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图版,再现居巢、居廉两位绘画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辉煌成就

作者:文华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讲述了清代岭南画派的居巢和居廉这两位绘画大师的艺术生涯,既反映了主流画史的发展,也反映了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大量第一手文献和实物图版,回顾了居巢、居廉绘画的传播史、研究史,介绍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艺术交游、艺术传承,也阐述了他们的绘画理论,分析了他们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再现了十九世纪末岭南画坛的艺术风貌,同时,借助大量的传世作品,解析两位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绘画题材和艺术风格。可以说,这是一部精湛的学术论著,在这本书中,全面研究了居巢、居廉的绘画艺术及其影响,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一段辉煌的艺术史。

《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朱万章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这本书的作者朱万章,是著名的艺术史家,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理论研究所所长,从事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与展览策划。曾经在广东省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二十余年,专注于岭南画派史料的研究,出版有《居巢居廉研究》和《对花写照:居巢居廉画艺》等著作。

《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是一部全面翔实的学术论著。在这本书中,讲述了清代岭南画坛杰出艺术家居巢、居廉的创作生涯和艺术风格。这本书以2007年出版的《居巢居廉研究》和2016年出版的《对花写照:居巢居廉画艺》两本书为基础,精心编撰而成,在文字和图版方面都作了大幅增订。在《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中,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的实物图版,生动地再现了这两位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辉煌成就。

居巢和居廉都是清代岭南画派的绘画大师,居巢出生于1811年,广东番禺人,他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他的艺术作品独具匠心,深受后世的赞誉。居廉出生于1828,是居巢的从弟,他继承了居巢的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成为“岭南画派”的奠基人,高剑父、陈树人就是他的弟子。

在岭南画史上,人们习惯上把把居巢、居廉两位绘画大师放在一起,进行研究,这两位大师继承了恽南田没骨花卉的画法,并创造性地把传统画法发扬光大。

《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具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 ,内容全面翔实。

在这本书中,不仅介绍了居巢居廉两位画家的生平、家世、文学造诣、画论、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还讲述了他们在岭南画坛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他们的成就和影响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两位绘画大师的艺术风貌。

第二 ,详细介绍了居巢居廉的字号、署款、斋轩及用印。

书画作品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呈现,更是艺术家情趣与价值取向的体现。在书画鉴定中,画家的字号、斋轩、署款和用印往往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居巢与居廉的书画作品中的各种的字号、署款、斋轩及用印,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世界的独特风貌。

第三 ,大量的第一手文献和实物图版。

在这本书中,收录了居巢居廉的大量的第一手文献和传世作品的图片和实物图版,呈现了两位画家在岭南画坛上盛极一时的这段艺术史,也是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珍贵的参考资料。

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入解居巢居廉的绘画艺术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 在这本书中,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呈现了岭南画派的艺术风尚及其传承发展。

《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包括十一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居巢居廉的传播史,以及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居巢居廉的研究史。第二章讲述了居巢居廉的艺术历程,包括他们的家世谱系,出生年月,流寓广西的经历,还讲述了居巢在可园与十香簃时期的艺术生活,以及居廉在道生园与十香园期间的创作生涯。

第三章介绍了居巢居廉的交游圈,第四章讲述了居廉的传人,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居巢居廉的字号,署款、斋轩及用印,第八章介绍了居巢的绘画艺术。

在《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中,介绍了居巢居廉的书画作品中的字号、署款、斋轩及用印。居巢的字号和署款,体现了他的多样的艺术追求。居巢的字号虽不多,但是,每一个都别具深意。他的字主要有“巢父”“梅生”等,其中“梅生” 最为常见。 他的斋轩更是充满诗意,如“昔耶室” 位于东莞可园,见证了他客居东莞的岁月;“今夕庵”在番禺隔山乡,从咸丰三年(1853年)一直沿用至他去世;“十香簃”则是他晚年在广州的居所,虽时间短暂,却也别有一番韵味。此外,居巢的署款形式也有多种,比如,“居巢”“梅生”“梅巢生”等,而他的印章更是多达二十一种, 每一种都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追求。

