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做品牌就是做“时间的生意”——“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后记

作者:李子木   2024年12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出版的内外环境快速变化之下,各出版机构更加重视品牌建设,越来越多的优秀品牌涌现出来,如何对品牌进行设计、规划、培育与运作,也越来越成为出版机构打造未来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百道网日前发布的《2023/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报告》显示,21世纪的前十年,民营品牌开始进入市场,比如九久读书人这个品牌今年已成立20周年,蒲公英童书馆今年已是第18年;2011年以后,国有出版品牌跑步入场,出版品牌市场自2016年后在数量上呈爆发式增长。仅2021年一年间,就有20个国有出版社子品牌诞生,达到了子品牌创建数量的高峰。

参照其它行业的品牌成长情况,一个新品牌从零开始到运作成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领先品牌,大概要经过12年的时间。出版品牌从酝酿期、成长期、调整期逐渐走向成熟,也同样需要假以时日。在这个过程中,一家出版机构在价值定位、产品策划、资源扶持、运营创新、品牌开发等方面的做法和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够走得多远、走得多好。

2024年11月,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百道网携手在广西南宁联合举办首届“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关注品牌繁荣的行业意义、探讨出版企业的品牌化发展路径,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出版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创造了一个品牌之后,这个品牌的产品可以随着技术更新一直走下去。出版业不同,每出一本新书都是一次挑战、一次创新、一次冒险,所以必须有多个品牌才能支撑。”

大会前后,百道网追踪多家出版机构品牌发展历程,试图找到出版品牌从创立到持续发展的逻辑。

品牌是一支引领出版向前的箭,也是一张撒开捕捉用户的网

每个品牌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品牌也因为品类的特性而具有特点的群体。

从管理层面,品牌聚焦国内社会发展以培育作者、产出优质内容充实出版体系;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出版人。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出版品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和更多受众人群的覆盖;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市场需求和战略目标。

从长远看,要获得持续、稳定、较大的影响力,必须长期聚焦个性化、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精品集群。

品牌的出现是出版业市场化变革中的必然产物。随着出版业的改革进程深化,出版机构通过自我孵化、裂变和并购等方式创立子品牌,在一些出版机构内部,子品牌已经形成了品牌矩阵和集群,这些出版品牌在推动知识传播、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子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影响力快速攀升,激发了团队的活力,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母机构重要的战略支撑,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据来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2023/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报告》

提起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就不得不提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走向未来”丛书。这套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文化各个方面共计74个品种的丛书,被誉为当时国内的“第二次启蒙”读物,也可以算是近几十年来成功的出版品牌之一。40余年过去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应时应变,推出了瑜伽文库、鲸歌、壹卷YeBook等多个新的出版品牌。社长黄立新说,“区别‘丰富’与‘繁杂’的要点,一方面在内容质量的高与低,当我们图书产品所占有的品类里,都是高质量内容的图书,那么就不会显得杂,而是丰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品牌聚合品类。每个品牌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品牌也因为品类的特性而具有特点的群体。”

中国工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董宽表示,打造出版子品牌的初衷在于,一是在倡导文化自信下聚焦国内社会发展以培育作者、产出优质内容充实出版体系;二是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的冲击,探索将其融入工作流程,打造新形态产品并在内容层面展现其对劳动者影响及应对策略,开拓新发展路径与竞争优势;三是为有理想有情怀的编辑提供打造出版品牌实践的空间,拉动全社图书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以《技术史》(全八卷)销售突破1万册为标志,“万川”的一系列图书赢得了市场的口碑。“尺寸”亦凭借文化、专业、精致的风格,有了自己的读者基础。

