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橡胶帝国》| 万有引力新书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工业巨头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橡胶帝国。在美国政府默许乃至推动下,费尔斯通与利比里亚政府达成交易,以“发展与进步”之名大规模掠夺土地,建造种植园。

种植园中心夜夜笙歌,橡胶带来的暴利让白人管理者和少数利比里亚精英过着优渥舒适的生活。而在远方的橡胶树林里,利比里亚原住民劳工在种族歧视、劳动剥削与暴力压迫下挣扎求生。

随着利比里亚财政与劳工体系被逐步掌控,美国资本实质上重塑了这片土地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秩序,为日后利比里亚的社会分裂与内战爆发埋下隐患。而在这一切背后,费尔斯通始终自诩为“拯救利比里亚”的慈善家。

《橡胶帝国:美国资本在利比里亚的土地与权力之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格雷格·米特曼
译者:田泽浩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一个非洲橡胶种植园的历史回声

夜雨洗去了暑气与烟尘,晨间的微风给新的一天带来了一丝清爽的凉意。法明顿酒店的后院一片寂静,这座造价2000万美元的五星级豪华酒店于2017年在利比里亚的罗伯茨国际机场(也被称为“罗伯茨菲尔德国际机场”)对面正式营业。这座酒店的客人主要是国际商务人士和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能够负担得起每晚200美元的住宿费,而这个国家的半数人口每日的生活费不到2美元。由于我们的摄制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在附近的利比里亚生物医药研究院工作,因此住在这间酒店颇为便利。

哈贝尔镇也在酒店附近,这里曾是费尔斯通种植园公司总部所在地,该公司现在已经更名为费尔斯通利比里亚公司。今天的哈贝尔已经看不到往日的繁荣景象,当时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随之而来的收益装满了美国橡胶大亨、钢铁巨头和利比里亚特权阶层的腰包。

俯瞰杜河种植园成熟的橡胶林和费尔斯通公司管理人员住宅。

酒店的后院正对着法明顿河,酒店因此得名。下游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千米)处,法明顿河的淡水同大西洋咸涩的海水汇合,在河口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景观,红树林与堰洲岛共同构成了多种生物的栖息地。河对岸是赞加镇,孩子们在那里玩耍。我看见镇子边缘长着棕榈树和香蕉树,泥砖房之间有小菜园,菜园里种的也许是胡椒、木薯和其他利比里亚人的主食。在利比里亚,这些作物提供了食物、收入和土地所有权的依据——在这个国家,土地就是生命。近处还有一艘巨大的用原木做成的独木舟,它正将人们从河的一边运送到另一边。

这里在20世纪40年代一度热闹非凡,挤满了美国军人、费尔斯通公司工程师和利比里亚劳工。他们要尽快建好一座机场,将它交付泛美航空公司,后者将根据军事合同运营机场。这座机场最初被称为罗伯茨机场,旁边还计划修建一座军事基地,为赶赴地中海与东南亚前线的美国空军运输机提供服务。不过保卫利比里亚同样十分重要。当时整个世界陷入战火,数千名非裔美国士兵,以及少数白人军官与士兵,奉命前来保障美国的天然橡胶供应不受影响。这个属于美国的帝国时代已经告终,但它的遗产仍然存在。今日,在原来的罗伯茨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旁,矗立着一座由玻璃、混凝土与钢材建造的新航站楼。它的造价为5000万美元,这笔资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这座大楼不久前才投入运营,它的双悬臂式屋顶酷似大型喷气机的双翼,这象征着非洲进入了地缘政治与资源开采的新时代。

不到1英里外便是费尔斯通利比里亚公司的正门。该公司如今由总部设在东京的普利司通公司运营,后者在1988年收购了美国的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在收购成交的大约10年前,最后一位费尔斯通家族成员放弃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1926年,利比里亚政府授予老哈维·费尔斯通100万英亩(1英亩约合0.004平方千米)土地的特许经营权,后者在此基础上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片橡胶种植园。这家总部位于俄亥俄州阿克伦市的轮胎制造商最初要求的土地,也就是后来修建罗伯茨菲尔德国际机场的地区,曾是巴萨人的传统领地。他们是长期居住在这片地区上的诸多族群之一,远早于从19世纪早期起,先后从美国和加勒比地区到此定居的移民。

