命意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曾有情坦言,创作《坦克女兵》的灵感源于对坦克女兵的“深度看见”。2019年,我军首个99A坦克女兵车组成立,这一年也是他从影视编剧转向儿童文学创作的起点。曾有情长期关注军队建设、致力于挖掘新题材,深知这个女兵车组成立的意义:这不仅是兵种扩编,更是强军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新型的“她力量”,标志着军事现代化的新成就和未来战场的新型战略思想。他说:“军人和作家的使命感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促使我挖掘这一题材的稀缺价值和时代意义,这正是我创作《坦克女兵》的最初冲动。”
由于对坦克知识了解有限,讲述坦克女兵的故事并非易事。为此,曾有情大量搜集资料、恶补知识,并采访了众多女兵。直到看到央视采访女坦克手刘姝杉的新闻,她那句“站在坦克上,风吹沙打,我觉得自己最美”,深深触动了曾有情,也让他想起一件往事,创作灵感就此被点燃。
曾有情
曾有情在原总参谋部工作时,参观过一支坦克部队。他应邀登上坦克,站在车长战位上,坦克在野外训练场飞驰,像海上航行的大船,黄沙扑面,引擎轰鸣,颠簸剧烈,让他呕吐不止。这段“糟糕的体验”,在坦克女兵刘姝杉眼中,却是最美的时刻。这种反差让他领悟到女兵之美是超越容貌的一种特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奉献。他说:“我豁然开朗,找到了这部作品的思想精髓和人物塑造的着力点。”
在小说《坦克女兵》中,坦克车长杨爽的形象参照了刘姝杉的军旅经历,驾驶员古含芳和炮手周小萌则是多个坦克女兵形象的融合,并加入了其他兵种女兵的故事,她们是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体。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如搬电瓶、运炮弹、抬机枪、翻轮胎、拉履带、擦炮筒等,都来源于坦克女兵的真实训练和生活。小说中的男孩杨知晨虽是虚构,但符合艺术真实逻辑。通过他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坦克女兵的精彩世界,开启一系列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故事。杨知晨的军营之旅,是一段磨砺童心、启迪成长的全新体验。
军人肩负保卫国家安全、守护万家灯火的重任,其绝对忠诚、意志坚定、服从命令、不畏生死等特质,既体现在职业要求上,也反映在个人品质和行为方式中。这些特质虽是军人职业常态,但易使军旅文学显得“硬核说教”。曾有情表示:“对于成人军旅文学,这是其文学特征,但对于儿童群体来说,则需要一些‘技术’转化。”
以儿童视角展现军事主题的核心优势在于纯真与复杂甚至残酷的反差。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多停留在直观感受与简单逻辑层面,当这种纯真视角与军人特性在文字中交融,会形成极具冲击力的碰撞。这不仅是军旅文学的魅力,也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质。
曾有情的读者中有许多小军迷,他们对军人、部队和武器充满好奇。“坦克女兵”这一形象,既适合女孩阅读,激励她们自强自信;也吸引男孩,因其包含坦克等兴趣元素及女兵驾驭重型武器的性别差异。
他认为,作家不仅要自己懂,更要让读者懂。“我虽不懂坦克,但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作品专业性。虽然小读者接触军人机会少,但文学作品能成为他们了解坦克女兵的桥梁和窗口。我在创作中注重知识性、儿童性和趣味性结合,做到通俗易懂。简单说,就是把专业问题知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故事编织儿童化。”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一个真实而硬核的军事题材,转化为孩子们愿意读、读得懂且有兴趣的故事,并非易事。这不仅考验作者的叙事能力,也对编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赵凯杰表示,从军旅故事到童书童趣,必须找到微妙的平衡点。作为责任编辑,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是题材创新与受众定位的矛盾。国内儿童文学中军事题材稀缺,尤其是现代军事装备领域,“坦克女兵”更是无直接参考。如何将硬核军事元素转化为儿童能理解且感兴趣的内容,同时避免简化或失真,是核心难题。为此,编辑与作者共同构建了“军事知识降维”策略,通过比喻、生活化场景或游戏化情节降低理解门槛,同时保留专业细节的真实性。
二是性别叙事与军事严肃性的融合。女性参与传统男性主导领域的故事,易陷入“刻板印象打破”或“过度强调性别差异”的两极。如何在展现女兵坚韧的同时,避免将人物塑造为“男性化”或“弱化战斗力”的极端形象,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书中通过细节刻画女性特质与军事技能的结合,如用女兵擅长机械维护的优势推动剧情,或通过日常互动展现性别平等而非对立。