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初衷,则是要多出好书、多出名编辑,能出版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精品图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出版人。出版社总编辑介绍,“人才是品牌建设最核心的要素,社里给平台、给政策,鼓励他们去尝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两年来,我们不断向优秀出版品牌学习,几位年轻编辑成长很快,图书的策划和营销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出版品牌的意义则更多在于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和更多受众人群的覆盖。在三联书店的出版体系里,有很多不同的丛书、子品牌,如有的丛书以原创性和前沿性为特点,比如“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有的丛书则侧重于知识普及,比如“新知文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志军说,打造子品牌,本质上是要满足细分读者群的需要。三联书店要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知识群体,但这个群体也足够庞大,有学者,也有一般爱好者,要更好地满足需求,就要尽量精准地进行产品定位。从目前品牌发展的情况看,都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的。

首届“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大众文化类致敬品牌

 “创建多个‘子品牌’,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市场需求和战略目标。” 磨铁集团副总裁、磨铁图书总经理兼总编辑魏玲介绍,比如磨铁旗下的外国文学出版品牌“大鱼”,因《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等畅销外版书被读者所熟知,其旗下韩国文学工作室不断丰富了外国文学“大鱼”的品牌特色和内涵。韩国文学工作室于202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的成立源于在2019年《82年生的金智英》畅销之后,看到韩国在影视、KPOP以外,在文学、文化板块也具备的软实力和长期价值,因此即使当时韩国文学在图书市场还是非常小众的品类,决定开始布局,提前储备该领域最重要、内容质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批作家作品。“我们的目标是专注、系统、长期地做韩国文学、文化类图书的引进出版,并成为该领域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科幻世界的子品牌建设非常早,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通过出版丛书进行尝试了。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拉兹表示,“科幻世界自创社以来,便以推广科幻文化、满足读者需求、提升青少年想象力和科学兴趣为目标。因此,不管是从期刊出版到图书出版,还是拓展品牌建设,都是围绕以上三点,并结合市场变化而实施的。目前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以“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为例,其创立背景便是在世纪之交我国科幻短篇创作日渐成熟,但长篇小说创作和市场却进展不大,长期处于市场不明朗的状态,读者只能依靠杂志和一些经典图书来满足阅读需求。因此,杂志社决定依托《科幻世界》杂志的资源,推出了图书视野工程,通过引进世界经典作品培育科幻图书市场,一方面满足读者对科幻图书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国内科幻作家的长篇创作的视野。

“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出版社要获得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稳定、较大的影响力,孤立、零散的单体图书是不够的,这就促使我们必须长期聚焦个性化、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精品集群,通过创建多个子品牌,可以丰富出版社的产品线,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每个子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品牌形象,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读者。”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知道下,吉林科技出版社立足自身出版优势,顺应国家科学普及和科普发展的政策和导向,助力建设完善科普中国传播矩阵,传递科技精神,打造了“科技的奥秘”子品牌,旨在通过这一品牌,树立出版社的独特品牌形象,以品牌的力量增强出版社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时建立起一个对出版社具有高度黏性的读者群体。如今,“科技的奥秘”子品牌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一定的认可与好评,当初打造子品牌的目标初步实现。

从0到1,品牌的核心是产品,品牌的价值是深入人心

做品牌就是做“时间的生意”,需要接续奋斗。

没有产品则没有品牌。品牌的基石就是众多优质的产品,是优秀产品不断的叠加。

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根据图书市场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定位。

尽管出版业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一本一本地打造精品图书,已经具备了操盘项目的能力,也积累了项目运营的经验。但出版品牌这样一个更加市场化、系列化、持续化的事物,依然需要从0开始,走过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我以为,品牌的本质就是口碑的积累,明晰的方向、良好的产品品质和持久的坚持,是品牌形成的三要素。因此,做品牌就是做‘时间的生意’,需要接续奋斗。”宋志军说,注重传承是三联书店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新知文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开放的艺术史”等,都是数以十年计、几代编辑不改初衷、薪火传承的结果。但时代在发展,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趣味也在变化中。以“新知文库”为例,除了延续的工作,还选择合适的作品,推出“彩图新知”“新知文库”精选,在装帧设计、呈现方式上注意到当代读者的一些新需求。近年来,三联书店围绕“中读”音频课逐渐形成了“中读文丛”,围绕“四史”出版,推出了金冲及、逄先知、陈晋、罗平汉、韩毓海等先生的重要作品,也形成了主题出版方面的品牌。

