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寿香社:中国最后的传统才女群》:以第一手材料,展现福州首个女子诗人社团的文化生活和艺术风格

2024年10月2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4年9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寿香社:中国最后的传统才女群》。寿香社是近代著名诗人何振岱的十位女弟子组成诗人群体,被称为“十才女”。这个诗人群体坚持创作文言文的传统诗词,也创作传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这本书中,以作者保存和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寿香社的缘起和成立,讲述了这个诗人群体在诗歌、词赋、书法和绘画方面的研究和创作的生活,也介绍了寿香社诗词创作会上的有趣的故事,呈现了他们赏景赋诗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还具体地分析了这些诗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寿香社的诗词创作活动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本书作者卢和在早年的时候,曾经接受过寿香社中多位诗人的教诲,又师从何振岱的长子和幼子,在寿香社举行诗社创作活动的时候,作者也常常参与,从游时间长达二三十年,是寿香社诗人晚年诗词创作、诗社活动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了解“十才女” 师从何振岱的经历,也理解这些诗人创作中的辛苦和意趣。书中使用的文献都是作者保存、搜集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很多是没有发表过的诗稿、文稿、日记和论诗书札,还有珍贵的照片、音频等。作者多年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工作,书中引用了各类繁难手稿文献 ,并且,都进行了精心的整理。

编辑推荐认为,这本书记述的是20世纪福州寿香社的十位才女的书斋生涯。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她们在老师何振岱的指导下,研读古典文学书籍,创作诗词和书法绘画作品。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寿香社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社活动的种种趣事。她们的故事是我们了解研究旧时中国文人的书斋生涯的珍贵的材料,可以反映出传统诗社赏景赋诗活动的盛况。

这本书中的内容包含六章。第一章是“寿香社与十才女”,介绍了寿香社的缘起和成立,以及十位才女加入诗社的情况。第二章是“才女们的老师何振岱”,讲述了近代著名诗人何振岱的生平、诗词艺术风格。

第三章是“才女们的功课”,具体讲述了寿香社的这些诗人们在诗歌、词赋、书法、绘画和古琴音乐方面的学习、创作和感悟。这一章包含几个部分,也就是“诗课:一缕清思 一枝妙笔”“词课:涵泳警句 换骨夺胎”“书课:读临兼用 悟熟并重”“画课:能画诗 画心贵于画力”“琴课:修心养性”。

第四章是“寿香社社事掠影:相会总缘诗”,讲述了寿香社诗词创作会上的趣闻轶事。这一章包含三部分,即“花朝与饯春”“壶碟会与飞花令”“诗钟与诗牌”。

第五章是“才女们的吟诵:黄鹂声漾白芙蕖”,讲述了寿香社诗人们的艺术风格。这一章包含“古代文人吟诵”“何氏吟诵腔”“才女们的吟诵”等三个部分。

第六章是“生活中处处有诗”,讲述寿香社的诗人们创作的诗词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寿香社的缘起。书中讲到,寿香社是福州的一个传统的诗社,活跃于20世纪。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了《寿香社词抄》,一度引起很好的反响。

书中讲到,最初的寿香社是在清朝晚期成立的。著名诗人何振岱就是这个诗社的成员。何振岱有一本没有发表过的笔记,叫做《鸴鸠斋杂识》。其中有一篇文章记载,早在清光绪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87年,福州有一个诗社,叫做寿香社。寿香社诗社由四位年轻诗人组成,包括龚九鹤、郑容、陈紫澜和何振岱。那时候,他们成立这个诗社是为了在每年的重阳节,一起纪念陶渊明。

在这本书中,摘录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因为原文没有标题,又给加了一个标题,叫做《祀陶集序》,文章中写道:

“予曩者尝与龚九鹤、郑无辨、陈荃庵结祀陶社。每年菊花开时,必洁室荐馨。既立为仪约,复序其意旨,旧稿犹存,不忍抛弃,存之以纪旧游、永旧欢,是所志也。

“寿香社者,同人祀陶所由名也。始丁亥,至今凡九年。为会者六,其人则四。岁序如流,重阳复届,社中人谋修前约,使予序之。

“时维商飙拂宇,燕鸿代飞。霜气弥于丛阜,云阴亘于古阁。万根靡节,索居孰与永趣;一花自馨,秋士与焉托命。爰集朋侪,与谋社事。言治静室,乌石双峰。上祀前贤,义熙一老。夫人无孤心,不足与之体素;士惟高韵,乃可使之乐闲。公眷眷旧主,蜚遁自芳。以羲皇上人视浇世,心则孤矣;以箕颍高风望同爱,韵又高矣。诗则周情孔思,本源出乎鲁论;人则淡薄宁静,风流比乎隆中。弃官归隐,浮烟视名;赋诗抒怀,停云望友。采菊忽通乎道妙,剪桑有慨乎高原。然而志俪易水,节通展禽;介无伤和,忧不妨乐。诚百代高隐之师,而吾侪处时之轨也。兹者位公遗像,并陈大集。式瞻威仪,凝思丰采。盎花表馨,斗酒荐诚。肸蠁可通,庶几来享。虽下士寡学,敢云尚友?而闻风兴起,庶几无尤。惟我同人,夙约既申,为欢斯永。鸡鸣之谊,在风雨而不谈;鸟声之求,隔云山而无替。”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他曾经与龚九鹤、郑容、陈紫澜等诗人,组成诗社,纪念陶渊明。在每年菊花盛开的季节,都会清洁室内卫生,摆设上清新洁净的贡品。他们约定好了寿香社纪念陶渊明活动的仪式和规约,他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阐述纪念陶渊明的目的和重要意义。那篇文章现在他还保存着,可以纪念过去的诗社游乐和愉悦。

