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 丨《中国书法通识课:书法没有秘密(修订版)》出版

2024年10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书法通识课:书法没有秘密(修订版)》由当代知名书法家寇克让撰写,全书共分八章,从“名正而言顺”开始,讲解书法的源流、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及流派,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切磨箴规、如何选择书法器物以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书法故事。全书内容全面,涉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无论对于刚入门的读者,还是想进一步提高的专业人士,该书都值得一读。

《中国书法通识课:书法没有秘密(修订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寇克让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书作者寇克让,独立学者、书法家。1968年出生于陕西岐山,1998年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书法创作与研究,出版著作《条条大路通书法》《书法没有秘密》《我的草书二十年》等。

书摘

从楷书入门

学习书法从什么字体入门,是近些年来才面临的问题。几十年前不是个问题,师长怎么说,学生也就怎么办,很少怀疑长辈的说法。这倒谈不到诚信或者忠孝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不诚信,至少在这类问题上没必要不诚信。至于说民国、清朝以前,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但这些年来大家的看法有了分歧,想从各种字体入门的都有,主要是隶书。如果不提出特别苛刻的要求,即不追求和汉隶平起平坐,只要求达到相当水平的话,相对于楷书而言,隶书还是要容易一些。这是以隶书入门的主要原因,也是“隶书入门说”迅速传播的原因。一个人学习书法,总想早一点出成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只要你不把简单的粗通笔墨当作终极目标的话,那么一开始宁可有点难度。至于说从字体的发展顺序而言,隶书比楷书早,因此要先于楷书学习,这样的逻辑有明显缺陷,甚至根本就不合逻辑。时间先后和入门的选择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没有关系。一种字体一旦形成,便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如果楷书的问题还要隶书说了算,那么在楷书的范围里面隶书到底“退居二线”了没有?如果退休了就让楷书自己“当家”吧。学习某一种字体也是一样的道理,主要还是在这种字体本身下功夫,其余的涉猎是必要的,但也肯定是次要的。否则,如果非要知其子必知其父,那么,子父相追溯,哪里才是开始?当然,我们说这个话有一个前提:大多数人在自己最终的目标字体的选择问题上还是倾向于楷书和行草。这是目的,手段和方法是由这个目的决定的。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学隶书、篆书呢?那从什么开始学起我倒没有仔细考虑过,只见过身边一些善隶篆的朋友没有不通楷书的。

从楷书入门倒不全是因为楷书容易。容易要看哪些方面,字形相对稳固,篇章行列均匀,墨色基本一致,书写速度比较缓慢,这些都是楷书相对容易掌握的一面。但是楷书运笔中的起、收、转折、钩不比其他字体简单,甚至更复杂,这是它难的一面。甚至随着要求的提高,原来容易的东西也变得难上加难。“学然后知不足”就是这个道理。平淡的地方无风景,正因为楷书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相对稳定,变化少一些,那么要想把楷书写得有声有色反而更难。所以,从楷书入门的真正原因是考虑到它看得清楚、把握得住的稳定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从这个意义上讲楷书是写字要过的第一关。

另外,人们写字之前的已有经验也主要是楷书的经验。严格地讲,没有经验的写字人是不存在的,“零基础”只是说一个人没有专门系统的练习,但汉字在他的大脑中多少是有点印象的,即使书法的训练和扫盲的识字同时开始的人,也是如此。我们能见到的字主要是印刷用的宋体或仿宋,都是将楷书加工定型而成的。除此之外,楷书本身在生活工作中的使用机会也不会少于隶篆行草等字体。一句话,在写字之前,楷书的“基础”已经有了一些。你可能认为这种基础薄弱得不值得一提,那也不一定,得看它起什么作用。正面作用当然几乎看不见,但只是看不见,不等于没有,许多人一上手学楷书不感到太隔膜就是这种基础在起作用。然而,它的反面作用往往明摆着,写隶书的人笔下暴露出“今而不古”或者“不纯粹”的小辫子都是潜意识中的楷书基础惹的祸。即使你不想学楷书、行草,只想专攻隶书,仅仅因为你生活在现代社会,你也无法逃脱楷书意识对你的干扰。与其让这种意识捣乱,不如让它帮忙。也就是说,不论你学不学楷书,楷书意识都会给你的隶书学习找麻烦。但是你不学隶书,隶书绝不给你的楷书增添麻烦。而你一旦学习过隶书,再学楷书的话,还真得适应一阵子的。