首届“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学术与专业类致敬品牌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工人出版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与成长。董宽介绍说,通过打造出版子品牌,一方面构建了稳固且特色鲜明的产品线,塑造了独特的品牌格调。比如,始终聚焦工人、劳动者相关热点话题,“万川”非虚构系列推出《做工的人》《过劳悲歌》《我们劳作在大地上》等图书,“尺寸”更关注文学与工业、工人、劳动的方面的系列图书。同时,这些子品牌积极拓展多元的产品形态,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的基础上,开发了杜邦袋等文创产品,借助摩点平台开展众筹项目创新营销,布局电子书领域,适应市场变化。

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子品牌起步稍晚。2022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晋版振兴”计划,鼓励旗下单位要面向市场,做精品出版,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和机会。山西人民社里有几位编辑正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学术资源和选题储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想试一试。”梁晋华说,社里于当年6月,正式推出了围绕中古史的出版品牌“溯源”,之后又陆续推出了法律类的“方圆”与近代史领域的“守拙”,市场反响都不错。

吉林科技社进入青少科普出版领域已近20年,在出版子品牌建设中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品牌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社里根据少儿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吉科社自身科技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品牌定位,于2013年率先开始了“少儿科普3D数据库”项目建设,并陆续出版了“勇敢孩子的恐龙公园”“勇敢孩子的武器世界”等少儿科普图书子品牌。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阶段,社里对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市场渠道以及品牌影响力进行了全面评估与分析,明确了子品牌建设的核心定位——打破科学壁垒,让科学知识走进寻常家,最终确定打造“科技的奥秘”子品牌。当前,子品牌的发展到了创新与多元化发展阶段。2024年,子品牌“科技的奥秘”系列图书已陆续出版13个品种,累计发行50余万册。同时,结合自身出版业务特色,社里复盘分析市场调研结果,推出“万里嘉吉”文创品牌,截至目前,已落实“参”活家、邮局与纸工、科技创新3个系列10余款细分产品,这些都为子品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品牌建设如今已渐成体系。拉兹介绍,杂志社当前的品牌建设在传统的期刊和图书出版八块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六个一品牌”战略(“一刊”即《科幻世界》期刊矩阵;“一书”即图书视野工程;“一奖”即被誉为中国科幻最高奖的银河奖;“一会”即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一展”即2023年首次举办的天府科幻电影展;“一工程”即想象力教育工程)。

“没有产品则没有品牌。无论主品牌还是子品牌,它所以能够在经销商、读者、媒体心中发芽开花,基石就是众多优质的产品,是优秀产品不断的叠加。”魏玲在接受采访时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更多采访对象的认可。品牌的起点,是产品,而且是优质的产品。比如提到《明朝那些事儿》,读者就会说“磨铁出版了这么好的书,真厉害”。以优质的产品作为支撑,品牌才能在读者中间生根发芽、茁壮成林。它们是品牌文化价值的延伸与外溢,是对主品牌的诠释与拱卫。它们能够成林,更是主品牌阅读森林面积的不断拓展新领域的新机会。

人、品、事的结合,品牌成长需要扶上马,也要送一程

一个新品牌从零开始到最终成为该领域的领先品牌,大概要经过12年的时间。

出版子品牌的发展与出版机构人才的发展是互为表里的。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品牌市场,是考验一个出版机构和品牌主理人眼光、格局的地方。

在孵化子品牌或者工作室的过程中,基于出版业务的特殊性,要制定有想象力的目标。

对品牌的发展,要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给予品牌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间。

如前所述,从更多的其他行业经验来看,一个新品牌从零开始到最终成为该领域的领先品牌,大概要经过12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对品牌主理人,和品牌创立机构,都是一个需要格局、耐心、决心和持续投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暴露出品牌创建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缺口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愿意承担风险,脱离舒适区,直面新的挑战,同时又兼具创造力和丰富经验的人是很稀缺的,不仅仅是对于出版行业,对于任何行业这样的人都是稀缺资源。如果不能实现品牌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向奔赴,可能将大大阻碍品牌向前推进的趋势。天地出版社副社长、天喜文化总经理陈德说,“出版子品牌的发展与出版机构人才的发展是互为表里的。”这也是前面山西人民社提到的“通过品牌培养人才”的其中一个解释。