从法明顿酒店向上游看去,我望见一座银色的水塔,它标志着建于1940年的费尔斯通乳胶工厂的位置。如今,在大约2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约合2.6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采集工人像祖辈一样,每天早早赶来,从数百万棵橡胶树上采集乳白色的液体。数千加仑(1加仑约合3.8升)的液体乳胶每日被用卡车从种植园的各个分区运往工厂。我一时大意,弯下腰嗅闻厂内快速流动的乳胶,几近昏厥。我这才知晓,处理厂中氨水的气味竟能如此刺鼻。数十年间,费尔斯通种植园公司将法明顿河当作方便的排水渠,向河中倾倒工业化生产“天然”橡胶过程中产生的氨水等废料。周围的居民在河中洗澡、洗衣、捕鱼,而恶臭的气味、被污染的井水、皮肤疾病和鱼类骤减等问题一直令他们怨声载道。但直到2008年,当地才建设了一座废水处理厂,这距乳胶厂最初投产已经过了近70年。在远处的山顶,距离公司总部旧址大门不远的地方,有一栋二层红色砖楼的废墟,它与此地常见的泥砖与煤渣砖的房屋截然不同。我认出这是费尔斯通公司为其管理人员(全部是美国白人)建造的舒适的住宅。棕榈树笼罩着这栋建筑,四周一片荒凉,只有一些新近种的橡胶树苗。类似这样的废弃建筑在费尔斯通种植园内随处可见,让人联想到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风光,那里的种植园主就从这样的楼上俯瞰他们的财产,包括土地、作物和奴隶。而这里的“种植园主”是费尔斯通公司的分区主管,他们在山顶的房屋有意区别于分区的营地,后者通常建于低地和沼泽中,供非洲劳工居住。山顶的房屋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雌性疟蚊的叮咬,因其不喜于高处活动。这种蚊子是恶性疟原虫传播的重要媒介,对费尔斯通公司工人的健康与效率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费尔斯通公司工人的住宅,大约摄于 1937 年。

从法明顿酒店出发,朝着与费尔斯通种植园相反的方向走上几英里,就能看到另一个体现美利坚橡胶帝国深远影响的例子。利比里亚生物医药研究院同样采用了费尔斯通公司的建筑风格。正门入口的走廊上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专门用来纪念老哈维。这座建筑建成于1952年,资金来自小哈维·费尔斯通提供的25万美元捐款,他希望建设一所热带医学研究院,以纪念其父“与利比里亚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他们的健康幸福”所做的长期努力。

在研究院外的一个地方,生锈的空笼子和几个涂漆的黑猩猩水泥雕像,让人联想起一段以人和动物为对象进行临床试验的时期。在这里,西方的医生与生物医学研究者共同寻找治疗疟疾、血吸虫病等热带疾病的良方,这些疾病阻碍着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努力。从费尔斯通投资利比里亚之初,美国的科学与医学就被用来改善利比里亚工人的生活,这有助于美利坚橡胶帝国在一个非洲主权共和国赢得支持。这个以种植园为中心的帝国的碎片和残骸无处不在。为满足即将进入汽车时代的美国对橡胶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套工业生态关系在利比里亚建立起来,它重塑了这个国家的生命与土地的关系。这些残余让我们有机会一瞥对旧世界的改造与新世界的诞生。

利比里亚政府征召的男性劳工正徒手修筑一条道路。

洛林·惠特曼摄于 1926年(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收藏)

我在2012年首次造访利比里亚,想要重走1926年一支哈佛大学考察队探索利比里亚的路线。在从布鲁塞尔飞往蒙罗维亚的航班上,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一些是为躲避内战而远赴海外的利比里亚人,他们想探望和帮助亲人。另一些人来自西方的非政府组织或政府机构,他们想用他们的时间和专业知识来重建这个国家。机上还有美国传教士,其中不少是大学生年纪的白人女性,这些传教士或许是出于利比里亚需要拯救的信念而踏上这段旅程。

像许多来到这个西非国家的美国人(包括那支哈佛大学考察队的成员)一样,当我到达这里时,我误读了此地的景观。从机场到蒙罗维亚的路上,我不明白为何沿途有大量盖了一半的煤渣砖房,我以为它们是在战争中遭到遗弃的建筑。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关于战争与贫穷的画面和故事,我想当然地认定这些都是废墟。后来,我逐渐了解了土地在利比里亚的价值与意义,并意识到这些建筑并非废墟,而是复兴的标志。在这个国家,土地一直是维持生计和争取自主权的重要资源。这些房子代表着人们占据和保有一片土地的渴望。2018年,大约50%的土地被长期租借给外国投资者。2003年,当长达14年,几乎持续不断的内战最终结束后,利比里亚政府需要资本以激活国家经济,重建毁坏的基础设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慷慨地提供农业、采矿、伐木等领域的特许经营权。

