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以出版为纽带,构建文化交流互鉴的“立交桥”——广西师大出版社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探索与实践

作者:黄轩庄   2025年08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7月4日上午,在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期间,由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组委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与百道网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在南宁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举行了“致敬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和出版机构”特别活动,并举办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所做的主题演讲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轩庄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会邀请我作一个交流,向各位同行学习,也特别感谢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对我们社的肯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地方大学出版社,国际化发展是我们的使命之一,我们的国际化探索之路,开始于十多年前完成国内一线城市发展布局后的战略升级。2014年和2016年,在完成了对两家海外公司的收购以后,我们通过整合海外资源、完善渠道网络和塑造品牌价值等举措,逐渐形成了“全球组稿—中英共版—国际发行”的全链条出版模式,为全面提升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盟国家与我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不仅是国家周边工作的重大部署,也是我们出版企业发挥文化桥梁作用、拓展自身国际化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广西师大出版社坚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东盟优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依托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发开放桥头堡”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在海外传播领域的体系化优势,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了以出版为核心、多种业态协同发展的立体化传播矩阵,为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互鉴贡献了力量。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在面向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得到的启发。

首先,我们深挖优质资源、集聚优势力量,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持续增强服务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事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依托传统出版资源优势,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显示,近几年我们出版社有600多种图书输出东盟,相对来说是输出比较多的一个出版社。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们联合新华出版社,与马来西亚亚洲智库公司共同签署了《近镜头:温暖的瞬间》(马来文)版权输出协议,实现了我们在主题类图书版权输出上的新进展。在今年的3月份,《近镜头:温暖的瞬间》已签订泰文版输出协议,后续我们还将推动其余6种东盟国家官方语言版本的版权输出。此外,我们精选《论语》《弟子规》等几十种中华经典,以全译、节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推出了“东方智慧丛书”(至今已出版100多种),实现中华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传播,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传播的典型案例;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亚洲经典互译”工程,成为中泰、中柬、中越经典互译的重要协办单位。

二是发挥教育出版优势,开发面向东盟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我们坚持“出版+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先进科技应用于出版实践,推出了面向东盟国家少年儿童学习中文的、依托互联网的“中国原创绘本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并在部分东盟国家落地。这个项目融合了AR技术,用更新颖、更深入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受到广泛欢迎,促进了海外中文教育的推广。

三是积极开发面向东盟的海外文化传播新窗口,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去”。我们发挥旗下的高校阅读空间品牌“独秀书房”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海外布局,主动与广西师范大学在东盟的三家孔子学院合作,分别于2022年4月和2024年6月在越南河内大学以及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建成开放了2家境外书店,第3家在印尼的书店正在建设中,搭建了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四是发起和参与设立致力于推动中国—东盟出版传播发展的新平台。在今年6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们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新华出版社和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出版传播创新发展中心”,致力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东盟出版传播的创新发展;在去年9月,我们还联合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大学出版联盟,旨在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人文、学术等领域的代表性大学、大学出版社和相关研究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出版文化双向交流。我相信,这两个平台将会为中国—东盟出版传播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其次,我们“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持续巩固和扩大在东盟国家的“朋友圈”,积极构建立体化的文化传播与服务体系。

一是持续深化同传统伙伴的合作。我们与马来西亚亚洲智库公司合作成立马来西亚分社,与当地儿童图书协会、城市书苑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江如练》《上岭恋人》等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进入马来西亚公立图书馆,同时也引进了马来西亚优质的少儿图书版权,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同时,我们还与泰国红山出版公司在主题出版领域开展合作,推动《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泰文版实现版权输出;同印尼本唐出版社在少儿出版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中国原创绘本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在印尼落地。

二是以出版为核心,积极拓展多维度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依托自有的“独秀书房”品牌,通过合作建设海外书店,以阅读为纽带、以图书为桥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内大学的书店建立3年来,已经举办了73场文化交流活动;在泰国的书店也举办了30多场交流活动。此外,我们还通过合作设立广西海丝文化交流基金会(即原来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发展基金会),开启了服务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新窗口。把文化服务的网络从出版延伸到了社会公益领域,进一步拓展了面向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服务面。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深化了同东盟国家文化、教育和学术等各类机构的合作,构建了良好的伙伴关系,织密了同东盟国家人民的文化交流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广西师大出版社在东盟地区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为更好服务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三,在不断深化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实现了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达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多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坚持“全球布局,东盟优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持续推进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能力和影响力,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广西师大出版社连续13年进入全国前20名,2025年位居全国第四、大学社第一;我们的海外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从十年前的不足千万美元,增长为2024年的近2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国际传播品牌“艺术之桥”在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小有名气,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在推进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做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上就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在服务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进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请各位批评指正。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同出版界的同行们、同东盟国家的伙伴们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贡献更多出版的力量。谢谢大家!

作者:黄轩庄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