很多年前有一个孩子学过几年的隶书,转而拜到我的一位学友门下继续学习。老师自然认为这个孩子是需要学习楷书的,孩子便由隶书转楷书了。有一个下午他来学习的时候我恰好碰到了,他一个下午都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写的字都是水平的,没有左低右高的欹侧感。老师不停地纠正,孩子不停地写,还是平的。为什么?原来隶书的横画起笔就那么一个“逆入平出”,起笔之后的趋势自然是指向水平的,下压还可以—胳膊肘没法不往下带,上扬就勉强多了—这是另一套动作。楷书的起笔不论是侧锋斜切还是藏锋下顿,一旦完成起笔,在进入行笔的时候都有一个往右上方转动笔腹的调锋动作,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起,起了之后一律要有一个转笔上扬动作的,这样字势便平不了。学隶书入门的那个孩子缺了这么一个动作,字能不平吗!

那么,有没有从行草书入门的人呢?虽然我不主张这么干,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直接上手狂草的人也有的是。现在那些草得连我都不认识的签名不就是一点儿书法基础都不需要的“草书后”吗?说不清楚,看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练拳的人不蹲马步直接上了梅花桩,那是因为他有场子,我们干涉不了。

言归正传,如果你对行草书感兴趣,或者想写一手好看的“手写体”,那也还是从楷书入门。

从前人的经验看,楷书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积淀,也是最深厚的历史积淀。魏晋之际楷书初步形成,西晋以后楷书成为主流字体。自此以降,读书人识字就写楷书。即使精熟楷书以后,还不一定要面临行草的问题。如果要学行草,那是站在楷书的大门里,也是书法的大门里面谈问题。楷书入了门,这是古代学习行草书的人在学习之前的既成事实,想出去也不行。所以一千五六百年以来,先楷书,再行草,这个基本的程序没出过大的变化。为什么不变化?没必要。秦孝公时期,商鞅想变法,反对他的杜挚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这个程序培养出了太多杰出的书法家,固然其中有许多是擅长行草隶篆的,但几乎没有未能楷书而能行草隶篆的人。读书写字的人中产生的一些追求艺术化的书法家,哪怕他尔后成为独擅一体的狂草家,谁也无法回避,也不必回避他步履蹒跚的楷书蒙学阶段。楷书是行草书家想甩也甩不掉的一笔财富。

从写字的技术层面看,用笔的相似性也使楷书成为行草的津梁。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图,以篆、草、隶、行、楷五体的作品为对象,将其中起笔、收笔及转折处全都用一个圆圈圈起来,比较圈中的点画,很明显楷书和行草书相似之处最多。这是实用主义的统计学方法,我也深知艺术研究原本不需要程式化的统计,“目击而道存”式地把握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现象,那要潇洒得多。但是我们的“目”麻木了,“道丧两楹,义乖四术”,因此我们只好失于朝而求诸野,很不情愿但无奈地求助实用的统计。统计分析的结果简单得很,那便是一个文字学的常识:楷书和行草书同属于今文字系统。隶书当然也是今文字,但它毕竟是古今文字的分界,难免带有古字的孑遗。按文字学粗略分成古今两个文字系统,楷书和行草无疑是今文字体系内的。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我那幅程式化的统计图所圈定的正是书作中的点画与使转。

古代人谈到学行草书之前先学楷书,只说要求学习的程度,不说要不要学的问题,基本可以用黄庭坚的话代表:“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看来他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本文原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