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从不缺少故事,但这一次,它等来了一位最冷静的旁观者。2017年至2023年,这座城市经历了政治分化、疫情冲击、种族矛盾的轮番冲击,世界之都正以最原始的方式暴露出全球化时代的集体阵痛。而一位中国学者悄然穿行其间,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场“破坏实验”中的每一道裂缝和每一次挣扎。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的《破坏实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作为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纽约当下民族志,此书的创作源于作者六年的沉浸式田野调查。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曾提出“破坏实验”理论,即通过打破常规来观察社会的真实运行规则。李明洁发现,纽约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实验室:从东哈莱姆的涂鸦到华尔街的空荡广场、从疫情中的葬礼到街头政治的狂热。作者李明洁用社会学者的锐利和作家的敏感,将纽约这座“巨型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社会变化,都转为了观察当代文明的鲜活碎片。“纽约的伟大恰恰藏在它的‘老破旧’里”,李明洁写道,房东的葬礼、中学生对网课的抱怨、自然历史博物馆前总统雕像的消失等等,不同阶层的创伤故事一一被作者收纳,这座城市的光鲜与溃烂拼凑出的碎片,正是一场持续六年的“破坏实验”——当日常秩序被打破,每个人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而纽约的挣扎与愈合,恰是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困境的缩影。
《破坏实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明洁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本书最独特的魅力在于作者始终基于对当下现实的真切关照,用“中国视角”来解读世界的巨变。作者长期扎根纽约,作为游走于上海与纽约之间的“文化候鸟”,她的观察兼具局外人的清醒和参与者的温度,且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批判,而是追问:“当《纽约时报》痛骂特朗普时,读者究竟在消费什么?精英读者们为何对地下室的霉味视而不见?为什么东哈莱姆这样的“老破社区”恰恰是纽约的灵魂?”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政治正确和底层生存的割裂中,暴露出个体生存在时代夹缝中的无力。
作者李明洁深耕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近年长居纽约,执教于纽约大学等高校,既深谙西方社会的特质,又带有对东方文化的观照。这种双重身份让她笔下的纽约既有学术穿透力,又不失人情温度,就像她在书中写的:“没有哪座城市像纽约这样,带着全世界的伤。”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冰冷的理论堆砌。12篇长文,18次跨洋飞行,50余张现场照片,数十万字的田野笔记,最终凝炼成这本充满文学张力的非虚构作品。同时,作者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让学术观察拥有了小说的质感,又赋予了文学描写以理论的深度。例如,被移除的总统雕像留下“四个螺栓的锈痕,像历史突然拔掉的智齿”;网课少年眼中“显示器蓝光里漂浮着的,是一整个世代的茫然”。书中还描写了许多真实的细节,让读者既能触摸到纽约的脉搏,也能照见自己所处的时代。正如学者刘擎在序言中所说:“她不仅感同身受着纽约民众的切肤之痛,并且试图探究伤痛的来龙去脉与深层原因。”
当“破坏”成为观察世界的窗口,我们终将发现纽约的伤口里藏着我们共同的隐痛。此书让我们在读懂纽约的同时,也读懂了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毕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版图里,没有一座城市是孤岛。
《破坏实验》现已正式上市,采用锁线裸脊装帧。翻开它,你会看见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纽约,也会看见我们共同的困惑和希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