首届“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致敬品牌主理人

2018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成立“大中华寻宝记项目组”,在全社选拔挑选优秀的编辑、营销人员参与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IP经营过程,对于编辑是一个全新的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优秀的编辑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和作家交流当中不断获取新理念,不断进步成长。截至目前,这个项目的第一任负责人已成长为社里的总编辑,现在的第二任负责人是90后,已成长为社里的首席编辑。

在出版子品牌建设的路径上,出版业甚至可以选择“因人设事”——根据对某一品类、某一产品线特长的优秀人才情况,建设新的子品牌。如中信出版社的“举手制”——让符合条件的编辑通过公开竞聘,成立独立子品牌。公司给资源、配团队,在短时间内以“保护机制”让“举手人”放开束缚充分成长,确保其在保护期内形成竞争力,最终发展成为成熟子品牌;“招手制”,在行业内招贤纳士,为符合中信出版业务发展需求的人才给予充分的资源开疆拓土,不断开辟出新赛道、新业务,建立新优势。

有人,于是就是有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品牌市场,是考验一个出版机构和品牌主理人眼光、格局的地方。董宽一语中的,“要有精准定位与选题策划,深度剖析市场动态与读者需求偏好,秉持专业主义,精心谋划选题布局,确保选题兼具精准性与前瞻性。”

2015年,广西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许久的人文出版品牌“大雅”诞生。这是一个略显小众却又不乏野心的计划。从短期看,品牌从小众的诗歌出版切入,避开了出版竞争激烈的大众细分市场,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由诗歌而文学进而向人文社科逐步拓展。

简单低水平的重复出版无助于出版品牌,也不需要建设出版子品牌。要想在不同的产品类别建立竞争优势,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打造子品牌就成为天地社必然的选择。在此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天地社旗下的新天地童书、天喜文化、指南针、天地童声、天喜童悦等多个子品牌应运而生。陈德说,每个子品牌都要根据其产品线定位发展,杜绝“捡到篮里都是菜”,不贪多求大,严格坚持专业化发展策略,从而确保子品牌的品牌调性与专业度。

创新,是品牌在组建团队、确定方向之后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魏玲认为,“在孵化子品牌或者工作室的过程中,基于出版业务的特殊性,要制定有想象力的目标。不仅要有数字目标,还需要具有创新目标和版权目标这类带有战略布局思维、关键战役思维的目标。”这里的创新,既有内容的创新,也有产品形态的创新,更有出版思维的创新。

在一段漫长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有新来者,也有离开者。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战略规划,与一套体系的品牌的建设制度,会是决定品牌走向的重要保障。

在磨铁公司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品牌孵化机制。每一位中级、高级产品经理,都可以被分管领导提名或者自荐成立工作室。公司会为他们提供一套孵化机制,包含产品线规划、读者群体的精准定位、通过人才画像组建团队、营销销售打法及方法论沉淀等等。通过一年左右的孵化时间,帮助工作室主理人夯实目标方向、提高经营意识、提升管理能力,最后步入正轨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以旗下成立于2009年“文治图书”这个子品牌为例。工作室的人才画像、主营产品线、工作室目标、考核方案等等,均有专项的组织跟进支持;给予品牌主理人和团队成员以充分发展空间,努力释放他们的想象力,释放他们的激情与潜力,而不是在种种条条框框里束缚、禁锢他们的激情;扶上马,还需要送一程。在工作室运营的过程中会有复盘和纠错的机制,帮助工作室不断地紧贴目标稳步发展。“公司作为平台赋予的这种支持和保护不是随机的,是一个持续的可变化和发展的助力。作品在成长,人在成长,子品牌也在成长,最后也反馈到公司的发展上。这就是结果。”

