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45年来,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所有热爱音乐的人

作者:韩蕾   2024年12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尽管面对技术、媒体、网络AI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但爱、生命、音乐和情感这些最本质的东西永远不会失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音乐评论家、古典吉他演奏家严锋

音符跳跃,岁月如歌。近日,一场音乐界的盛会——《音乐爱好者》杂志创刊45周年庆典在上海举办。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音乐爱好者》杂志主编杨海虹在庆典上表示,多年来,《音乐爱好者》杂志始终以“打造国际一流音乐刊物”为宗旨,全方位报道国际重大音乐节和音乐赛事,数字化呈现传统音乐的精髓,以多元视角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音乐爱好者》杂志创刊45周年庆典仪式现场

45年权威:深耕音乐普及与教育

1979年11月,《音乐爱好者》杂志正式创刊。首期以大32开格式出版,96页,定价仅0.36元,印数高达六万册,“出道即巅峰”。从1980年开始,杂志每季度出版一期,下半年起从32开本改为16开本。1987年2月,杂志又从季刊改为双月刊,迅速成为音乐学院教师、学生及业余音乐爱好者的重要读物。创刊以来,《音乐爱好者》杂志始终位居国内经典音乐杂志的权威之列。在纪念《音乐爱好者》杂志四十周年的系列文章里,创始人之一的姚方正曾分享杂志成立的初衷。他提到,创办杂志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出于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探索欲;二是基于他在军垦农场的“再教育”以及在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工作经历。他希望建立一个平台,不仅能够解答音乐爱好者的疑问,还能普及音乐知识,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推动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音乐爱好者》杂志不仅致力于经典音乐的普及与推广,更通过其优雅的文风、精美的视觉呈现以及精选的音乐内容,展现了对高品位艺术的不懈追求。创刊以来,钱仁康、谭冰若、丁善德、罗传开等音乐学界的大家纷纷在杂志上发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彩文章,为这本大众音乐期刊奠定了独特的“艺术基调”。它在内容上涵盖了国际乐坛动态、音乐杂志介绍、热门唱片信息等,为读者打造了一个集听觉享受、阅读体验、知识参考与收藏价值于一身的全方位平台,一度被誉为“中国的《留声机》”。

《音乐爱好者》创刊号(右)

45年深度:展示音乐领域的多元文化碰撞

《音乐爱好者》杂志作为音乐的重要窗口,在坚持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同时,也涵盖了中国民乐、世界音乐、音乐剧等多种音乐类型,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不仅关注传统音乐的传承,也积极拥抱现代音乐的发展。杂志通过讲座、沙龙及特色专栏,如“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和“丝路回声”,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传统音乐的精髓,架起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桥梁,将经典音乐以多元化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信息混乱且质量参差不齐,真正的高质量写作十分稀缺。因此高质量内容的杂志,自然使我们倍感珍惜。《音乐爱好者》杂志秉承着“打造国际一流音乐刊物”的宗旨,全方位报道国际重大音乐节和音乐赛事,构建了一个高雅品位的音乐生活“生态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杂志在版式和图文设计上也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呈现出更加时尚、大气的视觉效果。杂志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传播渠道推广产品与服务,成功地从单一内容生产者转型为多元化内容组织者。2025年,《音乐爱好者》掌上期刊将全新升级。此次升级围绕着多端同步阅读、音像资源扫码即听、灵活订阅方式、期刊目录直达、会员专属社群等多重亮点,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音乐爱好者》掌上期刊全新升级启动仪式

