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以来,便以其丰富的文物宝藏、精湛的工艺技艺以及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持续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与探索的目光。然而,受限于当时的学术视野与研究手段,过去对马王堆汉墓的认知犹如雾里看花,传统的研究叙事大多聚焦于马王堆所体现的西汉时期物质文化多样性,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核心底蕴。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在空间、时间以及生命认知领域取得突破性革新,一个审视马王堆汉墓的全新维度徐徐展开。
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一书,正是站在这一前沿认知高地,以内容、学术以及设计等多维度的创新,试图突破既有框架,提出开创性诠释,揭示马王堆汉墓在当代语境下的持续意义。
《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三座墓葬,一号墓主人为利苍之妻辛追,二号墓是利苍本人,三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推测可能是利苍之子、第二代軑侯利豨。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其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完整,为研究汉代的丧葬制度和礼仪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了包括漆器、木器、丝绸、竹简、乐器、印章等3000多件精美随葬品,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生动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尤为震惊世界的是,一号墓中出土的辛追女尸保存完好程度极高,为研究古代殡葬习俗、防腐技术以及古代人体生理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样本。
从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来看,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财富分配状况。而墓葬中的帛书、帛画等则承载着当时的思想文化与精神信仰,例如,T形帛画上绘有各种神话图像和天文星象,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和对生死的思考,这些丰富的文物内涵使得马王堆汉墓成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宝库,但同时也为学术研究留下了诸多待解之谜,等待着后世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去深入探究。
在《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一书的序言中,该书主编、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汪悦进写到,“马王堆文物宝藏丰富,完整保存了西汉物质文化的丰富多面性,给我们展现了汉代人的起居空间;各种简帛文书,实为难得的文献宝库。但马王堆的意义远超过这些。马王堆文物井然有序的序列和内在构图揭示的是一种对宇宙与生存方式的认知图式,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保持了古代文明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竟然与21世纪正在形成的新型认知范式非常接近。”
《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是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艺境新知”丛书的开篇之作,基于其与湖南博物院的深度学术合作,由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编写,汪悦进教授、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以及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副主任吕晨晨主编,湖南博物院提供精彩图像。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作为数字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创意机构,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与沉浸式叙事。团队以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跨学科”研究方法,将前沿学术成果转化为兼顾学术深度与观众体验的创新数字文化体验,成为推动中国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先锋阵地。
湖南博物院作为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的“第一现场”,藏有彩绘漆棺、T形帛画、素纱禅衣等镇馆之宝,为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提供文物高清素材,使本书得以通过最新数字技术,以结构图、渲染爆炸图、线描爆炸图、榫卯图、轴测图、顶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展开图、格局图、比较图等突破传统摄影局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动态感呈现文物的结构与细节,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欣赏到珍贵文物,也为文物保护、研究以及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拓展了人们对文物的认知与理解方式,赋予千年前的文物以“超维生命”。
全书还以图文互构、虚实相生的形式揭示古代艺术的设计思维与文化内核。如在对马王堆帛画的介绍中,书中不仅展示了高清的帛画图像,还配以详细的图文解读,对帛画中的各个元素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其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配之以虚拟复原技术,对马王堆墓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随葬品分布等信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直观感受墓葬空间的宏大气势与精巧布局。这种呈现形式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领略马王堆汉墓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为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马王堆汉墓是对死者生前世界的复制还是对古代宇宙和生命的新空间组合?汪悦进教授表示,这本书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一书通过对马王堆墓室空间性质的剖析给出的答案是,马王堆汉墓并没有机械复制一个死者的生前世界,而是创造性地营造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时空。
