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技术、符号与道德: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体认知研究》与你共探数字信息技术时代下的女性身体问题

2023年11月0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技术、符号与道德: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体认知研究》以“赛博空间”这一数字信息技术时代的概念为视角,聚焦于女性身体问题,从女性身体的技术化、符号化以及伦理道德反思三个层面对赛博空间出现以后的女性身体问题的呈现方式和变化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当下的热点身体现象展开评述。身体问题是近年来西方哲学、美学、社会学热衷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在经历了德性、宗教、科学、消费等时代的书写雕琢和身心二元的压迫后,在当代新科技和媒介技术语境下,身体既迎来了变革和颠覆的新机遇,也遭遇了新的问题。在一个真实身体无法抵达却处处“在场”的虚拟空间,女性究竟面临怎样的境况?本书可为从事女性主义研究、身体美学和技术伦理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助益。

《技术、符号与道德: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体认知研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芳,孟静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本书作者袁芳,女,湖北黄冈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师从屈雅君导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文论与性别批评研究,特别关注技术、女性主义与后人类研究;担任陕西省斯诺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会员,合作译著《陈忠实散文选译》《现代性视野中的陕西乡土文学》。

孟静,女,陕西合阳人,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西安工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工作资助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大众传播、符号/话语与媒体影响研究 。

精彩书摘:

在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学术发展史上,身体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千年男权社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将对身体的否定和歧视几乎完全投射到女性领域,女性主义要想为女性身体正名,势必要从身心分离的二元论入手,冲破固定不变的、男性化的主体概念,建构自己的身体学说;而从整个身体研究及其学术发展史来看,女性主义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女性主义为方法论对身体与技术、消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的重新审视为身体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视角,更好地揭示了身体的差异性及其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极大地丰富了身体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数字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赛博空间,它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窗口,以网络信息和虚拟技术为基础,以新传媒和符号传播为媒介,这一全新的空间形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地缘政治、资本空间、城市空间等多种后现代空间样态,实现了身体与技术的交融交互,是一种由主体心灵空间与数字虚拟技术控制双向叠加形成的“超空间”,它具有真实体验性、虚拟现实性、交流相互性、开放自由性、碎片零散性和结构场域性等特征。它是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合体,现实与非现实的杂糅,控制与自由的对抗,因而带给女性身体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解放与异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身体新问题,如身体主体生存状况的新变化,新空间中技术加持下的主体性重建和身体界限模糊,以及因之而来的身体审美经验、身体消费的转变,新的身体伦理挑战逐渐成为当代科技和人文科学领域中新的理论与实践焦点。

与赛博空间共存,被赛博技术全方位包裹正是身体目前最真实的处境,那么,这种与赛博空间共存的身体处境对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将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从身体与技术、身体与消费和身体与伦理三个角度对赛博空间出现以后的身体,特别是女性身体的变化和身体问题进行整体性梳理和客观总结,以期能够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赛博空间中女性的身体图景,并在把握赛博空间本质的基础上,客观认识其给女性身体带来的权利和问题。

从技术维度来看女性身体:身体与技术的关系经历分离、交融,直至发展到今日赛博空间中的交互,可以说是一个技术逐步由外向内并内化于身体的过程,其发展趋势必然是身体和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高技术语境推进了生命重构的范围和深度,技术创生新的生命形式,由此制造出新的主体——“赛博格”(cyborg),一种将人类主体和技术主体连接、铰合而成的新型主体已成为赛博时代人类技术主体的重要代表,通俗点说,就是电子人,它既可以指技术干预下的人机复合生命体,也可以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赛博空间中的虚拟主体。事实上,现代智能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已催生出更多的赛博格形式,如机器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通过生物基因技术创生的各种人工生命体。在这种高技术语境下,赛博格身体主体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什么?技术化的赛博空间真的会给女性带来自由吗?传统社会中的技术性别暴力是否会消失?虚拟现实赋予身体的离身性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远离“身体之重”,拥抱更加多元的性别与身体?

事实上,当我们把目光拉回到现实社会,从符号维度去考察女性身体时,会发现传统消费主义市场逻辑正在发生转向,身体想象的媒介消费逻辑开始逐渐操纵市场,而赛博空间正在成为连接身体想象与新消费主义的纽带。赛博空间中的“拟象”和“仿真”技术,一方面使沉浸其中的身体完成关于自身的想象,追求新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个性化的乐活方式,获得短暂、有限的自由;另一方面则更加彰显出身体的符号意义,使其在虚拟现实的新消费主义狂欢下沦为“等价物”。女性从消费社会到赛博空间,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下身体不断被解构重组,进一步成为公共化、碎片化、审美化和想象性的身体,身体作为性和欲望的符号在无限放大,看与被看、自由与束缚、真实与超真实,女性身体主体在与赛博空间、消费主义的交互被动性中走向表面化和媚俗化,这就催发了对身体伦理的新思考。如何看待身份认同及自我异化问题,包括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份/自我认同危机和自我异化;又如何平衡身体的个人性和公共性问题,包括身体的在场/缺席、隐私曝光、身体的跨域展示及身体的色情化,继而从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责任、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辩证平衡中探讨可能的身体问题解决之道。

坦白地说,技术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身体的复杂性让我们对女性身体未来的任何一点窥探都似乎举步维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超越身心二元,带着多元开放的心态行在路上。

所幸,这并不是一个人踽踽独行的历险,许多人曾经陪伴着我,帮助我前行。首先,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屈雅君教授。感谢您这么多年对我的大度和包容,无论是博士求学中还是之后,您在我向您求助的时候总是及时回复,殷殷教诲。感谢您常常放下导师的身份,以一个过来人和普通女性的身份给我帮助,分享经验,一如既往地不嫌弃不抛弃,让我打从心底里感激。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奋战,并完成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和第四章撰写的西安工业大学的孟静老师,共计11.3万字,有了你的陪伴,一路走来都不孤单。感谢我楼上的中国好邻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凯老师,谢谢您从本书提纲结构到写作内容的建议和帮助,再到每一稿的阅读指正,有此邻居,人生大幸!感谢我们的几位小友董兴存、程海东和陈虹宇,你们一直是我漫游赛博空间时的重要向导,作为电脑屏幕的新生代,你们在赛博空间中无拘无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带领我开启一次又一次的时空之旅。最后,还要感谢我的责编,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可能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这本书才能和大家见面。

2022年2月28日

(本文原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