与居巢相比,居廉的字号和斋轩则显得简约许多。他的斋轩主要为“啸月琴馆”,而“吉祥花馆”和“紫梨花馆” 则是他给徒弟授课的地方。 他的字为“古泉”,号“隔山樵子” 等,这些署款形式多达十二种,其中与出生地“隔山乡” 有关的署款最为常见。居廉的印章数量众多,达六十余种,其中名印有三十一种,闲章十八种。这些印章不仅反映了居廉的艺术风格,也见证了他与书画圈友人的艺术交流。

居巢居廉书画作品中的这些字号、斋轩、署款和用印,有助于读者深入地了解两位艺术家的生平与创作,探索居巢居廉的艺术世界,感受岭南画派的独特风采。

在《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中,讲述了居廉晚年在广州十香园给学徒讲授美术课的故事。书中讲到,从1865年起,居廉便在十香园设馆授徒,一时桃李甚众,开近代广东美术教学的先河,在随后的四十年间,居廉很少远足,他的日常生活多为一边教学,一边创作,有时也与两三文友画俦相与论道、雅聚。近人郑春霆这样描述居廉的日常生活,他写道:

“古泉作画甚勤,晨曦而起,习画数小时,午食后,稍事休息,又作画授徒数小时,精神充沛,善于诲人,晚年体力依然健在。”

到了晚年,他的画名气越来越大,请他画画的人也络绎不绝,每个月的月初,他都会到珠江以北去一趟,拜访好友,顺道去各个接收邮件的地方,去取邮件。请他创作绘画作品的人,通常都会把要画的题材和要求等相关信件,放在十香园接收邮件的地方。居廉和陪同的学徒,会取走这些邮件,通常情况下,当月就可以创作出这些绘画,交给客户。

居廉好客,据记载,每逢到了春秋吉旦,十香园常常坐满了客人,附近的河畔,官船画舫,排塞而来,自南粤显者,至文士艺人、贩夫走卒、僧尼道士,都聚集在十香园的大庭。

居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十香园渡过的,在这里,他创作出大量的艺术作品,培养出伍德彝、高剑父、陈树人、张纯初等著名画师,确立了他在广东画坛上的特殊地位。

在《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中,还描述了作者参观居廉故居十香园时的情景。书中讲到,那时候的十香园还没有破败,为他们了解里面的真实景象,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那时候,一部分文人和居廉的弟子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在上世纪40年代初,随着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解体,岭南画派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积极宣传传统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同时,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居氏弟子们,开始系统地介绍居巢居廉的绘画艺术。这种带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的学术活动,集中体现在1941年的广东文物展览会和《广东文物》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上。

被后人广为称颂的八卷本《广东文物》,除收录为数不少的居巢、居廉作品外,还推出李健儿和高剑父的两篇关于居廉的文章,分别是李健儿的《广东两画人:黎简和居廉》和高剑父的《居古泉先生的画法》。

李健儿把居廉与黎简相提并论,显示其对居廉的推崇之意。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关于居廉的传记,文章中记述了居廉的父亲、居廉在不同时期的弟子,讲述了画学的传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居古泉先生的画法》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居廉的昆虫画法、花卉画法,以及枝叶、石头、花鸟、山水、人物等的画法。高剑父是居廉的弟子。后人认为,这篇文章对居廉的画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后人论及居氏画学的渊源和风格,多以这篇文章为基准。

1948年,在居廉诞辰120周年之际,以高健父、周绍光、张纯初为代表的弟子,在《中央日报》刊载专辑进行纪念。在这本专辑中刊载的文章有《居拜古泉家传》,简又文的《居氏一门的画学》,周绍光的《记师说》《啸月琴馆记》,张纯初的《啸月琴馆同门录弁言》,图版方面,刊载了高剑父创作的居古泉先生像,居廉常用印鉴,以及居廉晚年所作的花卉斗方等。

在《芳心自同:居巢居廉画记》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居廉的交往。书中讲到,居廉足不出两广,他的交游也和居巢一样,只限于岭南一代,除了在广西和张敬修、张嘉漠、彭冠臣、葛本植等交往过从外,其社交活动多集中在番禺一带,他和当地及流寓当地的诗人、画家、商人等多有往来,也经常参加一些文人雅集,成为晚清时期珠江南岸地区的艺术活动家。

这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反映了居巢居廉的艺术生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绘画理论等,再现了十九世纪末岭南画坛的艺术风貌,书中,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文献和实物图版,是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珍贵的参考资料。


作者:文华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