何振岱在文章中说,他们把这个诗社叫做寿香社,就是因为大家要一起纪念陶渊明。寿香社是在1887年成立的,成立的时候,有六个人,后来,实际参加诗社活动的,只有四个人。在成立以后,九年来,每年的重阳节,诗社的人们都要按照原先的约定,聚在一起,纪念陶渊明。并且,让他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在这篇文章里面,何振岱描绘了重阳节秋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景象,讲述了他们聚在一起纪念陶渊明的崇高的志趣,赞扬了陶渊明和古代先贤高风亮节、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情操,以及高雅致远的艺术风格。也介绍了寿香社举行的纪念活动的过程。他们会摆设上陶渊明的画像,一起瞻仰,还要供奉上菊花,并且敬酒,以表达内心的虔诚。文章中也表达了当时并没有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前来一起纪念的感慨。

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这个诗社取名为寿香社的原因。书中讲到,在何振岱的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把这个诗社叫做“寿香社”。何振岱在1942年写了一组诗,就是《秋晚初得菊数十株喜作》,这组诗有四首七言绝句。其中的第三首写道:“一瓶一砚一提壶,社事销沉旧酒徒。花底荡襟风郁郁,笛边忆梦月癯癯。”这首诗追忆当年诗社活动纪念陶渊明的愉悦,但是意犹未尽,又在诗的后面加了一个注释。注释中说:“六十年前与九鹤、荃庵诸君结菊社祀陶,是日列几分座,各供瓶花壶酒,各赋诗记之。”也就是说,在六十年前,他与诸位诗人,组成了一个叫做菊社的诗人社团,来纪念陶渊明。从这个注释中可以看到,寿香社那时候也叫菊社,因此,“寿香”这两个字应该与菊花有关。

书中讲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也就是说,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写道:“芳菊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因为菊花有利于身体健康,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就有了“寿客”的美称。据明代学者的《三余赘笔》一书中记载,在宋代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名叫张敏叔,他写诗描绘十二种名贵的花卉,给每一种花卉各写了一首诗,叫做“名花十二客”。诗中写道:“牡丹赏客,梅清客,菊寿客,瑞香佳客,丁香素客,兰花幽客,莲花静(一作净)客,荼蘼雅客,桂花仙客,蔷薇野客,茉莉远客,芍药近客”。这些文献说明,古代的文人学者都认为,同其他的花卉相比,菊花的特点是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同时,也具有清香的气味。在历代是著名诗人中,有很多描述菊花香气的诗词。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写道:“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陶渊明在《和郭主簿二首》的诗中,也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李清照在《醉花阴》这首词中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郑思肖在《寒菊》这首诗中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菊花既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本身又具有清新的香味。所以,“寿香”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指菊花。寿香社也就是菊社。结合何振岱的那篇纪念陶渊明的文章,可以看到,“寿香”两个字的字面意义是指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可以长期保持香味,而这两个字的寓意,是倡导知识分子要像陶渊明那样,长期坚守高风亮节的情操而不动摇。

书中讲到,1887年,寿香社成立以后,每一年都举行纪念陶渊明的活动,延续了十一年。到了1898年农历三月,诗社中一位诗人龚九鹤病逝,何振岱和另外两位诗人从此不再有重阳日纪念陶渊明的活动,寿香社也就散了。

到了1936年,福州的十位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先后拜何振岱为师,学诗作画,她们又组成了寿香社诗社,被人们叫做寿香社“十才女”。

书中讲到,何振岱是近代著名诗人。1867年,何振岱出生在侯官县,也就是今天福建福州市。1897年,中光绪丁酉科福建第四名举人。1898年入名儒、词学家谢章铤门下。3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沈葆桢之子)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何振岱回到福州。1915年,福建巡按使修建西湖公园,倡议重修《西湖志》,何振岱担任总纂。1916年,何振岱应聘编撰《福建通志》中的《艺文》和《列传》部分,经过八年,到1924年完成。20世纪20年代后期,何振岱旅居北京,在这期间,曾经参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选目工作,名列编委名单之中。

1936年,何振岱从北京返回福州,以读书写诗作文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及身世的忧思。那个时候,叶可羲、王德英、刘蘅三位女子拜学何振岱门下,学诗作画。后来这三位门徒又相继介绍志趣相投的诗人,拜何振岱为师,她们分别是王真、王闲、薛念娟、施秉庄、张浣桐、洪守贞,再加上何振岱其女何曦,共10人。这10位女诗人都才华出众,随后结成福州首个女子诗人团体“寿香社”,并且出版了《寿香社词钞》,被誉为“寿香社十才女”。

在这本书中,依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搜集保存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寿香社十位诗人在传统诗词、书法和绘画方面的研究和创作生活,记录了她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社活动的种种趣事,呈现了她们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反映了这些诗人的追求和意境,是研究旧时中国文人的书斋生涯的珍贵的材料。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