三是儿童成长主题与军事价值观的衔接。军事题材天然包含纪律、牺牲等严肃主题,而儿童文学需传递希望、勇气等正向价值观。如何将“服从命令”转化为“责任意识”,将“战场残酷”转化为“克服困难”的成长契机?书中通过设计渐进式成长弧线,例如主角从对坦克的浪漫幻想,到经历训练挫折后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终在帮助他人中领悟成长的深层意义,避免说教式表达。
四是跨领域知识整合的准确性。军事装备、部队生活等专业领域需高度准确,但儿童文学允许适度虚构。如何在“真实”与“想象”间划定合理边界,避免军事迷诟病或儿童读者困惑,是很现实的难题。因此,编辑秉持“核心真实+边缘虚构”原则,例如坦克型号、操作规程必须准确,但任务背景和情节发展可适度戏剧化。
《坦克女兵》不仅是一部军事题材作品,更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它通过九岁男孩杨知晨的视角,将硬核军事题材与青春成长主题深度融合,既展现了当代坦克女兵的血性担当,又刻画了少年的成长轨迹。
作为身兼编剧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创作者,曾有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注重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氛围,赋予自己的文字极强的画面感。他以坦克女兵与99A主战坦克的一组合影作为电脑桌面壁纸,每次打开电脑,都会久久凝视照片中女兵们粗糙黝黑的面庞、纯朴灿烂的笑容以及布满泥土的军装。他以老兵的眼光审视她们独特的军人气质,与坦克女兵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仿佛听到了照片中坦克的雄浑轰鸣,感受到了履带扬起的滚滚沙尘,甚至闻到了柴油燃烧的呛人气味。他还想象自己驾驶坦克奔向训练场,甚至冲向战场的壮阔场景,作为写作之前的情绪预热和作品中的战术预演。曾有情表示,如果有机会进行影视改编,他希望以视觉叙事的方式,将坦克女兵的精彩人生展现给观众。
《坦克女兵》出版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责任编辑赵凯杰介绍,活动包括读者见面会、阅读推广会等线上线下宣传,邀请作家进校园宣讲、举办公益讲座,以及邀请专家撰写书评。如在9月7日秋季开学之际,邀请作者曾有情举办以“当坦克撞见新学期——用军事文学点燃阳刚之气”为主题的线上公益讲座,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孩子们讲述成长故事,结合《坦克女兵》传递红色精神。出版社还将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如9月3日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和国庆节,对图书进行重点宣传。其中,9月3日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99B主战坦克、100坦克及100支援战车组成的地面突击方队,集中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突破性发展,这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正是“科技强军”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与《坦克女兵》中女兵们钻研坦克驾驶技术、突破生理极限的成长故事形成深刻呼应,书中的主人公像现实中的坦克女兵那样,在油污与汗水中掌握机械原理,在实战演练中精进战术协同,生动诠释了“武器装备进步依托精神传承”的道理。通过将阅兵装备发展作为图书国防教育的鲜活教材,出版社将进一步凸显书中红色精神与科技强军的双重主题。通过这些活动,出版社旨在传播国防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对国防军事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良好氛围。
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浙少社社长郑重致辞称,《坦克女兵》的出版是浙少社立足现实主义文学高度,对军事题材少儿文学阅读市场的重要开拓。这部作品以我国首个女兵坦克车组成立为背景,用真实的训练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填补了相关题材的空白,拓展了军事题材少儿文学的边界。浙少社将持续深耕军事题材少儿文学领域,将忠诚、无畏、协作等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成长力量,让强军精神以文学的方式走进孩子心里,以文学的铿锵笔力铸就青少年国防意识启蒙的生动课堂,助推青少年成长为有担当、有血性的新时代阳刚少年。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