45年典藏:见证传承与共鸣的音乐历史

《音乐爱好者》杂志自创刊之初便担纲音乐与文学交融的桥梁。在创刊45周年的庆典上,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音乐版图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指挥家、音乐活动家余隆表示,“持久造就了伟大,办刊45年特别不容易。希望《音乐爱好者》杂志能成为一座灯塔,照亮所有热爱音乐的人”,希望《音乐爱好者》杂志能代代相传,薪火相继。国际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在其艺术生涯中与多个世界级交响乐团合作,如柏林爱乐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他三次登上《音乐爱好者》杂志封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戏称其“平均15年上一次封面”。尽管首次封面细节已模糊,王健对杂志依旧怀有深深的感激和敬意,称赞杂志精挑细选的文章体现了对内容品质的不懈追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音乐评论家和古典吉他演奏家严锋深情回忆起他在《音乐爱好者》杂志上发表的处女作,一篇关于古典吉他大师约翰·威廉姆斯的文章(1995年)。严锋教授自豪地表示:“我把我最好的文章都给了《音乐爱好者》。”多年以来,还有众多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巨擘,如莫言、余华、史铁生、陈丹青、王安忆等,也通过杂志分享了他们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这些名家之作不仅为杂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为读者带来了跨界阅读的丰富体验。《音乐爱好者》因此成为连接音乐与文学的精神纽带,让两种艺术形式在此交融,共同启迪心灵。

《音乐爱好者》杂志的成功还得益于编辑团队持续的传承与创新,他们不断倾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适应时代变化,共同塑造了杂志在音乐界独树一帜的地位。杂志创刊时,就凭借丰富内容和深度报道迅速受到读者青睐。从姚方正、柴本尧联合创刊,科班出身的陈学娅、王秦雁以其学术素养、专业眼光、开阔视野和与时俱进的姿态,保证了杂志始终维持着其应有的高品质。随后,以沈庭康、王亚平、王晨湖为代表的第二代编辑组织了频繁而广泛的活动。到了李章的第三棒,‌‌则大大‌‌拓展了这份音乐期刊的“疆土”,开阔了它的人文视界。樊愉时期,杂志开始与音响技术结合,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当前,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兼《音乐爱好者》杂志主编杨海虹,正带领团队积极引领杂志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为刊物注入新动力。

45年陪伴:雅俗共赏,携手成长

45年来,《音乐爱好者》杂志陪伴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以其深入浅出的内容和高品质的制作,吸引了从音乐学院教师、学生到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广泛读者群。音乐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演奏者的个性和内在。不管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无论今日人们在音乐行业中扮演何种角色,或是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音乐爱好者》杂志始终与他们紧密相连,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正如作曲家陈钢所说:“《音乐爱好者》杂志始终陪伴着爱好音乐的人们,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滋养了他们的灵魂。”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音乐如同一位难得的挚友,它的陪伴无需言语却弥足珍贵。尽管我们可能在技术、媒体、网络和AI面前失去很多东西,但音乐所承载的爱、生命和情感却是永恒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抵抗时代的侵蚀和社会的喧嚣,它连接着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甚至是数百年前的作曲家,跨越时空的长河,书写历史的篇章。《音乐爱好者》杂志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宝贵而又丰富的历史资料,希望它继续激励新一代音乐家,成为音乐界的灯塔。

“我和《音乐爱好者》的故事”主题对话,图为《音乐爱好者》的“四个男朋友”

在当天的庆典上,我们还见证了《音乐爱好者》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即“2025掌上期刊全新升级”仪式的盛大启动。同时,主办方颁发了四个特设奖项,向杰出的机构与个人致敬,分别是最佳合作伙伴、传承创新奖、布鲁克纳征文奖、锐评先锋奖。同时,《音乐爱好者》还发布了12月号第400期特刊,特刊的封面在1979年创刊号封面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以此象征新生。四位音乐界的重量级嘉宾——余隆、王健、严锋、王勇以“我和《音乐爱好者》的故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刻对话。这不仅是对《音乐爱好者》45年音乐文化传播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45年风雨兼程,《音乐爱好者》杂志屹立于中国音乐文化的“艺术之林”,成为很多音乐爱好者的领路人。45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正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孙宏达在庆典发言时所说:“杂志将继续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杂志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

作者:韩蕾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