如今,大农场农业的浪潮席卷全球,土地成为重要资源。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欧美企业竞相争夺拉丁美洲、太平洋岛屿、东南亚和非洲的土地,在那里种植热带水果、橡胶树和油棕树,以满足消费者对菠萝、香蕉、汽车轮胎等产品的需求。据估计,仅在过去10年,全球就有750万英亩土地被出售或租赁给外国投资者,用于油棕、橡胶和农产品的大规模特许经营。建立种植园世界的第一步永远是夺取土地。将近100年前,费尔斯通在利比里亚获得了一大片土地的特许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橡胶种植园,从而帮助美国打破了英国与荷兰对当时世界利润最高的一种商品的垄断。

本书将通过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的活动来讲述美国的历史。在这个故事中,一家庞大的美国企业在利润和民族主义使命的驱使下,以慈善的名义,通过协议、操纵和暴力等手段进入当时非洲大陆上仅有的两个黑人主权国家中的一个。美国之外的视角能够使人更清楚地看到由科学和医学支持的白人特权与权力结构,它们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与美国的全球扩张。然而,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白人至上与种族资本主义(它们支撑着一个美国商业家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也是一段关于斗争、共谋与反抗的历史。这个黑人共和国顽强斗争,其领导人以各种手段来保住他们的土地,防止国家沦为美国的保护领。而离散在世界各地的非洲同胞,包括非裔政治家、作家、科学家、外交官与企业家也参与其中,支持或反对费尔斯通在利比里亚开展的实验。

土地掠夺、种族剥削与强迫劳动塑造了大西洋世界的历史,这个种植园是否能够摆脱这些罪行而存在?在一个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猖獗的世界,美国资本是否值得信任?它能否尊重一个黑人主权国家及其人民?费尔斯通究竟会成为利比里亚的天使还是魔鬼?这些疑问的核心是老哈维的承诺,他声称要在利比里亚建立一座现代的工业种植园,该种植园将为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带来巨大利益。这些疑问至今仍然存在。

利比里亚的许多长者、酋长、同事、朋友与亲人同我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帮助我解答困惑,在村庄里热情地接待我,并纠正了我的诸多错误。我对他们感激不尽。他们挑战了我的想法与信念,让我看到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方式,并改变了我工作与努力的方向。没有他们,本书不可能完成。由于无法查阅费尔斯通公司的档案(2005年一桩指控费尔斯通种植园侵犯劳工权利的诉讼案后,该公司的档案被移出了公立的阿克伦大学),我只好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零星的材料,试图拼凑出一个可以而且应当从多个角度讲述的故事。作为一名科学史、医学史与环境史学家,我提供了一个视角,并希望对过去的了解能够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未来。

本文摘自《橡胶帝国:美国资本在利比里亚的土地与权力之争》

图书作者简介

[美]格雷格·米特曼(Gregg Mitman)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杰出教授,美国著名环境史、科学史、医疗史学者,曾获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学者奖、安德鲁·卡内基学者奖、医学史学会韦尔奇奖章,著作等身。

图书译者简介

田泽浩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方向博士候选人,有译文发表于《海洋史研究》。

媒体推荐

★彭博社评“2022年度秋季最佳图书”。

《橡胶帝国》记录了费尔斯通与利比里亚政府之间长达95年的脆弱协定,这段历史在内战与权力博弈中艰难维系,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造成了种族主义与资源枯竭下的深重创伤。

——《书单》

关于美国轮胎制造商费尔斯通在20世纪如何剥削利比里亚工人的惊心动魄又细节丰富的记述……米特曼调动了大量材料,呈现生态不公、种族资本主义与医学种族主义交织的现实。这是一部揭示白人资本利益与黑人自决愿望之间张力的震撼性告白。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由于无法进入费尔斯通档案,格雷格·米特曼必须另辟蹊径,厘清哈维·费尔斯通如何将一个小型利比里亚橡胶园发展成打破英国乳胶垄断的庞然大物。但正是这种限制,使得《橡胶帝国》成为更好的作品。米特曼借助利比里亚人、美国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与异议学者留下的文献,补全了这段历史。最终呈现的是一颗社会史的珍宝,连结两个在百年间彼此纠缠不清的国家。

——保罗·法默,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讲席教授、《埃博拉纪实》作者

格雷格·米特曼献上了一部精彩而深具感染力的作品。《橡胶帝国》勾连商品殖民的悠久历史、利比里亚内战的帝国根源,以及美国医学体制与种族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一部将交叉思维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佳作。

——罗布·尼克松,普林斯顿大学环境与人文学讲席教授、《缓慢的暴力》作者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