长期战略,是这个系列访谈中被提及最多的词语。

1~3年对一个品牌来说,可能刚刚创建起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薄荷实验”是比较年轻的品牌,也已经做了7年,而“大夏书系”和“六点图书”已经20年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难的一个是品牌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初创期是非常艰难的,一切从零开始,因此出版社要给予一些资源和政策的重点支持,来帮助品牌成长起来。另一个就是当一个品牌出现颓势的时候,你要有战略考虑,是放弃它,还是把它救活继续发展,这个时候无论是做决策还是落实决策都是最难的。”

以学术出版品牌“思库”为例。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认为,学术出版因其阅读门槛高、读者受众少、编辑难度大等特点,一般难以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今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出版工作者的经营压力更大。对品牌的发展,要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给予品牌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激励品牌在商业模式转型、市场竞争加剧的局势下主动探索创新。

可能的破局者,找到品牌发展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子品牌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出版品牌体系,可以为整体品牌整体价值注入新动能。

在出版子品牌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和平衡好其与出版机构其他出版业务的平衡关系。

出版品牌建设需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到出版流程中,构建智能化的出版管理系统。

一个品牌打造,最困难的还是产品自身的IP基因和编辑团队的经营理念。

今年6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凤凰出版子品牌推介会,重点推介了旗下26个出版子品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在推介会上致辞表示,集团将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以传播为手段,持续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子品牌,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出版品牌体系,为凤凰品牌整体价值注入新动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出版传媒企业。

起源于产品,脱胎于出版机构的品牌发展,为出版机构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内容形式和技术应用提供了“试错”与复盘的机会。出版机构能够更精准地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或内容领域进行细分和深耕,通过多元运营降低单一品牌风险,提升整体竞争力,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首届“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教育与少儿类致敬品牌

今年的“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的致敬环节,在国有出版集团品牌影响力表现方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位列全国集团品牌影响力第一;从出版社/出版公司品牌影响力表现来看,上海人民出版社位列全国出版社品牌影响力第一。这也充分显示了世纪出版集团近年来推动精品生产、打造出版品牌所取得的成果,也验证了出版品牌对于产业破局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家领先的全品类的大众图书公司,魏玲认为,“我们很难在全域读者面前树立某个领域的专业出版形象。所以我们要分清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功能,必须坚持磨铁的好书价值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理念,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和大小品牌的协同健康发展。”

“子品牌建设对编辑、营销人员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市场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等。通过参与子品牌的打造,编辑、营销人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更多、更好的子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吉林科技出版社社长宛霞表示,在出版子品牌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和平衡好其与出版机构其他出版业务,比如整体发展战略、收益分配等方面,都要综合考量这些指标来准确评估各业务的收益贡献。

山西人民社的三个出版子品牌“溯源”“方圆”“守拙”,都是在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晋版振兴”计划的背景下创立的。这个计划对于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鼓励优秀编辑人才脱颖而出,孵化培育创新团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梁晋华说,社里的出版子品牌还很“年轻”,“随着我们出版规模的扩大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这些出版子品牌将是晋版图书的‘破局者’。”

在2024年磨铁成立20周年之际,公司启用了新的Slogan:磨铁,总有新的____。这也是再一次刷新磨铁的整体品牌。这里的“新”,是挖掘时代最具新意的内容,是从各行各业中寻找并成就优秀作家,是放手让年轻编辑引领内容潮流,是在20年的运转中,将创新变为日常。这个新“新”,也是活力,是生命力,是拥抱变化,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具体包括:挖掘新作者、挖掘新内容、挖掘新的产品线、挖掘新的销售生态、让年轻的读者成为编辑专家……

“‘科技的奥秘’品牌在营销过程中,持续强调专业性、创新性、趣味性、实用性;制定全方位的营销推广策略,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书店、展会、讲座、签售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提供优质的内容、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持续的品牌营销,赢得读者的信任和长期支持,建立起较高的读者忠诚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宛霞说。