汪悦进教授在视频介绍中强调,我们不能仅仅将马王堆视为对死者生前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它背后蕴含着的是古人在时间轴线上对人生、宇宙与生存的深刻思考与重新架构,是基于时间脉络构建的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新空间。这样的认知转变,使马王堆不再只是尘封的遗迹,而是成为一个承载古人对生命历程、宇宙秩序思索的动态空间模型,为研究马王堆汉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一古老的墓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本书共分“时空”“阴阳”“生命”三大板块,以空间组合与时空叙事为线索,构建了一个“以时序为编码底线,以状态描述为基准”的时空图景,体现出古人对生命、时间与宇宙的动态认知方式。
比如在时空部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被称作“奁”的器皿,便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与天地、阴阳、息食、气味等宇宙和生命的二元结构紧密相关。奁在人死后“魂升天魄归地”的仪式里有重要作用。奁是墓葬空间里“天人合一、天人同构”这一恢宏隽永的生命主题的物质体现。马王堆汉墓中的非衣帛画与套棺描绘着人之生命出于混沌、终于混沌、阴阳消长、四季循环的轨迹,则体现着早期中华文明中对于死亡与时空关系的理解的视觉化。
此外,在棺椁研究方面,书中不仅关注其外观造型和装饰图案,更深入探讨其在古代宇宙观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丧葬仪式中的功能与地位,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漆器制作工艺的分析,揭示了汉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漆器在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与技术水平。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各类文物的多维度解读,书中涉及了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弓弩、纺织品、食物等,全方位地展现了马王堆汉墓的丰富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且富有深度的马王堆文化世界。
《生命时空:马王堆汉墓新论》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多学科融合的创新研究范式。全书收录马王堆汉墓棺椁、漆器、帛画、乐器、弓弩等14大类超500幅图片,每部分文物图片后都对应相关研究专论,汇集哈佛大学学者和国内著名学者最新研究成果17篇。
汪悦进教授表示,书中众多论文源自其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研究生研讨班。研讨班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他们带着独特的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聚焦于马王堆这一共同课题。这种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创新范式,拓宽了马王堆汉墓研究的视野,为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方法与途径。例如,程少轩教授的《马王堆帛书〈刑德〉〈阴阳五行〉诸篇图像复原》,综合运用了文献学、历史学、哲学、图像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帛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古代思想文化内涵。吕晨晨的《造化流形:马王堆〈镕炉图〉与早期中国的生命炼铸理论》,从美术史、宗教史、科技史等多角度对《镕炉图》进行解读,提出了全新的学术观点,为理解早期中国的宇宙观与生命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子亮对于马王堆出土乐器的研究《时间的声音:关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十二律管”》,运用了音乐考古学的前沿方法和技术,对“十二律管”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古代音乐文化和礼仪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吴晓璐对于马王堆出土机弩的新阐释《生机:重释中国早期墓葬里的弩》,则从兵器技术、军事史和文化象征等多方面对机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汪悦进教授在图书序言中指出,“过去我们常常被马王堆文物布局的悖论所困扰。比如四方边厢似乎设置了日常家居环境,四重套棺却又由充满神怪的冥冥黑地指向昆仑仙境,内棺帛画更是由水底双龙升腾引入日月天极。这种布局,似乎南辕北辙,既入地又升天,何去何从,究竟是个怎样的空间定位?问题就出在我们的认知习惯囿于静态空间的思维套路,很难脱离这个框架去理解以状态描述为经纬的时空图景。”
到了21世纪,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随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深化,经典力学理论所塑造的世界观体现出其局限性。物质存在并不再是静态空间中的实体,而是变化系列中的一种状态,一种能量场的状态,不断变化,并没有固定空间定位。所谓存在,并非一定是经典力学所描绘的静态空间中铁板钉钉的物体,更没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从这种新认识的视角去看马王堆,会发现它非常超前,与当代的认知模式相契合,
例如,古代人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独特的宇宙模型和时间观念,这与当代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相互呼应。马王堆帛画中所描绘的生死转化、灵魂升天等观念,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深刻思考,与当代生命科学、哲学等领域对生命问题的关注相契合。这种超前性的认知,表明马王堆汉墓所承载的文化与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
全书便是基于这种认识来编排展开,其中心要点是明确马王堆文物世界以四季循环时序为主导的代码,衍生出类似《招魂》《远游》之类的楚辞汉赋类的想象场景。各种媒介物品(帛画、俑人、器皿、织品等等)经组合,在精神世界冥冥之中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仪式物剧。
这种以“经营位置”、时空调度、编码程序等视角来界定马王堆文物世界的场域组合营构的艺术思维,便更能看出其背后艺术设计理念的高超之处。正如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所言,这本书“针对马王堆的总体设计和重点文物提出了全新的解读”,无疑将为全球马王堆研究打开崭新的局面。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