在董宽看来,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正渗透进出版行业,对传统业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出版品牌建设必须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到出版流程中,构建智能化的出版管理系统。如探索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环节优化中的应用,开拓数字化时代图书产品创新样式与多元模式。

“大中华寻宝记”品牌建设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说,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品牌打造,最困难的还是产品自身的IP基因和编辑团队的经营理念。“我们要求编辑要培养IP思维,以IP化思路来经营产品,对于编辑是有一个学习过程的。”

“‘以点破面’的方式,建立工作室,打造自主品牌,以小品牌带动大品牌,也就是出版社,这会使出版社整个的面相为之不同。”黄立新社长的这句话,更直观地点明了出版品牌与出版机构大盘发展之间的主次轻重。

图书品牌的未来,不只是图书本身,而是品牌的延展

品牌首先具有更强的传播特性,消费者会主动去传播。品牌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产品具有社会价值。

要通过多元化改编和衍生,,实现品牌的跨界传播和资源共享,拓展出版子品牌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

要秉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和“精致主义” ,创新产品形态。

品牌最终会变得越来越“人格化”。

在传播学中,品牌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上,品牌是指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广义上,品牌是一种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以商标及其名称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产品和商标组成要素使消费者形成对它的感知和态度,从而建立起品牌忠诚,使企业能够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二十一世纪社与版权方京鼎动漫合作,在“大中华寻宝记“图书出版项目基础上,展开图书IP衍生开发。2023年初,“大中华寻宝记”文创品牌“神兽顶呱呱”上线销售,目前“大中华寻宝记”文创产品已经推出100多个品类,包括毛绒玩具、潮流玩具、学生文具、体育用品、生活日用等。;2024年暑假,研学品牌“顶呱呱游学”正式发团。

从一套系列丛书,到形成一个IP品牌,刘凯军说,“我觉得和普通产品相比,品牌首先具有更强的传播特性,消费者会主动去传播。品牌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具备品牌影响力的产品,除了具备使用功能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文化价值。它不仅拥有商品的功能性,还给读者、给大众带来更多的价值。当一个品牌在给读者、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强,它对社会责任将赢得读者的尊重,赢得大众的尊重。赢得了社会尊重的产品才是品牌。”

无独有偶,磨铁公司旗下的磨型小说品牌,也选取了一只胖乎乎的喜欢“囤书”的仓鼠“磨薯”作为代表形象,谐音“磨书”,顺应当下大众喜爱无性别萌物的潮流,创造 “磨法zoo”系列形象,用动物形象展示编辑部日常生活,创造更生动丰富的磨型小说形象。作为IP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公司未来还计划在线上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围绕磨薯形象发布更多内容创作,制作磨薯文创周边,让磨薯参与到更多线下活动、书店中去,促进宣传,让更多人认识这只可爱的“鼠鼠”,以创新的IP思维打造完整的出版品牌生态。

吉林科技社也在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如与影视制作公司、游戏开发企业、文化创意公司等合作,将图书内容进行多元化改编和衍生,开发相关的影视作品、游戏、文创产品等,实现品牌的跨界传播和资源共享,拓展出版子品牌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

中国工人出版社旗下的万川品牌,正筹备“AI与图书出版创新工作室”,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开展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结合的创新项目,如研发具有VR或AR体验功能的图书产品,为子品牌注入科技活力与创新魅力,引领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潮流。董宽说,子品牌同出版社紧密相连、深度交融,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挖掘潜力,实现整体效益最优与价值最大化释放;要秉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和“精致主义” ,创新产品形态。

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202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开始孵化旗下的图书品牌“启笛”。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建钧表示,出版品牌的创立是一种“双聚焦”的过程,作者资源的聚焦,读者资源的聚焦,聚焦到某一品类,聚焦到某一调性,聚焦到某一价值观,这种“双聚焦”是通过品牌人来完成的,是在品牌创建和维护的过程中完成的。

马建钧说,品牌最终会变得越来越“人格化”。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要用新的眼光来衡量“出版人”。

作者:李子木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